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析福雷艺术歌曲《佳歌集》的调式调性运用特征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评论 热度: 11402
刘 洋

  试析福雷艺术歌曲《佳歌集》的调式调性运用特征

  刘 洋

  福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艺术歌曲创作领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与他的艺术歌曲创作是分不开的。他的第一首作品问世于1861年,最后一曲作于1921年,经历了60年的时间,总共创作了100余首作品。福雷开创了法国艺术歌曲的辉煌时代,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自己个人独特的音乐语言风格。1879-1906年是福雷创作的巅峰时期,这个时期福雷创作的艺术歌曲占其创作总数的大约一半,此时的作品音乐更加重视旋律化和优雅平静的抒情效果,风格趋于纤细精巧,作曲技法较之早期更加复杂,成熟而独具特色。这一时期是福雷创作的顶峰时期,他的创作风格与特点也在这一时期形成与发展,并在法国艺术歌曲从19世纪浪漫派到20世纪现代派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法国艺术歌曲历程上的一朵奇葩。此时的作品主要为三段曲式和通谱体,对位法在作品中频繁出现,调性变化趋于繁复,钢琴伴奏多采用主题材料的发展形式,钢琴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正是从这时起,福雷开始用小说结构的艺术构思来创作声乐套曲,拓宽了歌曲创作思路,作品词曲之间的结合更为完美,风格自由而富于变化。

  声乐套曲《佳歌集》(La Bonne Chanson,又译作《美好的歌》),是福雷创作于1892年的作品,歌词选自法国象征派诗人保尔·魏尔伦(Paul Verlanine 1844-1896年)的同名诗集。魏尔伦于1869年创作的《佳歌集》,是献给他的未婚妻马蒂尔德·莫奈(Mathikle·Maut)的爱情赞歌,全集诗歌有21首,这部诗集始终洋溢着幸福喜悦的情感,是魏尔伦的代表作之一。福雷选择了其中的9首创作了声乐套曲《佳歌集》,在创作中,出于对作曲的考虑删减了部分诗句,并对总体诗歌的顺序做了调整。现在的顺序为:(1)《一位在光环中的圣女》;(2)《自黎明来临》;(3)《洁白的月光在树林中闪烁》;(4)《我走上了负心之路》;(5)《真的,我几乎害怕》;(6)《在你消失之前》;(7)《这将是一个晴朗的夏天》;(8)《不是这样吗?》;(9)《冬季已过》。下面,笔者将对《佳歌集》的调式调性运用特征进行分析,以使读者能够对福雷的创作手法有所了解。

一、中古调式的运用

在传统大小调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古教会调式的运用。拓展了调式范围,中古教会调式的运用在福雷的音乐作品中随处可见了。

  在《佳歌集》中的前几首作品均有中古教会调式的使用,这也形成了他特有的创作风格。

  1、弗里几亚调式的运用

  在第一曲《一位光环中的圣女》中,作品起始都为bA大调,乐曲中部调性游移,但大部分为传统大小调式,在作品的第34小节处在旋律声部及钢琴声部都出现了一个bbB为ba小调的降低Ⅱ级音,可看做是ba弗里几亚调式,从而丰富了旋律的色彩性。

  在第二曲《自黎明来临》中,开始第3—4小节就采用了利底亚调式,出现G大调的#Ⅳ级音。第三首作品《洁白的月亮在树林中闪烁》中也采用了利底亚调式,在第39小节钢琴声部的低音,是一个G利底亚调式音阶,只用了音阶的五个音高材料。在第四首作品《我走上了负心之路》的第14—16小节的低音声部,形成了bG利底亚调式,并且呈一种音阶式特点。在作品《真的,我几乎害怕》中只使用了利底亚调式,在第25小节到26小节中的旋律声部就是E利底亚调式。

二、转调离调的运用

运用转调离调使得作品在和声的发展上没有预见性,同时也增添了许多意外性,在听觉上形成了又一种独特的音响效果。

  1、用三度关系调交替使用,加强作品的色彩对比。

  在第一曲《一位光环中的圣女》的第8小节到第9小节处为bA大调到bC大调的离调,第22小节到第34小节处为ba小调到f小调的交替离调等等。

  2、二度关系调运用

  在第一曲《一位光环中的圣女》中,出现了大量的二度关系调离调,二度关系调是远关系调,福雷在本曲中多处使用,作用是想增加调性之间的对比,但是,远关系调离调并没有使音乐听着磕磕绊绊,前后不流畅,反而此作品流畅自如,旋律优美且富于浓厚的韵律,增加了感情色彩的流露。

  3、同主音大小调式交替运用

  同主音大小调式也属于远关系调的范畴,因为一般同主音大小调会相差三个调号,但是在转调离调上,同主音大小调的转调要比其他远关系调转调离调要容易的多,原因是同主音大小调的属和弦是相同的,可以直接作为前后调的中介和弦使用。在作品《自黎明来临》的第15—16小节,第15小节的后两拍为#f小调的D34和弦,这个和弦也作为后调#F大调的D34和弦,解决到第16小节#F大调的T和弦,此处转调就十分的自然流畅。在作品的第20—22小节就有#F大调与#f小调的交替,明暗对比十分鲜明。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除了依靠人才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外,还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尤其需要有完善的物流体系。当前宿迁市政府为了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相关配套设施方面已经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在物流体系层面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在作品《不是这样吗?》最后结束的时候,福雷使用了同主音关系大小调交替的手法,使最后的结束充满着色彩对比的感觉,又像是代表两个人一样,G大调可以代表诗人,g小调可以代表诗人的恋人,在明暗交织中缓缓结束。

三、同中音调的运用

运用同中音调变化,丰富作品的明暗对比。在第一曲《一位光环中的圣女》的第70小节到第75小节处为e小调到bE大调的移调,这两处都在音乐音响上体现出了明显的明暗色彩对比,都有一种由暗淡色彩转为明亮色彩的感觉,也是福雷的精心设计之处。

四、双重调性的运用

双重调性叠置,也称为复合调性。在19世纪浪漫派后期一些作品中开始出现双调性这一作曲技法的运用,如肖邦的《夜曲集》中短暂的使用了双调性,与福雷的这部作品一样,仅仅为在音响上形成一种调性暧昧却又十分有趣的效果,到20世纪双重调性则尤为盛行,如巴托克的《小宇宙》等等。在《一位在光环中的圣女》这部作品中的第47小节到48小节也只采用了短暂的仅为2小节的复合调性,在旋律声部,仍然是bC大调,但在钢琴声部已经离调到A大调。

五、全音阶的运用

福雷对全音阶材料的使用情有独钟,这也是20世纪印象派比较喜欢使用的音阶材料,尤其在德彪西的作品中较为常见,福雷的艺术作品中也带有这一特点;

  在《洁白的月光在树林中闪烁》的第36—37小节有全音阶的五个音高素材,五个全音关系的音高,彼此之间并没有半音化的倾向性,成一种平等的关系,有一种飘渺虚幻的色彩,运用到这里来描绘“月光”,既形象,又可以与自然音阶形成对比,并运用各自的特点相互补充,丰富了旋律的表现性。

六、各种大小调式的运用

福雷比较喜欢使用自然大小调式,在《洁白的月亮在树林中闪烁》中,也融入了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的运用,增加了调式的色彩,自然大调式,由于正三和弦都是大三和弦,所以整个调式色彩明亮、阳光,但是融入了和声大调,就使得自然大调式的Ⅳ级和弦由原来的大三和弦变成了小三和弦,添加了小调式的柔美色彩,描绘“月光”恰到好处,更有一种明暗对比的效果。曲中第23小节就是一个bE和声大调,谱例中的第1—2小节的主要和声功能就是下属功能,很好的体现了bⅥ级音的和声特点。在第25—27小节是#F旋律大调,不仅将Ⅳ级和弦的性质改变了,Ⅴ级的和弦也变为小三和弦,这几小节主要在属功能上,很好的体现了bⅦ级音的和声特点。

七、旋律大小调的运用

在福雷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用自然大小调式写的,音乐透露着几分纯真与宁静,在作品《在你消失之前》中他将旋律大调和旋律小调揉在其中,形成别样的风格特点。在此曲第3小节中就是bD旋律大调,在第4小节直接离调到bC旋律大调上,在本曲的其他地方还有旋律大调的使用,笔者就不再一一举例。

八、结语

由前文所述可以看出,福雷在《佳歌集》的音乐创作中,调式调性的运用主要是以下两点:

  (一)调性与调式的融合:福雷在近代作曲法的框架内,使用了大调、小调以外的教会调式的音乐要素。教会调式的介入缓和了调性音乐和声间的紧张关系;在听觉上给人以柔软的音响效果;这是因为调式音阶中的终止音(finalis)和支配音(tenor)与近代和声中的主音与属音虽然具有类似关系,但终止感要比近代和声脆弱。另外,在调式音阶中,第七音和终止音的关系也没有近代和声的导音与主音强。这些因素也使得转调变得内在、容易。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常常会感到既不像大调,也不像小调的那样一种调性感稀薄、充满魅力的变幻无穷的音乐。这就是福雷音乐的美。福雷对旋律及和声开拓了新的可能性,使传统的调性系统得到扩张,形成了福雷独有的和声技法。这对法国近代音乐发展和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也是的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个性。这是福雷音乐风格的重要特点之一,他的这种创作手法来源于早年在宗教音乐学校所受的教育。

  (二)频繁的转调以及转调的意外性与不可预见性:福雷音乐格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在使调性感稀薄到最大限度的情况下的转调美。由于福雷灵活的运用了教会调式、全音阶和声以及远隔转调等手法,使得福雷的转调柔软、丰富多彩,变幻无穷。所以,福雷的作品一经开始,就把人们带到让人难以预测走向的音乐世界。福雷的这些创作手法,在增强了作品的柔和性与神秘感的同时,也形成了福雷音乐所特有的不确定性。

  刘 洋: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