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当代地域文学的一朵奇葩——改革开放40年来的昭通文学透视

时间:2023/11/9 作者: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热度: 15392
艾自由

一、总体扫描

昭通是一部深邃隽永的典籍,是一轴翰墨馨香的长卷。新时期以来,昭通作家群与昭通文学现象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在书写了昭通文学新的光荣与梦想的同时,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地域性文学群体及广大作家艰辛的文学追梦之旅,充分展示了昭通作家群在新时代下的创作理想,堪称云贵高原璀璨的文学星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在昭通这块经济相对贫困的土地上,文学精神不仅不贫穷反而很富裕,文学之花不但未枯萎反而更鲜艳,昭通作家群已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风格各异、老少相扶的创作群体。

  改革开放40年来,昭通老中青三代作家勤于笔耕,靠实力立足,用作品说话。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星星》《当代》《十月》《散文》《文学评论》等重要文学期刊发表了大量作品,一些优秀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名作欣赏》《散文选刊》《诗选刊》等转载或被一些重要的文学选本选载。近10年来,昭通作家每年在省级以上重要文学期刊发表文学作品保持在300-400篇,占云南作家发表作品的一半以上。不少作家作品频频获奖,其中夏天敏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雷平阳的诗集《云南记》获得鲁迅文学奖;李骞的文学评论集《现象与文本》、黄玲的文学评论集《高原女性的精神咏叹》、潘灵的长篇小说《泥太阳》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潘灵的中篇小说《一个人和村庄》、樊忠慰的诗集《渴死的水》获得鲁迅文学奖提名奖;宋家宏的文学评论集《阐释与建构》获得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夏天敏、雷平阳、胡性能、刘广雄、傅泽刚、吕翼、陈衍强、王单单、廖天云等作家作品获得了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中国作家》文学奖、《诗刊》年度诗人奖、中国戏剧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梁斌文学奖、金盾文学奖、云南省文学政府奖等诸多奖项。

  昭通作家群现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27名,云南省作家协会、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100余名,昭通市作家协会、昭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200余名。小说以夏天敏、曾令云、潘灵、胡性能、刘广雄、傅泽刚、黄玲、杨昭、吕翼、沈洋、刘平勇、杨恩智、朱镛、徐兴正、赵清俊、吕亚平、叶听雨、意千重等人为代表,诗歌以雷平阳、麦芒、李骞、樊忠慰、陈衍强、夏吟、夏文成、尹马、王单单、影白、芒原、张雁超、杨碧薇等人为代表,散文以雷平阳、淡墨、阮殿文、吕翼、刘平勇、杨恩智等人为代表,报告文学以曾令云、刘广雄、沈洋、杨莉等人为代表,

  戏剧以蒋仲文、廖天云等人为代表,文学评论以宋家宏、李骞、黄玲、艾自由、尹宗义、黄凤玲、郭冬勇等人为代表,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戏剧、评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云南省其他州市所不可比拟的,撑起了云南文学创作的半壁江山,堪称云南省当代文学的重镇。在昭通作家群已成为昭通市乃至云南省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一张新名片的今天,我们回头理智地审视昭通文学就会发现,文学的火光在昭通只会越燃越旺!

二、昭通小说在“再现现实”中寻求突围

从昭通小说来看,小说创作长篇、中篇、短篇并进,数中篇小说成就最高,人才辈出,成绩斐然,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占据昭通文学领军地位。

  1.“底层叙事”的本土化和深开掘。这是昭通小说引人特别关注之处,也是制约昭通小说向纵深推进的瓶颈。从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得主夏天敏来说,其“乡村情结”来源于他所认定的 “苦难是我永不背离的主题”的一以贯之,来源于 “热爱家园”的故土情深和悲悯情怀。这种“乡村情结”的特点表现为对乡村人和事多层次的批判角度,多层次的意义交融, 多层次的主题呈现。而曾令云以昭通的地域为背景,至今出版了12部五百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是昭通出版长篇小说最多的作家。面对昭通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巨大的生存压力,夏天敏、曾令云等本土老作家代表和季风、吴运强、吕翼、刘平勇、沈洋、朱镛等中青年作家代表一样,不是简单地展示苦难、欣赏苦难,而是超越苦难,理解苦难,将苦难变成一种自觉践行“团结奋进、热爱家园、无私奉献、只争朝夕”的“昭通精神”动力。但是“底层叙事”书写的本土化特色的鲜明和深开掘的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暴露出来。如何实现“底层叙事”的鲜明本土化和深开掘的有机结合,将是昭通小说实现突破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2.“都市小说”的欲望化和批判性。昭通当代都市小说一直是昭通当代文学的短板,近年来有所拓展。从昭通本土青年作家吕翼来看,其都市题材小说主题的深开掘、涉及的多领域、写作的高技巧体现出来的小说批判精神,无疑给我们某种如沐春风之感。有的对城市家居现实与另类生活的批判,对城市官场权色交易和从政心态失衡的批判,对充满现代都市气息网恋无所适从的批判,对都市金钱至上爱情观和爱情陷阱的批判,对城市现实生活与欲望彼岸的批判。而傅泽刚的小说大多采用第一人称和昆明真实地名,调动自己作为画家得天独厚的艺术积累,尽力拉近和读者的距离,让小说真实起来。这不是小说技巧,而是真实生活的文本再现,或者说这本身就是生活的启示。傅泽刚别具一格的“昆明都市小说”,从一个侧面显示了 “昭通人在昆明”的旁观者清!3.网络小说与纸质小说并行不悖。昭通的网络小说虽然人数不多,发展缓慢,却势头不错。70后网络小说家叶听雨的《脸谱》2009年6月荣获 “全国网络文学10年盘点”十佳优秀作品奖、人气作品百强奖。《脸谱》集文学性、娱乐性和可读性为一体,因对社会转型期官场生活和人性脸谱般的复杂性比较立体深刻的展现和揭示,不管作为网络长篇小说还是纸质传统长篇来说,当之无愧应列入70后的优秀长篇小说行列。而80后网络小说家意千重2009年7月开始在起点中文网上撰写网络小说,系起点中文网白金作者。著有《剩女不淑》《喜盈门》《世婚》等多部长篇网络小说,擅长用浓淡皆宜的笔触描绘出女子内心最柔软最温暖的故事,赢得读者的好评。4.破解“雅俗共赏”难题。怎样打破 “雅”与“俗”的鸿沟,写出直逼心灵的小说力作,实现“雅俗共赏”,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昭通小说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昭通小说在“再现现实”中寻求突围的关键所在。

三、昭通诗歌在“表现自我”中张扬个性

在昭通,许多文学爱好者是由于爱好诗歌而喜爱现实性相结合,讲究语言美和意象美,意象很明朗化、很生活化,其诗歌因充盈其间晶莹的纯真气息,从而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独特天空。尹马的诗歌先锋意识强,富有刚性,讲究力度和硬度。诗集《尹马诗选》中的诗如崇山峻岭,奇险奇峻,也不失良醇甘露之清冽,小桥流水之顺畅,把抒情蕴含在叙述的诗歌中,在浪漫的思绪里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另外,李骞、沈沉、成忠义、夏文成、陈卓、李果、王单单、影白、芒原、张雁超、杨碧薇等人在诗歌创作上取得的业绩也令人刮目相看。

四、昭通散文在“表现自我”与“再现现实”中左右徘徊

文学的,昭通文学最早也是由于昭通诗歌而声名远播的,不少诗人诗作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

  1.高扬理想主义旗帜下的“高原诗”。滇东北高原无疑是昭通诗人的诗歌矿藏,就其特质,高原诗的语境和高原的地理地貌一样,厚重、结实、雄浑、辽远,甚至苍凉、沉郁,展示的是博大的胸怀和深邃的思想,这是高原诗歌的文化品质和思想依托。昭通诗人们的诗歌,彰显了这种文化和精神,也具备高原的质地和力量。以傅泽刚为代表的昭通“高原诗”表现了昭通诗歌赤子对乌蒙群山的一往情深,具有浓郁的滇东北高原的乡土气息,是“云南精神”的诗意呈现。傅泽刚的“高原诗”在全国的冲击波,对昭通其他诗人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比较突出的有雷平阳、陈衍强、尹马和夏吟等人。2.在“表现自我”中百花齐放。雷平阳总能在那些粗粝而渺小的细节中,发现生命的欢乐和悲怆。其诗集《云南记》2010年10月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授奖辞认为:“诗人怀着一颗大爱之心,在云南的大地上穿行,在父老乡亲的生命历程中感悟,在现实的土地和历史的星空中往返,打造出一片神奇、凝重、深邃的诗的天空,流贯其中的精神则超越了地域限制,而具有普通人性的价值。”樊忠慰自1991年8月在《诗刊》发表处女作以来,《诗刊》基本每年都要发表他的诗歌,至今单在《诗刊》发表诗歌就逾百首。樊忠慰的诗歌是其天真淳朴心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许多诗句如同梦呓,极富人生哲理,特别是其诗歌鲜活的口语、灵动的意象、泣血的咏叹很难进行深度破译和贴切解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人回味无穷。麦芒的一行诗《雾》:“你能永远遮住一切吗?”是第一首在《诗刊》上发表的昭通诗歌, 1995年1月因侵权确认为“世界上内容最短的版权诉讼案”从而创“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这首微型诗及其各种评论文章出现在全国上百家报纸杂志和诗歌选本中。麦芒的另一贡献就是对现代四行体诗的探索与实践,2000年出版的《麦芒四行体诗二百首》是我国第一本以“四行体诗”命名的诗歌专集。陈衍强的口语诗平白如话,善于调侃,诙谐幽默,喜欢用真人真事入诗,善于描写老百姓辛酸又充满温情的生活,让诗歌产生“含泪的微笑”式快感是其诗歌的独有魅力,是“欧·亨利手法”在诗歌中的娴熟运用。夏吟的诗歌充分融合我国古代“诗缘情”和“诗言志”两大诗歌传统的优长,唯美性和昭通散文作者众多,昭通作家中不少人把写散文作为主攻小说、诗歌的前奏,但在省内外有影响者不多。

  1.雷平阳的“新散文”与淡墨的“诗散文”。雷平阳的散文具有独秀于林的风格特征,被推为青年“新散文”代表作家之一,入选过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淡墨的诗散文在散文的形式和特质上加入了诗的元素后包孕着诗意的散文,但比诗的容量大,比散文的意境深远,从而更具诗情画意的特质,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真正做到了在诗散文的创作上文体意识自觉化、题材把握多样化、艺术手法成熟化、文体文本实证化。另外,阮殿文、刘平勇、黄代本的乡土散文以其浓郁的“乡土气”与“文化气”受到关注,杨琼的休闲散文则是因为以情感人的魅力与说我世界的精彩受到青睐。2.在无法超越自我中散文日趋边缘化。除上述几位散文家外,个性化和有影响力的不多。昭通散文最大的弊端在于“表现自我”的“小女人散文”和“小情感散文”大行其道,而“再现现实”的“大我” 而又无法超越自我,最终使散文在昭通文学中最脆弱而日趋边缘化。

五、报告文学在接地气中弘扬正能量

从报告文学来看,昭通没有专攻报告文学的作家,多属客串者,有可圈可点之处。

  曾令云的《一桥飞架南北 乌蒙天堑变通途》2001年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的全国报告文学大赛一等奖,《延续生命的求索》2004年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的全国报告文学大赛特等奖。他经过半年多实地走访,以昭通扶贫工作为主题创作的40余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春暖乌蒙》在2017年《十月》杂志增刊全文发表,全景式呈现了昭通人的生存状态及脱贫之路。2017年4月,在昭通市委、市政府主办,昭通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与《十月》杂志社承办的曾令云长篇报告文学《春暖乌蒙》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认为,《春暖乌蒙》不仅以详实的数据和细致的笔触描述了昭通的扶贫工作,更全方位展示了昭通的历史、经济及文化等,呈现了昭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变迁,既有历史的纵深度,也有地方的文化感。云南省副省长张祖林认为,《春暖乌蒙》既揭示了昭通深度贫困的原因,又写出了昭通实施精准扶贫之后的变化,各级的领导扶贫干部的奉献以及扶贫群众的拼搏,催人奋进,彰显了昭通人的精神。刘广雄在《中国作家·纪实版》2010年第5期全文发表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维和英雄》,记录了我国派出维和警察参与国际维和行动10年间发生的感人故事,突出反映了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八位维和英雄特别是云南边防总队的三位英烈的先进事迹,以大量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生动感人的文字,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公安边防警察敢于担当、勇于献身的精神,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2011年获云南省首届《百家》文学奖。杨莉在《中国作家·纪实版》2015年第6期全文发表的长篇报告文学《断裂带上的断裂》为云南省作协重点扶持作品,全景式记录了2014年“8·03”鲁甸地震中,军、地、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呈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灾难时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精神。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在作品中充分释放,人性之光照耀在灾区,温暖着人心。对于进一步凝聚恢复重建的强大正能量,奋力夺取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意义重大而深远。

六、戏剧创作成绩不菲但有断代危险

从戏剧创作来看,1980年代在昭通风行一时,1990年代后由盛转衰,2000年后有断代危险。虽然创作者较少,成绩却不菲。

  蒋仲文、廖天云始终坚守戏剧写作,成果颇丰,多部剧作荣获中国戏剧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创作奖、云南省文学艺术政府奖等奖项,可谓昭通的戏剧双雄。昭通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舞台艺术和影视产品在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和旅游宣传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戏剧创作已经成为昭通文学中的一个短板,昭通的戏剧创作需要重整旗鼓,需要人才培养、选题策划、演出支持等多方面的扶持,同时,也需要昭通的剧作家和文艺演出团体、文化传播机构相互沟通合作。让人欣慰的是,2010年11月,永善县文联举办廖天云戏剧文学创作座谈会,就如何进一步搞好戏剧文学创作,围绕剧作家廖天云的戏剧创作暨反映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题材的新作《死结》开展座谈讨论。2014年7月,由云南省文联和昭通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蒋仲文剧作《战争五部曲》研讨会”在昆明举办,与会专家对此系列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不只在内容上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形式上《战争五部曲》的诞生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昭通文学作品创作的内容。在戏剧创作和演出日渐萧条、日渐被边缘化,戏剧创作后继无人的现实情况下,这两次研讨会体现了云南各级文联和昭通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戏剧创作的重视和支持,让我们看到了些许繁荣地方戏剧创作的希望和曙光!

七、昭通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并驾齐驱

总的来看,昭通的文学评论以昭通学院为大本营,与文学创作相得益彰,是昭通作家群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但客串者多,专攻者少。

  宋家宏对“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的整体把握和重点作家分析多有精辟的独到论述。2004年在云南昭通作家创作研讨会上宋家宏的发言引起了全国著名作家们的关注,贾平凹在听了发言后说,“从创作方面看,与昭通作家群相比较,商洛作家群缺乏一两个很好的评论家,一个作家群的成长需要有好的真正建设性的意见。昭通作家群之所以不断在成长和进步之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像宋家宏这样的文学评论家”。2011年以来以“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两个课题组引起关注。一个是以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昆明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冉隆中为组长的课题组,以昭通本土中青年评论家、作家尹宗义、艾自由、吕翼、朱镛、杨昭、夏吟为主体,采取文学普查与典型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点面结合”方式进行研究,课题成果于2013年11月由冉隆中主编、以《昭通文学三十年》为书名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个是以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云南民族大学李骞教授为组长的课题组,以云南民族大学教授、研究生为主体,山东大学文学博士刘启涛,《边疆文学》编辑田冯太,《边疆文学·文艺评论》编辑朱霄华,昭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艾自由、尹宗义,楚雄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杨荣昌等人加盟撰写,采取代表诗人、小说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个体研究为主的“选点突破”方式进行研究,课题成果于2014年6月由李骞、黄玲、黄立新联袂主编,以《文学昭通》为书名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两个课题组坚持自己的真诚立场,在文学评论如何发出自己的独立声音上苦下功夫,两个课题成果2013年、2014年相续集结成书出版后,对助推昭通文学提供了不少新视觉和新参考。

  另外,刘廉昌的专著《走进昭通文学——昭通文学创作研究》,杨昭的专著《诗人的魂路图——雷平阳论》、杨昭编著的《温暖的钟声——雷平阳对话录》,李骞主编的《夏天敏作品评论集》《樊忠慰诗歌评论集》,蒋仲文选编的《金声玉振——夏天敏作品评论集》,夏天敏主编的《来自“深扎”第一线的报告——沈洋文学作品评论》,艾自由编著的《诗痴麦芒——麦芒诗文评论集》,也是近年来值得一读的昭通文学研究成果。

八、结语

2006年11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作协工作报告》中,在对五年来我国文学事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回顾总结时,对近年来在全国文坛崛起的“昭通作家群”和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夏天敏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国有四个被中国作协认定的创作群体,昭通作家群是唯一一个以市级地名命名的作家群。

  2014年5月,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大会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黄坤明在题为《切实抓好文艺评论》的讲话中要求,“要倡导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文艺评论,对不同的现象和作品做具体的、个性的、科学的分析,不断增强评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在题为《文艺评论要树导向、开新风唱响时代主旋律》的讲话中要求,“要加强对文艺作品本体的研究,深入剖析作品的主题内容、题材体裁、风格样式、人物塑造、叙事手段、表演技巧等,不断提升文艺评论的专业水准。”而当选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首任主席的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的专访《导向是文艺评论之魂》中对文艺评论家的自身修养也提出了一些想法和要求:“要提倡实事求是、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说真话、求真理、诉真情的学风,提倡认真攻读、深入生活、耐得寂寞、淡泊名利、享受孤独、潜心学术的学术品格。”

  2016年8月,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在“江苏文学批评传统与青年批评的责任——江苏青年批评家研讨会”上提出:“文学的河流里,批评家即是‘摆渡者’,连接着读者和作者,读者和作者都离不开批评家的引导和领航。当批评家说出了连作家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意义时,这才是作家最受用的时刻,会使作家脑洞大开,甚至开启全新创作模式。”

  2018年3月,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文艺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让文学照亮时代与现实》中指出:站在新起点,面向新时代,如何正确认识文学的人民属性,明确“人民文学”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建构文学创作中的“人民叙事”之维,是摆在当下作家面前的重大课题。文学源于人民,故文学当“为民而写”。人民需要文学,故文学应“为事而作”。人民是伟大时代的缔造者,故文学须“为时而著”。当代作家需要在文学的整体性和个体性两个层面上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写出更多有血肉、有情感、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梦想的精品力作。

  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当前昭通文学评论的弊端是批判精神不够,特别是对昭通文学的不足挖掘不深,对昭通作家群的未来深入思考不够,需结合上述文艺评论的新论断、新要求切实予以加强改进,切实助推昭通作家群走得更远,助推昭通文学再创辉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