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恽南田有言:“有笔有墨谓之画”。笔墨是中国画最根本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它所体现的审美价值是绘画主题的提炼和升华,也是中国画画家不懈艺术追求的体现。在当代多元的艺术潮流中,写意人物画无论是写实还是注重意向的表现,都需要解决如何对笔墨语言的表现继承和创新的突出问题。只有对绘画主题人物认真研究,并将传统笔墨语言特点与时代审美相结合,将色彩、线条、渗透等表现手法精准的传达出美的视觉感受,才能使写意人物画的笔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写意人物画笔墨的发展历程及笔墨观
(一)写意人物画笔墨的发展历程
从古到今,写意人物画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都是一脉相承的。五代和两宋时期,人物画发展到更高的水平,绘画题材更加宽泛,绘画技巧以写实为主,画家们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在、即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刻画,使得笔墨语言更加传情达意。北宋时期宫廷对绘画艺术的重视和“翰林书画院”的设立,培养了大批绘画人才,并促进了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南宋时期,绘画思想逐渐由宗教绘画转向世俗画,绘画目的更加注重意趣的表达。在此背景下诞生了南宋画家梁楷——写意人物画的鼻祖。他擅用粗笔写意、用简洁的笔墨凸显人物特征,使作者的思想用笔墨清晰传达。
明代产生了唐寅、徐渭等画家,清代有黄慎、罗聘,到了清末民国初期写意画人物画开始有了大的发展和变化。画家们在传统人物画线面造型的基础上,借鉴了山水画的“皴擦”“积墨”以及花鸟画的“侧峰”“泼墨”等形式,促进了写意人物画由线面造型向体面造型的转换。任伯年的出现,是写意人物画的发展的里程碑。在“学古融西”的思想指导下,任伯年保留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精髓,汲取了西方绘画中速写和人物素描的精髓,并融合民间艺术,形成了全新的写意人物绘画风格,丰富了写意人物画的技法表现,提高了写意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力。其作品《酸寒尉像》摒弃了传统人物画以线刻画的表现手法,运用花鸟画中的没骨法,整幅作品运用泼墨和没骨色块尽情挥洒,只以皴擦点缀,而在面部用墨线勾勒,看似不经意的用笔,却结构分明。墨色淋漓、神形兼备的展现了一个酸寒尉的形象。任伯年扭转了当时写意人物画的僵化和了无生气,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新局面。
(二)写意人物画的笔墨观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不仅是人物画的表现形式,更是绘画精神的体现。它是作者情绪和情感的载体,也是不同观点的表露。写意人物画的笔墨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更是时代审美和画家个性的表達。它体现了画家的修养、品格和审美,及对整个时代和社会整体精神的阐述。无论体现何种精神,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因此人物画是对笔墨本体功能的加强,并没有离开具体刻画的主题。齐白石有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可见写意人物画需要准确拿捏手法的力度。
虽然时代在不断发展和演变,而笔墨观则始终按照一定的技法使用规则、在迎合时代审美理念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画面主题和形象需要,通过结构变化使得形象富有情感,具有内涵。 20世纪 80年代后,艺术家们在石涛“笔墨当随时代”艺术思想熏陶下,对写意人物画笔墨语言不断探索和创新,具体表现在:技法运用更加自由:广泛运用揉、皱、喷、拓等手法,及油画笔触的借鉴和非书法类笔触的运用,使得笔墨语言不断丰富,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二、当代写意人物画对传统笔墨的传承
当代写意人物画的发展也是生机勃勃,在技法、工具的使用和艺术思想的表达都不拘一格,独具特色。这一时期,传统笔墨的传承和运用是许多画家的不懈努力的方向,但这种传统并非亦步亦趋或全盘继承,而是对笔法和墨法重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再造。这一时期的著名画家周思聪、吴山明、周京新等,无一不是在这种思想下指导下对传统笔墨进行的拓展。
周思聪是跨越现当代时期的画家,她师从蒋兆和、叶浅予等大师,让其练就了扎实的创作功底,并在写实手法的运用上驾轻就熟,对传统绘画线条的认识和把握上精准独到。她十分注重笔墨意趣,语言丰富、灵动,使造型和笔墨在整体上达到和谐的美感。她的早期作品《人民和总理》将传统笔墨与写实造型完美结合,将墨色与人物造型完美融合。左下角防震棚一角以及画面中的人群都采用了三角形构图,通过简洁的构图,让笔墨更加精炼的同时,更好的将画面重点放在总理及中心人物的刻画。作者的笔法概括凝练、讲求团块效果、画风质朴含蓄,并不刻意追求形式和技巧,但对面部表情的刻画更加精致,清晰地传达了人物形象,使画面主题具有庄严感,体现了作者对普通大众的关注和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折射出总理内心深处的时代情感。
吴山明是后浙派写意人物画的代表人物,他深谙于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本质,他的写意人物画既讲求传统技巧,更在线条中将情感和文化态度融入其中,使得画面富于意向的美感。如《雪山水》描写了一个青藏高原女孩儿,作者使用线条为基础,运用点线面结合,将线条融于墨色之中。这幅画中作者用中锋来刻画主体,而周围的背景则运用短线予以衬托,画面不拘细节,注重整体的协调,使得重点更加突出。尤其是作者对线条的刻画极富节奏感,枯湿、轻重、起伏恰到好处。湿笔的墨色渗化呈现了缥缈的效果,加上干笔的骨力,使得画面虚中有实,既有墨的厚度,更塑造了结构的凹凸,形成了具有作者审美的水墨意趣。
三、当代写意人物画笔墨表现手法的创新
(一)笔墨中西结合
中国画历史中,历代画家都在对笔墨技法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笔墨不仅展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更是画家意向精神的体现。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一幅作品之所以能闻名于世,关键在于艺术家擅用时代性的笔墨语言形式,并结合画家自身的诠释从而与观者产生共鸣。而笔墨的时代特征则需要画家通过自身的素养与对时代的理解和感知在作品中直接表现。
在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和审美观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当代艺术家也融入社会,深刻思考、感知,创作出新的笔墨技巧,而含蓄和雅致的画风成为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画家创新的方向。
墨,一直是中国画创作中的主要基调。在画面构图中,墨占据了画面的重要部分,但这种基调对展现更加丰富的画面色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当代水墨人物画家将突破口聚焦在墨与色的结合。
當代水墨人物画家田黎明在保留传统水墨技法精髓的基础上,将中国花鸟画的没骨画法与西方光影表现手法结合,对传统的墨、色面积占比进行调整,打破了传统的以墨为主的局面,并充分利用水和粉,对画面的不同元素进行调和,从而使色调达到和谐,使得画面风格清新雅致。因此,田黎明先生的画既富含西方和现代元素,又传承了传统水墨画的精髓;实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同时他的画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又能为传统所接受,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实现了雅俗共赏。
(二)时代性的思维情感
刘庆和作为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写意人物画家,其作品呈现了鲜明的当代性,他勇于突破创新,突破传统笔墨技法的束缚,将绘画的主题集中在现代社会的都市人的生活状态,运用敏锐的眼光,用水墨语言来呈现都市人的生活压力和精神焦虑,这也是都市生活和文化环境给予艺术家耳濡目染的熏陶。刘庆和在勇于创新的同时,并没有丢弃传统中国画的精髓,而是将社会情感体验蕴含在笔墨线条中,熔炼成了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刘庆和摒弃了传统的中锋笔法,强调色块与墨块的效果,使得墨色层次交融。他十分擅长对人物眼神的刻画,他的很多画中人物惊慌失措的目光透出了深深的无助感,这是当代都市人浮躁、压抑生活的体现,从画中观者可找到自身的影子,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刘庆和写意人物画是传承和创新的典范,也深刻的折射出:写意人物画要符合时代审美,就需要聚焦当下,深刻感受社会,并与画家内心所思所想产生碰撞,才能使作品富于鲜活的生命力。
四、启示意义
21世纪以来,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国内绘画创作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作品风格多,立意广泛,体现了浓浓的时代感,体现了中国艺术走向了现代,其中也形成了一些自成一体的画家,但像周思聪、田黎明等将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西方艺术且深刻表现时代思想和人民生活的优秀艺术家和画作则少之又少,因此重新研究几位艺术家及其作品,品味其作品的思想和情感,对当代美术创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其一,笔墨语言要聚焦社会,体现时代审美。艺术是对生活的提炼,是社会思想的体现。生活给了画家无尽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艺术家要有对社会对时代清晰的价值观和独立的见解,并运用笔墨语言完整的表达,形成自身的风格特色,不随波逐流,不崇洋媚外,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民族文化审美、时代主题和优秀的美术作品。例如刘庆和就将聚焦点集中在都市人的生活压力及浮躁、焦虑的心理状态,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绘画风格。
其二,笔墨语言要兼容并蓄。在当今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写意人物画的笔墨语言要彰显民族文化特点,不能僵化或默守陈规,刻板模仿古人或者西方,而应吸取西方优秀的绘画精髓,与传统的笔墨技法相融合,努力探索,找出一条适合当代艺术文化语境的写意人物画发展和创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永青.历代写意人物画欣赏[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
2.
肖瑶.画笔墨语言的创新 [J].大众文艺.2011(02).
3.
徐鹏.笔墨语言当随时代——现代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演变[J].美术大观.2009(05)
4.
洪惠镇.试论中国画笔墨传统及其现代化[J].新美术.1998(02).
5.
华传斌,陈园.当代写意人物画中的“笔墨”语言浅析[J].大众文艺.2014(12) .
孙 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教学部画家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