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艺术的良知与良知的艺术——《我不是药神》观感

时间:2023/11/9 作者: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热度: 15160
王海东

  未映先热的《我不是药神》,一时成为中国影视娱乐界的“奇迹”,上映数天,创造新的票房奇迹,预计达40亿,叫好又叫座,豆瓣评分9.0。没有巨星出场,没有华丽的场面,没有精彩的打斗……,却创生不少奇迹,被誉为华语片之光!这并非偶然,它有着自身的魅力,影片以艺术彰显社会正义,牵连着国家及其人民的命运,尝试着寻找一条合情合理合法的出路,给人们以希望。

  与多数华语片不同,在题材选取上,“药神”没有宏大的叙事,不以浪漫的英雄主义激发人们的理想,而是走向现实主义,将镜头转向当下中国的底层,那些身处绝境,因病致贫的癌症患者群体。这是一个不可回避,却又被忽视的现实问题。2016年国家卫计委披露,因病致贫是我国贫困的最大因素,占42%,要是加上意外伤害和残疾的话,这个比重就达到60%。癌症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一大杀手,2017年的《中国癌症报告》显示: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就有7人确诊。

  更残酷的是抗癌药物非常昂贵,实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因此对于广大的癌症患者来说,治不治癌症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治,则穷,不治,则死。于是,钱就是命,命就是钱。一个残酷的社会问题抛出来:你的命值多少钱?有钱能延寿,无钱便等死。无数个家庭因癌致贫,一人患癌,一家跌入深渊。如此残酷的问题,正是当下世人无法回避的问题,不仅已有数百万家庭深受其害,且无人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幸免?故而,此片一出,犹如患者的代言人,一吐心中的块垒。

  在这样一个时代疾病的重压之下,生命脆弱不堪,然而国家医疗体制正处改革期,许多问题未能及时有效应对,社会问题随之而生。这是影片的切入点,天价抗癌药“格列宁”未纳入医保,百姓只能自费购买,其中的暴利,不仅吸引药商投入巨资,官商勾结垄断市场,还吸引药贩子以假冒伪劣产品混入市场,谋取利益。而影片的主角程勇伺机而动,为了利益而冒险贩卖仿制药,形成核心,组建团队,迅速暴富。故事便是如此开启。

  这位困顿的中年男性保健品商贩程勇,经营惨淡,婚姻破碎,无力抚养儿子,在白血病患者吕受益的怂恿下,铤而走险,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经病友群群主刘思慧的策划,打开市场,药效不错,价格便宜,很快就被病友冠以“药神”的称号。而他的初衷不过是利益,并未触及灵魂。

  当他深入白血病群体后,窥视到生命的脆弱,感受到珍贵的情谊,体会病友们对生命的渴望时,他的“三观”动摇了。患者吕受益为了看到儿子出生,而坚强地活着,身受极大的痛苦。舞台上火辣的钢管舞女郎刘思慧,为女儿治病不惜委身风尘,却是一位刚强的单亲妈妈。来自贫困的宁村少年彭浩,离家出走到城市流浪打工,就是为了不屈地活下来。还有刘牧师,心怀善意,救死扶难。这些人组成了“治愈小队”的核心成员,无不令人感佩。

  可是好景不长,他们遭到张长林药贩商的打击与报复,以至于被迫与其合作。当程勇说出这样的想法时,没想到竟无一人同意,大家愤然离席,不欢而散。这是第一次大转折,是情义对金钱的抗议。促使主角反思自己的行为,心灵的拷问开启。而张长林则不遵守契约,提高药价获取暴利,病友们又陷入吃不起天价药的境地。因此,好友吕受益无法忍受疾病之苦,自杀身亡。

  无疑,电影至此,再一次转折,深深地触动了程勇的灵魂,使他彻底明白人间还有比利益更高的价值,那就是生命权与情义。为了让更多的病友能够吃得起格列宁,他重建“治疗小队”,重返印度,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药物,并且只以500元/瓶的价格售给病友。顿时犹如“药神”再次降临,病友们看到了希望之光。之后,又遭遇各种阻碍与困难,但他们的信仰愈来愈坚定,宁可亏本,也不涨价。不过也因此,遭受举报和打击,成为警方的“猎物”。

  然而,在摆脱警方的追捕过程之中,瘦弱的彭浩竟然以自己为饵,引开警察,以求保全程勇和药物。他成功地逃脱警方的追捕,却意外地惨死于车祸。这又是一次转折,犹如地震一样,震撼了程勇的灵魂,于是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向全国病友贩药,帮助更多人的减缓疾病之痛。

  历经友人之亡,程勇真正地成长起来,具有勇敢的心,为了治疗患者,无惧一切,也不惜代价——道义已经在他心中扎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故而,警察抓他,无惧无忧,法官宣判,亦无怨无悔,从容赴狱。好在国家法治化的进程迅速推进,程勇提前出狱,医疗体制不断改革,抗癌药物纳入医保,病友吃不起药的问题得到缓解,因病致贫现象大有好转。

  影片的故事情节并无复杂之处,观众无须像看《盗梦空间》或《无间道》那样费神,一看便知该片去向。不过在这极为简单的情节之中,却展现了人性重重困境与冲突,患者活还是不活,留钱还是留命?医药公司要钱还是要社会责任?药贩子要钱还是要德?警察是按法律还是按情理办案?被警察拘留的病友们,无人愿意供出药贩,一大妈恳请警察不要追查药神,“我生病吃药这些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领导,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这番话,刹那点燃警察、病友和观众的良知。到底什么是对错?到底何为犯法?那么究竟什么是真理呢?无从回答。

  困惑,犹如剥洋葱,始终没有尽头,也没有满意的答案。影片到此,已经到达很高的境地,几乎达到了华语片的极限,挑战各种底线,以艺术承载着社会良知,令人称绝。然而,导演峰回路转,给出已经设定的答案。并且绘出对印度带有偏见的画面,社会脏乱差,政府腐败,与中国医疗公司勾结,查处仿制药加工厂。这是其不可忽视的瑕疵,不过就目前中国影视界整体情况而论,能够以中国问题为题材,深入社会,贴近生活,挖出根源,用细腻的笔调刻画出现实的诸面相,伸张正义的力量,可谓瑕不掩瑜!期待更多类似的影片诞生,期待艺术能够伸张正义,成为有良知的艺术,推动社会进步,真正给人以希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