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杨玉环文学形象演变之原因——以《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热度: 16129
臧尉彤

  女性在历代文学作品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在不断地改变。通过对《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这三部文学作品为例,分析杨玉环文学形象演变的原因。

一、文章体裁对人物形象的影响

文学体裁的选择可能和作家所处的时代、作者文笔的特点、作家的生活经历等因素有关。这就使得我们在研究作品的时候,不得不关注承载作品本身的文学体裁,对文学作品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地剖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们的创作意图。

(一)诗歌体裁限制

《长恨歌》为叙事抒情诗,也为七言歌行。叙事诗为诗歌体裁中的一种,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通过对历史或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故事进行描绘,来展现生活的本质和时代精神的力量。对于《长恨歌》这种着重于抒情的叙事诗来讲,它在刻画人物的形象上多了字数与韵律的限制,使得在杨玉环形象的塑造方面都采取侧面较为模糊的处理方式。并且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少了语言、心理、外貌等方面的刻画和描写,人物形象较之后其他体裁的作品相比更为单一,给人被动接受的感觉。如,对于杨玉环外貌描写的部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笔下是这样描绘的,虽然给人很美的感觉,但杨玉环具体的样貌我们还是不得而知,留给世人无限的遐想。

  对于杨玉环政治形象上的塑造也是简单的、被动的,并为马嵬坡事件做了铺垫。如,“从此君王不早朝”“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等等,侧面的写出了杨玉环的政治野心,为了在皇宫中站稳脚跟,把家族整体地位提升,为后来做铺垫。也刻画出了唐明皇对杨玉环的宠爱达到了如此境地,一方面是为了衬托爱情,一方面是为了暗示结局。最后通过虚幻的相聚点出诗题中的恨,这种“恨”是遗憾,是相爱不能相守的恨,是想见却天涯永隔的恨。

(二)杂剧由一人主唱

《梧桐雨》为元杂剧,通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歌颂忠义之士、批判奸佞之人。因只有一人主唱,其他人只能道白。所以《梧桐雨》中涉及杨玉环的笔墨并不多,但相对于《长恨歌》而言,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

  在语言方面,《梧桐雨》中增加了人物的语言描写,“陛下,这人又矬矮,又会旋舞,留着解闷倒好。”正因为杨玉环的这句话,才为后面的悲剧结局奠定了开端。虽然在杨玉环的外貌描写上,白朴着墨不多,但白朴的这部作品被称为“诗句”,因其善于用诗引典,让人们看到了他的文学天赋及文学底蕴。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都被他用在了杂剧的创作中。在人物的设计方面,增加了许多的配角,如:张守珪、安禄山等,通过这些人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侧面描写,对杨玉环的形象进行烘托,将原来单薄、被动、脆弱的形象变得丰满、圆润。

  在感情上,白朴塑造出了杨玉环不专一。她不顾自己曾是寿王妃与唐明皇朝歌夜舞,在做了杨贵妃之后还与安禄山有染。在性格上,她自私懦弱不懂得反抗,假意逢迎皇帝却心有所属。但她也是有优点的,她懂得审时度势、有一定的才华与手段。通过对杨玉环人物形象的塑造,引出了剧作主旨。批判唐明皇荒淫无度、耽于逸乐、沉湎声色,最终落得失去权力与地位、使得民生凋敝、与爱人不得善终的悲惨结局。

(三)传奇篇幅限制少

《长生殿》为传奇体制的戏剧,相较于《长恨歌》《梧桐雨》而言,传奇体制对于篇幅的限制更少。《长生殿》全剧共有五十出,大大增加了剧本的容量,可以使剧作中人物、故事情节、剧情结构更加丰富、紧凑、完整。所以在《长生殿》中,杨玉环人物形象变得更鲜活。

  从外貌而言,“庭花不及娇模样”描写出杨玉环外貌的美,连庭院中的花都比不上她的美貌。并且在杨玉环出身这部分,将其塑造为一个冰清玉洁的形象。感情方面,将杨玉环和与安禄山之间的丑闻一并抹掉。从前只是拥有美貌的杨玉环,变为了一个集美貌与才智于一身的女子。而她因皇帝宠爱虢国夫人而生妒,这一情节的加入也使得杨玉环有了爱与憎,不再刻板单一。并将前人推到她身上的恶名,都巧妙的归结为了爱情,因爱生妒。因爱,唐明皇无心朝政;因爱,三千宠爱集于一身;因爱,她争宠表现的有失风度。而最终马嵬之死,洪昇将一个身居高位的小女人的爱恨情仇,上升为为了国家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壮烈之士。

二、时代背景对人物形象的影响

一个时代造就一批作家,而一批批作家呕心沥血,打造出一部部传世名篇。时代对作者的影响不可忽视,而时代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否也具有影响呢?

(一)盛世后的颓败

《长恨歌》创作于唐代,作者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在他之前如李白,一些处于唐明皇开元盛世时期的作家,对于描写杨贵妃这一人物形象是带有无限的赞美与欣赏之意。像李白的《清平调》三首,这是留给后世人印象最深的描写杨玉环的诗句。那时唐朝正处于最繁华的时期,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富裕的生活,使得文人墨客们,对这位英明圣主身侧的贵妃也是赞赏有加。

  但随着唐玄宗的日益沉迷女色,不积极理政使得朝廷逐渐衰落,奸佞当道、世风日下,并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诗人们对唐玄宗的崇敬与对朝政的希望之火逐渐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一阵阵哀叹与惋惜的情绪扑面而来。女人一直都是封建时期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杨玉环自然也成为了造成这乱世的罪魁祸首。白居易在806年创作了《长恨歌》,这时距唐玄宗退位已有五十年之久。因此,在白居易笔下的杨玉环,是具有了多个方面感情色彩融合出来的形象。有对其美貌的赞赏“六宫粉黛无颜色”,有对她红颜祸水的批判“从此君王不早朝”,也有对这种不圆满的悲剧结局的感叹“天上人间会相见”。

(二)少数民族的融合

《梧桐雨》创作于元代,元代是历史上第一次完全由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元代在思想上采用兼收并用的多元化政策,对各种思想都加以承认,并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使得这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创作,更接近社会生活,有了其独立的品格与理想色彩。她们变得富有主见,在对爱情的追求上也更加大胆、主动,毫不避讳地表达心中所想所愿。

  在危难之时,敢于向皇帝求情而不是被动的承受命运。在《梧桐雨》中,第三折大军行至马嵬坡停下不愿前行,威逼唐玄宗处死杨玉环,杨玉环的聪明一面便由此显现,她说“妾死不足惜,但主上之恩,不曾报得,数年恩爱,教妾怎生割舍”一来让皇帝念往日的恩情饶过她,二来留她一命为了向皇帝报恩,三来贬低了自己抬高了皇帝的形象、地位。她在如此紧迫的形势下,还能说出这样周全求饶性命的话,足以见得此女子的聪慧与心机。但纵然是这样聪明的女子,也难逃被赐死的命运。

  在最后她看到了求饶无望,还在恳请玄宗“陛下,怎生救妾身一救?”也是这声声泪下的话语,使得唐玄宗在多年后的雨夜做着梧桐树下的相思梦。元代较唐代相比,文人墨客的社会地位下降了,加上开放的社会风俗与文学思想上的转变,使杨玉环的形象在遵从史实的基础上也有了自身的发展与转变。从被动的美人形象,转变为了有思想有感情,抱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的美人形象。尽管这一人物形象,依旧担负着作者的批判与不满之情,但较之前相比却鲜活了不止一点。

(三)资本主义的萌芽

这时杨玉环的形象,坚强毫不软弱、对爱情坚贞、对唐玄宗忠心、并甘愿为了国家牺牲自己。《长生殿》创作于清朝,历时了十余年才将其定稿,期间改稿三次最终将主题定为歌颂李杨之间的爱情为主基调。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的王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封建主义社会逐渐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西方开放的文化、思想也逐渐传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否认了封建社会中传统思想压抑人性的不利一面。一大批文人智士的思想发生转变,洪昇的观念也发生一定的改变,他多次改稿《长生殿》从而塑造出了一个对爱情专一、才貌双全、敢于自我牺牲、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贵妃形象。在马嵬坡时,杨玉环一改往常被动软弱的形象。她说:“臣妾受皇上深恩,杀身难报。今事势危急,望赐自尽,以定军心。陛下得安稳至蜀,妾虽死犹生也。”字字珠玑,切身实地为皇帝着想,抛弃了自身的生死于不顾。接着她又说“若再留恋,倘玉石俱焚,益增妾罪。望陛下舍妾之身,以保宗社。”她为了不让唐玄宗为难竟催促了起来,使得唐玄宗下定决心,这样一个为自己着想的女子,怎能让唐玄宗舍得。

  杨玉环的形象受到时代的影响,已突破了史实中单一的红颜祸水形象,而是朝着奉献自身的英雄形象转变。在前人作品中,一面歌颂两人的爱情,一面又贬低杨玉环对爱情的忠贞,这样矛盾的创作布局发生了转变。也将这一题材的创作主旨从批判杨玉环的祸国殃民,转变为了英勇为国捐躯的坚贞形象。但作者并没有是非不辨,而是让两人在宫中相聚团圆,并反省自身的过错以求功德圆满。

  尽管三部作品所选用的题材都为杨玉环与唐玄宗的故事,但由于作品所选用的体裁不同、作品创作所处于的年代不同,使得杨玉环的人物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性情单一的美人,转变为了有思想有灵魂,敢于追求专一的爱情、敢于为了国家奉献自己生命的女英雄。体现出了人物形象在时代变迁下的演变,以及导致这种改变的原因。这些作品传递了那时代人的思想,也塑造出了一系列经典的人物形象。

  [1]白居易著,谢思炜校注.白居易诗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28

  [2]白朴.白朴戏曲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25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