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民俗文化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王春霞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广大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大众文化,它升华了民族品格,深受人们认同。河套大地经过千年积淀,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作为从西方引进的油画艺术,在中国大地上也深受中国民俗的影响。在新时期,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如何在绘画创作中反映本民族文化、体现地域特色,成为了地方艺术家所关注的问题。
一、民俗文化与油画创作的结合
民俗文化包括广大人民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伦理观念和心理结构等,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民俗文化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其中自然也包括艺术家。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俗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艺术创作。艺术创作离不开广大人民的生活实践,艺术家要从老百姓平常的生活和民间习俗中挖掘真精神,开拓艺术思路。民俗文化是艺术家最好的创作土壤,艺术家如果将朴实、真诚的民俗文化融入绘画创作中,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油画不只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的代表。油画能吸引观赏者是因为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观察、分析和体验。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宝藏,艺术家从中可以找到很多油画创作的思路。我们从一些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民俗文化的钟爱。
油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呈现的基调和风格也会有所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集中出现了一批表现民俗文化的油画作品,为中国的本土油画创作带来了生机。这些作品为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并给我们传达这样的信心:在西方主导的油画创作方法和理念中,融合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审美理念,以油画的形式展现中国本土优秀民俗文化是中国油画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方向。艺术家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进一步反观中国传统文化,试图从中汲取灵感和精华,革新油画艺术语言。
二、河套民俗文化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与研究
任何一种外来文化,在其传播的过程中总会发生一些变异,因为传播地、接受地的人们必定会将自己的民族心理、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等融入其中并加以改造,使其成为本地人民所能接受和欣赏的文化。因此,中国油画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开始就流露出民俗文化的影响。
张建国油画《童年趣事》

张建国油画《新·博克手》

张建国油画《七月河套》
艺术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一个活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的人,不管他是否愿意,总会受文化的影响,其创作也可以看作是对文化的回应。民俗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创作者的心理、审美情趣及创作情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艺术家生活的时代环境直接限制他的心理活动,尤其是与人民大众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美丽富饶的河套平原经过长时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演进,孕育了大量优秀的民间文艺、节庆礼仪、民间信俗、民族服饰、生产生活、特色饮食、民间游艺等河套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传统不仅是艺术家的最好素材,也是他们灵感的源泉。民俗之美融入到艺术家的作品中时,往往能让作品的审美价值得到很大提升。油画艺术家希望民众透过他们创作的油画作品感受自己的创作情感,以获得共鸣。一位油画艺术家曾说道:“接触了地地道道的农民,才知道什么是质朴,听了朴实的民歌,才明白什么是自然,在广袤的大地上我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些都让我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
河套大地淳朴的民俗文化,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情感,同时也间接影响着创作者的审美情趣。当地的一些油画艺术家不断地从博大精深的河套民俗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中吸取养分, 完善丰富绘画艺术语言,在地域性与民族性道路上向前发展。河套民俗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充满了诗情画意,例如节庆礼仪,可以透过热闹有趣、异彩纷呈的一幕幕情节仪式,感知一个富于游戏精神的民族灵魂;河套平原上真实的生活,一穗玉米、一个磨盘、一只静卧的狗、一群悠闲吃草的牛羊、一个在草地上奔跑的孩子和一弯徘徊浇灌麦地的渠水、一片延向天边的草原,劳动的场面,丰收的喜悦……这些都是艺术家珍藏着的生活,是画家用画笔记录的感动。另外,作为最具有河套元素的、古朴粗犷的阴山岩刻焕发着远祖的荣光,体现着草原文化的同根同源。
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是值得人们回味的东西。河套平原上的一些艺术家,以河套民俗、河套文化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油画作品,反映河套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著名的油画艺术家张建国教授是地道的河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河套民俗、河套风土人情的优秀作品,《童年趣事》《七月河套》《悠悠草原情》《牧马人与狗》等,他的风俗画多取材蒙古草原和河套平原的风俗民情,其作品注重内涵的表达、信念和情感的梳理,画风饱满均衡、单纯简洁、朴实抒情。例如作品《童年趣事》,描绘的是河套农村的情景,河套平原的午后温暖的阳光照在长着青草的土地上,显得格外暖和,早晨被露水打湿的土墙壁在午后的暖阳下渐渐被晒干,散发出浓浓的泥土味道,家里的牛也在悠闲地享受着秋日阳光带来的午后惬意,表现了河套人民的生活平和、安详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作品《七月河套》,展现了河套风光沉稳、坚韧、深厚、辽阔、朴实的风土人情。地域作为人类生存的空间,蕴含着特有的人文内容,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种着五谷杂粮,淳朴、善良的劳动人民辛苦的劳作,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这些都充满了张力,构成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审美特征。这里的山水草木、风土民俗都是取之不竭的艺术源泉;这些充满浓厚乡土和生活气息的作品往往给人以巨大的心灵震撼,真切地体现河套文化的厚重、包容、朴实的特色。
三、油画创作融合河套民俗文化的展望
油画进入中国已有几个世纪,中国艺术家的技法可以说已经非常成熟。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艺术家不再满足于追随西方艺术。如今,艺术发展进入了多元化时代,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如何创作出有河套地域特色的油画,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通过在当代文化中的重述达到传承的延续,将油画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充分展示民众的信念,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艺术家可以对河套民俗文化进行提炼,融入民俗审美心理,以油画的方式展示在民众面前。这些都是让油画创作融合民俗文化的有益尝试。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中国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许多优良的传统都备受考验。民俗文化是广大民众的精神支柱,它的缺失容易让我们感到彷徨。在艺术情调和艺术形态上,民俗文化更容易存留民族的原生态,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本真。因此,作为当地艺术家,我们有责任将优秀的河套民俗文化发扬光大。我们也可以预见,吸取了民俗文化中的精华,河套民俗题材的油画创作前景必然是灿烂的。
1. 郑慧晶.浅谈河套民俗风情的文化魅力[J].神州,2014(3).
2. 胡元佳.试论油画创作中的民俗文化元素[J].美术大观,2008(10).
王春霞:河套学院艺术系副教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