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为电影批评存言立传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11301
由北京电影学院组织编辑、贾磊磊主编的《中国电影批评年鉴 ·2015》,大概是目前我所看到的第一部关于电影批评的年度综合性编著。全书洋洋洒洒十章,数十万字,包羅了 2015年中国电影批评的观念、热点、重点影片、重大现象、国际电影批评动向、学术会议的全面总结和分析,列举了本年度与电影批评相关的重要文献、活动、人物、事件、文章,其完整、细致的程度超出了我阅读前的预期,其信息量之大,可以说既是对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年度评价,也是对中国电影批评自身的年度反思,同时还是对中国电影批评者的批评思想和批评作品的年度盘点。这部书年度性的文献价值和批评性的思想价值,都不仅填补了中国电影年度出版物的一个空白,也将电影批评镶嵌进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框架中,呈现了批评在电影发展进程中不可被低估却经常被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一

  从中国有电影的时候开始,电影就有了批评。电影批评既是电影观众的观影指南,也是电影业的风向标,同时也是将电影与社会广泛连接的思想桥梁。所以,凡是电影繁荣,都必然伴随电影批评的繁荣。中国民族电影在 20世纪 30年代的黄金时代,不仅电影佳作迭出,而且也出现了一批像王尘无、茅盾这样的有影响的电影评论家,当年报刊电影批评的繁荣与电影的繁荣几乎同步;新中国成立之后,夏衍、陈荒煤、钟惦

  、张俊祥等一批电影理论和批评家,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电影体系形成和一批红色经典电影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之后,第五代的横空出世,身后也站着一批电影理论评论者的身影;电影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一批理论批评者为中国电影的转型提供更全球化、产业化的讲究和评论视角,普及了“大电影产业”“高概念”“类型片”“互文本”“商业美学”“绿色票房”等新的电影观念,促进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可以说,中国电影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电影理论和电影批评的助力,虽然电影理论和批评所发挥的作用,有的直接有的间接,有的反应及时有的潜移默化,但一直是电影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记录中国电影的历史脚步,电影批评理应受到足够重视,这既是对电影进程的尊重,也是对电影批评者的尊重。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电影批评年鉴 ·2015》的编辑出版意义重大,开拓了一个新的电影年度报告空间。

  二

  今天,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影批评的专业门槛降低,批评渠道越来越多样,批评者的身份越来越差异,批评的影响力也越来越不同,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批评者甚至产生了话语权旁落、影响力稀释的忧虑。但实际上,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包括 20世纪 80年代群众影评勃兴的时代,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有这么多人在微博、微信、公号、社区、论坛、网站上撰写发表电影评论,这些评论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报刊和广播电视,而且其中不乏许多专业的有影响力的评论者和评论文章;而且也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电影批评会作为一种社会舆论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影选择、票房的高低、政府的管理政策,甚至电影企业的生产和发行。严格来说,大量的电影批评现象,并不直接来自于传统的报刊批评和广播电视专栏,而是来自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这一点,在这本电影批评年鉴中已经有所反映,其中涉及到的众多的电影批评现象几乎都与互联网有关。虽然,由于互联网和新媒体信息庞杂、泥沙俱下、梳理困难,导致本书对新媒体上的电影批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充分,但新媒体与传媒媒体并重,已经成为本书所呈现的重要特点。

  电影在改变,电影批评也应该而且必须改变。这种改变,既包括电影的理念、电影的价值观、电影的美学体系,也包括电影的批评方法、批评技巧、批评修辞。当然,这种改变不是简单的迎合和媚俗,而是结合人类文明的发展、艺术媒介的变化、民众需求的转变、电影技术和艺术的进步,电影批评走在时代前列,成为电影潮流的弄潮儿。所以,本书对电影批评中出现的新概念、新思潮、新现象、新观念给予了比较多的关注和重视,也为电影理论和电影批评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启示。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让本书的内容有了新的气象、新的风貌。

  三

  当下的电影批评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在学院体系内的批评。学院内批评是基于学术思想增长、来源于学术积累的批评形态。这种批评本来不是以它能够对行业产生多大影响为前提的。第二类批评是在电影生产、流通体系内的批评,这一类的批评目前相当活跃,这类批评的主体未必是学院派的评论者内,其中既有自由撰稿者,又有媒体评论者,还有网络写手,当然还包括部分研究者;严格来说还有第三种批评,就是官方话语的批评。有的是以学者角度出发来表达官方立场和观念。还有很多从官员或者领导者角度出发的官方话语,更多地偏向政治话语。官方政治话语的批评对电影政策、电影舆论环境的影响很重要。目前的这本电影批评年鉴,对这三类批评都有所关注,当然重点还是前面两种批评,呈现出比较学术化的特点。

  电影的理论和批评,今天必然面临更多的新话题和新挑战。在多媒介的竞争下,究竟什么是电影,电影的本性是什

  么?在小康社会建设大背景下,电影究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角色、社会使命?在市场化潮流的推动下,好电影的标准

  是什么,艺术性与商业性是什么关系?幻想类电影等新形态、新类型大量出现,其美学哲学、艺术体系与传统电影有什么

  不同?新媒体主导了与用户的沟通方式,电影批评应该如何在保持专业性、学术性的同时,找到与受众之间的联系,从而

  影响到电影观众和电影行业?在政治需要和商业权力的影响下,电影理论批评应该如何保持一种专业主义的客观性和准

  确性?当越来越多的业余电影批评者在互联网的惠及下,已经具备足够的电影知识和专业积累的时候,专业的电影理论评

  论工作者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自己的专业权威性?这些应该说都是电影批评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也都在这本电影批

  评年鉴中有所反映,而且通过年鉴所收录的那些批评文章我们也能看到批评家们对这些问题的回应。但应该说这些回应

  都还刚刚开始。我们希望年鉴能够一年一年继续下去,让电影的理论评论工作者能够看到自己前行的脚印,既为自己参与

  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而自豪,也为自己继续学习、思考、进步提供一种借鉴、鞭策。

  没有电影批评的繁荣,就不会有电影的繁荣;没有与时俱进的电影批评,就不会有与时俱进的电影;没有代表核心价

  值和文明走向的电影批评观念,就不会有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电影。电影批评年鉴,为批评立此存照,也是为电影立此存

  照。

  年鉴之功,应该铭记;年鉴之路,任重道远。

  尹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

  评论委员会会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