摘 要:在幼儿舞蹈学习中,必须要接受正规的基训和舞感培养,以及表现力的启发和拓展。这就要求幼儿舞蹈教学的必须规范!幼儿舞蹈教学看规范性,既看幼儿学习舞蹈的规范性的标准,也看教师舞蹈教学的规范性的标准,还看舞蹈教材的规范性的标准。切记不能忽视舞蹈教学的规范,否则,对幼儿会造成身心健康成长的危害。
关键词:舞感培养;规范性;艺术感染力
幼儿时期正处于身体快速生长和发育期,其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的发育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抓住这一关键时期进行舞蹈训练,对于培养与开发舞蹈专业所需的特殊身体能力和舞蹈技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教材、教师和幼儿学习舞蹈的规范性有着莫大的关系!作为学校在教学中,要建立共同的规范和标准,使教学达到应有的科学和规范的标准,作为教师必须端正教育观,提高自身的舞蹈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解析标准的示范及舞蹈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术语、教学原则、音乐,挖掘幼儿的兴趣和适合她们的舞蹈学习方法,要因材施教,使之更好的受益于社会幼儿舞蹈教学,积极引导启发幼儿潜能,让幼儿身心健康、茁壮成长,同时,达到学有所用,甚至可以走上继续发展舞蹈爱好的道路。
什么是幼儿舞蹈呢?那就是用幼儿身体动作、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幼儿歌舞。幼儿歌舞主要是提供幼儿自娱和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易于幼儿接受的艺术形式。
幼儿是人生最美的时期,性格活泼,好奇好模仿,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如何针对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辨别美与丑的能力?如何培养他们美的思想、观念的情操?这是幼儿舞蹈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生动活泼,适合幼儿接受的舞蹈形象,在生活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方面进行培养。
一、在幼儿舞蹈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音乐选择。
舞蹈音乐应悦耳动听,旋律流畅,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能启发幼儿展开丰富的联想,能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性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陶冶光儿的性情和品格。音乐的节奏要鲜明、强烈,能引起儿童的动感。音乐形象应生动具体,乐句最好是整齐的,这有利于幼儿对舞蹈形象、情感的表现和抒发。并且幼儿思维又要比较具体形象,他们对事物的爱憎直接表现在言行举止上。
2.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动作设计。
在设计幼儿舞蹈表现的动作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幼儿舞蹈的生理性和生活性。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幼儿实际动作发展和接受水平。幼儿处在生理上发展时期,骨骼较软,易變形,肌肉纤细,弹力小,收缩力差,易疲劳,这些特点决定了幼儿动作的平衡力、控制力都较差,所以应选择简单、生动、明快、富有幼儿情趣和生活气息,具有形象性,能反映幼儿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动作。他们好动、好奇、好模仿,有时会出现下意识的手势动作,所以幼儿舞蹈还应以模仿、律动、歌表演、集体舞动作为主,去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变化。比如小鸭一摇一摆、小兔子一蹦一跳,生活中拍拍手、跺跺脚、跳一跳是幼儿舞蹈动作的原型。这些动作来自幼儿本身的生活,幼儿做起来也亲切。
3.幼儿舞蹈教学中队形与角色的安排。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幼儿舞蹈常常是以整齐的队形统一动作来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所以幼儿舞蹈教学的队形变化简单明显。无论表演舞还是娱乐性的集体舞,都不宜太繁琐、复杂。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如一个顺时针大圆圈内再加一个逆时针小圈,或横线前进、竖线推进等都是幼儿可以接受的,尽量少用那些歪、斜等不规则的对形。在角色的安排与变化上应简单好记、角色单一,故事情节与人物不宜太多,使舞蹈队形既丰富明了又简单合理。
4.幼儿舞蹈教学要注意把诗歌、音乐、舞蹈融为一体。
幼儿舞蹈是诗歌(文学)、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三者共同的使命是表现孩子们的思想感情,通过这种表现再打动孩子的情感。所以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把音乐、舞蹈、文学融为一体,必要时可用语言补充,使歌、舞、语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歌表演之所以很受幼儿喜欢就是运用了这一点。
二、在幼儿舞蹈教学方面我们还要遵循舞蹈教学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学习舞蹈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有些教师往往让幼儿做一个把杆压腿或前抢脸,就能做上四五十分钟,这样的安排是不符合儿童能力接受范围的。不管是一个学期的学习还是一堂课的教学都应遵循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及运动规律出发,科学系统地安排训练内容。
2.全面发展原则。
幼儿舞蹈教学关键要抓住儿童期最珍贵的童真、童趣的时刻,除了训练他们的柔韧度、力度及适合他们的技能技巧之外,更应注重儿童舞蹈表现力部分,不能让儿童的身体成为一种工具,而应是美的体现。
3.区别对待原则。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身体条件及能力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出要求,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有些技能技巧要适合儿童的年龄段。
4.安全性原则。
幼儿舞蹈教育的安全性,我认为应该放在所有教学原则的首位。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训练中必须遵循科学原理,应该保护自己、保护幼儿的安全,同时教育家长保护自己的孩子,教会家长训练的方法和目的,不要一味追求动作的难度,而造成不必要的事件,只有在坚持安全性原则的基础上才能追求更高目标。
舞蹈作为陶冶情操、开启心智、塑造体形、激发创造力,在美在旋律中愉悦身心,使生理和心理均衡发展的一门艺术,对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各县级行政区已有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加入了学习舞蹈的行列。幼儿学习舞蹈的热情已开始引起社会、家长、舆论的普遍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