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素质等综合的质量水平。在生物教学中,老师要转变观念,合理安排,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改变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该学科特点,积极地、有的放矢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新课改;转变观念;培养素质;学生主体
新课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行者和推进者。素质教育离开了教师,那也谈不上如何推行素质教育。如果教师改变不了思想,素质教育的推行,也只能是空谈。脱离实际的推进素质教育也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在当前的国情下,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就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 提高业务理论水平。
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因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完成所规定的任务。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在这里面,学生需要的知识和达到的技能,并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来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和技巧,来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原由。
2. 创新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大胆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
二、合理安排,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
1.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在新的课改下,高中生物教材主要从非生物界到生物界这个顺序揭示了这个根本观点。无机元素组成有机元素,有机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细胞。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奇妙而多彩的生物世界,其组成的元素和化合物,即与非生命世界有普遍的联系,又有重大的区别,形成学生从分子水平上看待生命的物质性和生命物质的特殊性的认识,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极为重要,无论是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还是处理个人或社会事物,都需要唯物主义的观点。
2.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在介绍生物学的概念、规律发展的来龙去脉,生物学事实的发现过程,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的生物资源等知识时,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的思想品德、人格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并由此激发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3. 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心态。
让学生了解与生物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土地、粮食、人口等问题,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利益、关心地球的生存条件等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生物课本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的结构与机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人不能被动地等待淘汰,而是要主动地适应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中学生应该学会多种本领,增强耐挫折的能力,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
4. 培养学生勤奋、坚毅、合作的优良品质。
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刻苦、自制的意识和品质;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三、改变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进行观察分析或实验操作,并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1)以学生实验为核心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始终置身于亲自动手实验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情境中,既要动手操作,又要动眼观察,还要动脑思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来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师生多向互动”。
(3)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学的过程体现出生物科学的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观察和测量,分析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实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和科学家的工作方法,而且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了科学素质。endpri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