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梳理文脉填空白——读《杨继中文选》

时间:2023/11/9 作者: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热度: 15471
杨继渊

  杨继中生于1935年,是新时期楚雄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于1990年因病英年早逝。在他去世23年之际,其文友及亲属编选了《杨继中文选》,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杨继中文选》收入了杨继中为《楚雄彝族文学简史》一书撰著的绪论、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三编,楚雄文庙碑文,红军长征过武定、禄劝的路线、史料;根据禄劝杀人抢劫案而作,1981年在《春城晚报》连载7期的报告文学《金沙迷梦》;致力于楚雄地方文化研究的《梅绍农和他的诗作》《毕摩和彝文、彝文典籍》《有趣的彝族神话》《游洱海、看苍山》等文稿;尚未完稿的《凤氏土官笺注》手稿;为彝族文学讨论会准备的油印文稿《试论楚雄彝族文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评论文章《致吉狄马加》;未刊散文手稿《雨不洒花花不红》《藕》;《编者寄语》,尽述对作者、刊物的文风与期望等20余篇。纵观全书,但最具功力和代表性的作品是《楚雄彝族文学简史》中的绪论、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三编,10余万字,把流传在楚雄地区的彝族民间文学作品和书面文学作品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并对从远古直到近代的楚雄彝族文学发展脉络作了较为系统的勾勒和论述。这是第一部较为全面地研究楚雄彝族文学的文学史,它的编著出版不仅是楚雄彝族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整个彝族文化界乃至民族文学界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对于它的学术价值与引领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有更深刻的认识。

  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脉络主线。楚雄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作了数量繁多的文学作品。楚雄彝族文学起源于开天辟地的上古时代,崛起于现当代,这是一个楚雄彝族由口头民间文学自然过渡到书面文学的时代,文人队伍逐渐形成,产生了一大批用汉文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之类的作品,以浓郁的地域色彩、深厚人文底蕴的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杨继中先生《楚雄彝族文学简史》的绪论、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三编对楚雄彝族文学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文学现象、基本特点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论述和理论概括,梳理了楚雄彝族文学文脉,确立了从远古楚雄彝族先民在开天辟地的斗争中创造的神话到明代“改土归流”时期楚雄彝族文学在全国大格局中的基本地位。

  楚雄,是世界人类发祥地,世界恐龙之乡,东方文明摇篮。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诞生于此,距今约1400万年到800万年之间的禄丰腊玛古猿活动于此,2400多年前的万家坝铜鼓发现于此,有着非常引人注目的远古文化。在悠久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楚雄彝族人民创造了自己丰富的民族文学,为丰富中国文学宝库作了积极的贡献。根据楚雄彝族社会历史发展和重大政治更替以及文学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公元748年哀牢蒙氏家族建立南诏政权为标志。之前,为楚雄彝族文学的上古时期。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楚雄彝族先民经历了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的初期,文学创作从“不自觉的意识加工”到有明显的功利目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主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代表作品主要有把原始神话集中起来的创世史诗《查姆》《梅葛》以及歌颂祖先的英雄史诗《阿鲁举热》。这是一个神话的时代、史诗的时代。从南诏政权的建立至明末“改土归流”,为楚雄彝族文学发展的中古时代。这个时期,楚雄彝族社会从奴隶制上升时期过渡到了衰落,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奴隶制上升时期,楚雄彝族文人——毕摩创作比较活跃,用彝文创作了大量的书面文学,代表作有史传文学《六祖分支》和直面人生的《指路经》之类的书面文学。同时,民间口头创作的各种歌谣日趋繁荣,为后来抒情长诗和叙事长诗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这是彝文书面文学的繁荣时代,也是楚雄彝族歌谣的活跃时代。杨继中先生主撰《楚雄彝族文学简史》的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时代为序、以作品为纲,从纵的方面对楚雄彝族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了全面、立体、严谨的梳理,确立了上古、中古时代的楚雄彝族文学在全国大格局中的基本地位,具有梳理古代楚雄彝族文脉、填补地方文学研究空白的意义。

  这部书为楚雄彝族文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杨继中先生等编著的《楚雄彝族文学简史》出版之前,楚雄彝族传统文学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了楚雄地区的《彝族文学史》,但研究则显得比较粗略,对于理清某一时间段的文学脉络,给读者介绍各具代表性的作品来说,则明显不足。杨继中先生等编著的《楚雄彝族文学简史》的出版,则有力地弥补了这一缺憾,为系统对楚雄彝族传统文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部厚积薄发之力作。作为楚雄彝族文学研究的专家,杨继中先生长期生活在楚雄彝族地区,热心收集和关注楚雄彝族文学,站在全国文学研究前沿,以全局的视野和一位云南学人的赤子情怀加入到本土文学的研究中,对楚雄彝族文学进行了大量文本赏析、史料考辨和理论概括等方面的工作,有力地填补了楚雄彝族古代文学研究之阙。《楚雄彝族文学简史》中的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从楚雄彝族文学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以时代为序 ,以作品为纲,从纵向对楚雄彝族文学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认真研究梳理。在具体表述上,则把个案研究与综合阐述、历史语境与文学发展、传统内涵与当代视角、文学交流与地域特色等多个角度结合起来,始终把握楚雄彝族文学的本体;在纵向和横向交错的态势中,观现象、看发展、识本质,立体地描述楚雄彝族文学的独特风貌,最终创立出比较能够揭示其主要内涵的叙述体例和基本理论,进而为楚雄彝族文学发展状况合理定位。

  第一,对楚雄彝族文学上古、中古时代传统文学的研究全面、深入、自成体系。楚雄彝族传统文学崛起于现当代,并以诗文的繁荣为标志,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学的主流。楚雄彝族在创造和发展自己民族形式的同时,也注意创造和发展自己的文学。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文人书面文学,是楚雄彝族文学中的两种文学成分。这两种文学成分,虽然有着不同的阶级属性,但长期以来,正是这两种文学成分的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推动着楚雄彝族文学的发展。杨继中先生主撰的《楚雄彝族文学简史》上古文学、中古文学,在认真梳理楚雄彝族文脉上可谓贡献卓著。它对传统楚雄彝族文学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文人书面文学资料收罗较全,着重加强对作品的研究,进行填补空白工作,并对现有成果进行了提炼,提出了合理的见解。总的来看,杨继中先生主撰的《楚雄彝族文学简史》上古文学、中古文学,对楚雄彝族文学的总结是至今为止包容量最大、解决了目前我们对该时期楚雄彝族文学深入和整合研究的相对滞后,可谓全面、较为深入的研究。论作品细致入微,既看到作品主流——直抒胸臆,又看到作品感情表达的变化。既有对作品的概括总结,又一一辨析评议,最终从实际出发,得出较有说服力的结论。由基础性的实证研究,进而深入到理论概括和总结,整合楚雄彝族文学的成就,彰显楚雄彝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对推进具有当代前沿学术水平的楚雄彝族文学研究,无疑具有其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可谓深入。在“上古、中古楚雄彝族文学”这个历史地域的概念下,作者这样的论述结构,楚雄彝族主流文学的这一状态,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意图所能改变的,而这正是楚雄彝族文学的重要特点。作者的研究思路来自对上古、中古楚雄彝族文学的实际考察,符合文学史实,也理清了楚雄彝族文学的发展脉络。由此,杨继中先生主撰的《楚雄彝族文学简史》上古文学、中古文学,可谓自成体系。第二,追本溯源,考证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杨继中先生主撰的《楚雄彝族文学简史》上古文学、中古文学,对楚雄彝族文学起源、古歌谣、神话、彝文典籍、文学作品的研究,都以专章对这些文学作品做了细致的分析。以原文研究为立足点、出发点,分析研究作品的地位和影响。这些分析研究为理论总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楚雄彝族文学史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撰著分为两编,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地呈现每一阶段文学成长历程和文学活动,避免了不加辨析、旁征博引、排比罗列。在大量史料中抽绎出简单明了的“年”“事”条文,每一个条文下列举典型性的作品,均以事实为基础,使每一款条文抽绎和每一作品资料的采用,都体现了史料的客观真实性。每个创作系年在勾勒彝族文学发展轨迹的同时,亦关注横向联系,从而较为全面地呈现楚雄彝族文学发展的实际。如,古老的神说,先进行概述后,再分类,并进行特征分析,再以《查姆》《梅葛》《阿鲁举热》等代表性的作品列为专章,进行条分缕析,印证楚雄彝族文学在上古、中古时期的发展。这些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第三,对深入研究楚雄彝族文学有很大的启发。作为对楚雄彝族上古文学、中古文学创新性的研究,杨继中先生重在辨析和评议。其作品合理的理论建构、新颖的研究角度和颇具创新意识的观点,对同行所起到的启迪作用,也是对学术界的不菲贡献。杨继中先生对上古、中古楚雄彝族文学的分类,给边疆民族文学的类型学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同时,给同行带来的启发是毋庸置疑的,也正是这种启发性、思辨性,奠定了学术专章的精彩和厚重。民间的口头创作是楚雄彝族文学的主体。楚雄彝族的民间口头创作样式和内容十分丰富,有远古的神话,也有鸿篇巨制的史书;也有成千上万的歌谣,也有动人的抒情长诗;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故事,还有众多的谚语和寓言。文人书面文学,是楚雄彝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楚雄彝族文人“毕摩”曾经用彝文写下了一批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各种著作;一批接受汉文化的彝族文人用汉文和汉文学形式写了一些作品。民间口头创作是楚雄彝族文学的主体。作者采用两大基本类型分类研究的方法梳理了楚雄彝族文学,这是杨继中先生主撰楚雄彝族上古、中古文学的亮点之一。但复杂多元的文学发展状况,很难由一个标准界定清楚而不出现重复交叉,作者在行文中也关注到了这问题。楚雄彝族文学的崛起在当代,一代文学家以地域色彩浓郁、人文底蕴深厚的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昭示着楚雄彝族文学富有希望的未来。杨继中先生主撰的《楚雄彝族文学简史》的绪论、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三编,是对楚雄彝族文学研究的开创性佳作。它通过具体论述和理论概括,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传统楚雄彝族文学曾经以怎样的态势在西南边陲开花结果,形成了一个地域文学的独特风貌,进而推动云南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发展,堪称古代边疆民族文学研究的上乘力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