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工作坠入爱河
◎ 王开岭

醋米饭、海鲜、时蔬,它们抱成团,即成了日本最得宠的食物:寿司。
纪录片《寿司之神》,描述了一家“值得用一生去排队”的餐厅,铺面很小,不及十座,除了麦茶和热毛巾,只提供寿司。它位于东京银座地下一层,连洗手间都没有,但它两度被“美食圣经”《米其林指南》评为三星。这是全球餐厅的最高荣誉。
“不好吃,就不能端给客人。”87 岁的小野二郎说。
他是店主和主厨,也是餐厅的灵魂和标志。当他站在你的餐位前,全神贯注地捏一只寿司然后捧给你时,一股庄严感油然而生。因为眼前这个人用60年来做眼前这件事,而每一次,都是在重复的基础上诞生的新作。
“这么简单的东西,味道怎会如此有深度?”食客们用幸福的语气问。
“每种食材都有最美味的理想时刻,要把握得恰到好处。”二郎说。在他的店里,为使章鱼口感柔软,不似橡胶那么僵硬,要给它按摩 40分钟;为呵护米饭的弹性,其温度要贴近人的体温;做学徒,先要练习拧滚烫的毛巾,随之是用刀和料理鱼,大约十年后,你才会上台煎蛋……
“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我总是向往能有所进步,我会继续向上,努力达到巅峰,但没人知道巅峰在哪里。”老人说。
追求技艺的完美,对细节一丝不苟,在重复中精益求精,此即日本传统文化推崇的“职人”生活。让人感叹的是,这种劳动的认真和严苛的自律,不仅是市场和竞争的需要,更是“职人”内在的生命要求,是精神驱动和自我修行的结果。
70岁前,餐厅的食材由二郎亲自挑选,他每天骑车去菜场,从最信任的商贩那儿领取属于他的东西。纪录片里,有一组在菜场的场景,商贩们说 :“有些米只供给二郎,因为只有他知道怎么煮。”“若有三千克野虾,那就会留着,直到他来。”“好东西是有限的,要交到最好的人手上才行。”
最好的鱼贩,最好的虾贩,最好的米贩……最好的使用者……这是一个由“最好者”缔结的链条。这是一种联盟式的高度信赖和共栖关系,而在精神上,又何尝不是一种知音式的彼此怜惜和依偎取暖?
这是敬业、敬物、敬人,也是敬天地、敬生命、敬自我。
正如二郎所说:“你要爱你的工作,你要和你的工作坠入爱河。”(摘自《今晚报》 图 /赵胜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