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声隆隆,色彩缤纷。11月8日,以马关傣族的神话传说“锦库节”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创作的舞剧《顶家女儿》在昆明进行首演,这是马关县民族民间文化的首部大型舞台剧。演出当晚,精美的舞台灯光、音乐,独具特色的马关傣族服饰,动人的故事情节,以及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将马关县傣族民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前来观看首演的观众们赞叹不已。
我看来,《顶家女儿》不仅是一部战胜邪恶守护正义、“把家顶在头上,把爱留在心间”的民族斗争史,也是一次民族文化绽放的服装表演赛,更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文化传递。
一、以“顶家”为主线充满了正能量
舞台剧《顶家女儿》由嫁衣、赛装、云魔、哭嫁、报信、祭日、回家六个序幕组成,讲述了很久以前,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白傣、红傣和黑傣人民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心灵手巧的傣族姑娘们都忙着赶制自己最美丽的嫁衣参加赛装节,在赛装节上,美丽的黑傣姑娘伊囡深受大家喜欢,被推选为太阳之子的新娘。但是,云魔也看上了伊囡,想要强抢占为己有,便遭到了傣族众人的抵抗。不甘心的云魔想要报复傣家人,伊囡发现他的阴谋后,及时赶回村子报信,与众人一道合力击退云魔。而后伊囡被云魔偷袭,不幸牺牲。众人得知后都为伊囡的灵魂祈福,带着伊囡的灵魂回家的感人故事。本剧围绕傣族这个重要的节庆,讲述黑傣女儿为保护家园被云魔残害的故事,以舞剧的形式集中展现了傣家人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表达傣家人对家乡的热爱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舞剧在巧妙解构文学经典的基础上,有别于电影,电视剧等艺术表现形式,将剧中人物内心的善与恶明确置于出来,通过舞者肢体与情绪表达,从前所未有的角度对人们熟知的传说故事进行了全新解读。爱之于心,求之与善,这是人类之追求,也是宗教要解决的问题,更是舞剧《顶家女儿》的切入点。《顶家女儿》以“把家顶在头上”舞剧主旨,希望将对传说故事的新思考带给观众。这个“顶”字是用心良苦,意味深长的,既有顶在头上的意思,也有网络语言中“我顶你”“顶一下”的意思,寓意我们傣家人不仅把家顶在头上,还把一个“家”的责任和“国”的和谐及团结共进放在首位。这是一部体现传统东方审美趣味的舞剧。从这个舞剧的音乐上来看,具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旋律优美,音色华丽通透,饱满流畅,诙谐夸张,充满丰富的戏剧色彩。配器丰富精致,蕴含着十分强烈的动态对比,鲜活明快,异常动听。闭上眼睛,仿佛一个活生生的舞台就呈现在你的眼前。如第一幕:安静祥和的早晨,好像山村的晨雾还未散去,隐隐约约中还有婴儿的轻轻几声啼哭,傣家的姑娘走在淡淡的晨曦中,一轮红红的太阳渐渐升起,由小变大,太阳之子的剪影在红太阳中独舞,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人间。一句地道傣味的女声三重唱“人靠衣裳马靠鞍,鸟靠翅膀花靠香,菩萨还靠金箔贴,新娘要靠嫁衣裳”小调把人们渐渐带入情景。突然音乐紧张并欢乐起来,三个女主角黑、白、红女孩的依次出场,她们聚到一起,跪在地上,亲吻大地。带着少女对未来的幻想与憧憬,快乐地舞蹈起来,雄壮的音乐充满了青春活力,这样的音乐主题反复多次出现,以突出音乐主题,刻画人物性格,使舞剧的女主角形象更加鲜明。
作品的戏剧结构平铺直叙,清晰明了,又有巧妙的转折。日常生活的场景、劳动场面,欢庆的民间仪式,男女群舞和哑剧性动作的大量运用奠定了合理的基础。但哑剧与舞蹈不是完全脱节、分裂的,哑剧主要作为了一种连接生活情节与舞蹈的媒介,而不是单纯交待故事的手段,同时哑剧比台词更生动地描绘了情节,司空见惯的动作在舞台上具有了诗意。如:在第三场中哭嫁歌声之后,开口纱幕上,一个象征太阳之子的形象在纱幕上划出一道灿烂的阳光,把光和热送给人间。太阳之子和伊囡难分难舍,依依惜别。伊囡把自己卷进一个比喻她和太阳之子之间爱情纽带的长长红带子里,好似春蚕吐丝做成一个茧壳,让自己蛰伏其中。她几个手势的比画和眼神的传送,告诉了观众,她在对自己美好婚姻的向往,想象自己穿上洁白修长的婚纱和太阳之子步入美丽幸福的感觉,以及婚后相夫教子的生活情趣。这些出彩的表演,在整个舞剧中都随处可圈可点,为整个舞台增添了浓浓的文化艺术氛围。这些都表现了傣家女儿以家为重、以爱为深的正能量精神。
二、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是一个突出的重点
傣家的女人,不论出嫁多久,不论年龄多大,到了锦库节这一天,都要接回娘家来,女儿的心永远都在家里,永远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这和其他民族“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截然相反。这是马关傣族一个最重要的个性特点,本剧本紧紧抓住这个特点来做文章。马关傣族的“锦库节”(姑娘节)时间是农历六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三天,期间须忌工,人们在这几日是不会下地干活的,在马关县傣族中,此节庆活动最为隆重。据考证,“锦库节”庆的传承活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关于傣族锦库节的由来有三种传说,这里给大家介绍流传最广的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名叫布艾的头领,因他办事公道,领导有方,连年风调雨顺,衣食丰足,傣民们从心里佩服他,拥戴他。老布艾有一个名叫伊囡的漂亮女儿,出嫁在离家很远很远的地方,因她挂念着娘家的爹妈与家乡的亲人,每天都要面向家乡烧香叩拜,乞求神灵保佑家乡。她从老家带来一条能听到八方动静的神狗。一天深夜,神狗告诉她,一群杀人魔王商量,准备血洗她远方的娘家。伊囡听了后,骑上快马,昼夜兼程,经过三天三夜的行程,把消息禀报了父亲布艾。老布艾得到消息,布下天罗地网,像猎人打豺狼撵野猪一样,打败了恶人团伙,使勐傣村寨百姓避免了一场血腥的浩劫,得到了安宁。但过后不久,有一个没有良心、没有心肝的小人被人用金钱收买,向漏网的恶人通风报信。六月二十三日,伊囡在转回丈夫家的路上,不幸遭恶人杀害。事后,傣家人不忘记那拯救傣族同胞,有一颗像菩萨一样心肠的伊囡姑娘,每年农历二十三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为她特别的开节,接请她进入正堂屋做客,并请神位祖宗下堂来作陪;用最肥的鸡肉、七彩花糯米饭、崭新的布匹、雪白的银饰、银亮的绣花针线、女人专用的铜镜、牛角雕刻的新木梳、象牙削制的筷子、孔雀羽毛编制而成的达寮(驱鬼辟邪的法器)、满口回甜的槟榔、清香的甘蔗酒等来祭献她。这就是傣族人最隆重的锦库节。
该舞剧在表演形式上,也紧紧抓住这个重要特点来做文章,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及男女平等的思想。就如舞剧中第五场来看,用伊囡和父母之间的三人舞,表现伊囡准备回自己的家,临走时执意要把自己的那面金镜,留给父母,父母坚决不肯收,但她最终还是恳求父母把金镜留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舞者用非常到位的肢体动作,充分表现了傣家人“爱家、爱父母、爱子女”的传统观念。这样的表演在纪念伊囡的时候,伊囡与父母之间血肉深情的场景再现。伊囡内心独白:阿妈啊!我死了!您千万不要哭瞎了眼睛!阿爹啊!我死了!您千万不要愁白了头发!好姐妹啊!我死了!你们为我再穿上一套新娘的嫁衣吧!好兄弟们啊!捧上一把黄土,盖住我的脸吧!我的阿哥啊!我这颗烫手的心,就送给你吧!这样深情的独白,把伊囡依依不舍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让观众无不看之恸容,流下同情的泪水。
三、舞剧更是集中展现了地方的多姿多彩民族文化
长期以来我们把“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奉为信条。其实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越是世界的也就越是民族的”。近年来,马关县高度重视民间文化传承、挖掘、保护工作,扎实做好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工作,建立马关县优秀民间艺术家、优秀民间文艺工作者的申报、审核和命名、表彰、奖励机制;强化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收集、挖掘、整理,建立各民间艺人、民间艺术社团(队)、民间艺术之乡(村)、民间艺术品种的文字、图片、音像档案;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并推行数字化网络管理;编辑、出版《马关县民间故事集》《马关壮族农民版画集》等一批民族文化书籍;创作《美丽马关》《笙鼓潮》《家乡美》《哈木丢》等有知名度影响力的民族民间音乐和舞蹈作品300余个。在这样的浓厚氛围下,马关用历时三年的时间,精心打造了这样一台舞剧,大胆地把马关的民族舞蹈和国际化的现代舞柔和起来,求创新,不落套,不撞车,不雷同。这些,都是马关多年来关心、支持民族文化的结果,是马关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欣欣向荣发展的结果。当下通过舞蹈来说故事的舞剧以及歌舞诗作品层出不穷,但把马关民族文化符号融入符合当代人审美的创作方式当中来呈现的舞台剧则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在舞剧中既体现了傣族婚俗、服饰穿戴、良好家风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有傣族儿女为了战胜邪恶、守护正义、保卫家园的正能量。表达了马关人民为了守护家园、保卫疆土,世世代代坚守在边境线上而不懈努力奋斗和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故事。马关县集边境、民族、贫困、山区、老区、原战区为一体,在26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汉、苗、壮、瑶、彝、傣、布依等11种民族,全县总人口37.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6%,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民族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马关县境内的傣族是土著民族之一,因服饰差异分为黑傣、红傣、白傣三个支系,至今黑傣仍保留着本民族语言、服饰和风俗习惯,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创造了独特的灿烂文化,不论音乐、舞蹈、服饰、民居等很多方面,均不同于德宏、版纳、新平的傣族。马关的傣族素以“勤俭持家、热情好客、和睦团结、奉公守法”为处世之道,始终与其他兄弟民族一道携手共进,奋发向上,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经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部舞剧从策划到创作成功历时三年时间,充分展示了我们马关县傣族的传统服饰、民居以及音乐,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们了解马关县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据介绍,这部舞剧特邀请云南省著名词曲、剧作家蒋明初老先生担任编剧,辽宁省舞蹈家协会理事、国家二级演员董华兴担任总导演,云南省青年作曲家岳少鹏担任音乐作曲,云南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廖宇耕担任舞美设计,国家一级服装设计师赵纯福担任服装设计,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突出塑造剧中人物个性和推动故事发展,用鲜活的艺术手法突出音乐、服饰和民俗等特色民族元素。
就总导演董华兴个人来看,他12岁就参加辽宁省“桃李杯”舞蹈比赛获一等奖,随后参加全国各种舞蹈比赛都获奖,从他的这些经历来看,他把自己艺术生涯中的许多经验和心得的运用到这次的舞剧编导上,许多动作的设计到编排细节,他都亲自指导,一一把关,这才把这个的舞蹈表现的光彩照人。
诚然,该舞剧的美中不足还是有一些,比如,在民族风情、边地意识、民族元素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最好“无缝连接”,在服饰挖掘上与本地原汁原味的傣家传统服饰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果在这些方面精雕细琢,这部舞剧将会成为马关一张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名品!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