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军旅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担当——读鲁子长篇小说《好兵爱军》

时间:2023/11/9 作者: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热度: 14233
黄光平军旅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担当
——读鲁子长篇小说《好兵爱军》

  黄光平

  鲁子长篇小说《好兵爱军》的出现,使我的木讷瞬变激灵,军旅情结再度梦醒。随着作者徐徐展开的军营画卷,一种有别如常的感受、感慨、感激,如期待经年的蓦然回见,顿然心生敬佩。《好兵爱军》是一部独特的军旅励志小说,是普通一兵笃守的理想、信念在风磨雨砺中始终高洁如松、坚若磐石,不忘初心的成长史。《好兵爱军》的故事情节和文学意蕴,具有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铿锵激昂的精神担当,对主人公郝爱军的刻画,符合新时期革命军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基本标准。

  一

  鲁子的长篇小说《好兵爱军》,是在现实主义的光亮愈发微弱的迷茫中,灿然闪烁的一缕可以辉耀众心的光芒,洋溢着现实主义时代气息扑面暖心的文学特质和艺术魅力,充盈着如清晨的和煦阳光普照正步前行的正能量。

  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鲁子在《好兵爱军》中以细腻灵动的文笔塑造的主人公郝爱军,是军营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平凡一兵,他既不是英雄也非奇才,更不具有“典型人物”的特征。然而,正是郝爱军的平凡和普通,这部小说的意义才具有现实主义的生活真实及艺术关照。我们历来认同“人民创造历史”这一唯物观,创造历史的人民(包括普通一兵)中的一员,无论卑微高大,是形成时代浪潮浩浩荡荡的一滴水。孤立看一滴水,确实渺微,但能透过一滴水的在场并为其赋形赋情赋神,就能感知一滴水之于一塘一池一江一河乃至大海的价值和意义。鲁子充满深情赋予代表众多士兵形象的郝爱军无怨无悔践行一个士兵的使命和担当:和平时期当兵,并不意味着没有硝烟,当兵必须时刻绷紧打仗的弦,必须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必须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抗得住打击,经得起各种考验,才是信得过、靠得住的好兵。

  无庸置疑,鲁子塑造的郝爱军,正是以此为标准“炼成”的好兵。

  现实主义的精神担当,一是直面现实社会,即用真情实感反映当代社会现实;二是主人公的塑造能表达当代人物的生活质感、情感诉求及其理想和人生追求。这两方面都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当下流行的架空和悬浮的伪现实。这就要求创作者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熟悉生活,才会有厚实的生活基础支撑放飞想象的翅膀。

  每个人的创作都是对现实生活感受的表达。《好兵爱军》的作者鲁子,曾有过近三十年的军旅磨砺和锤炼,他从山东一个贫瘠乡村里的孩子,应征入伍来到许多人认为高山可以遮挡视野的云南边疆,一手握笔,一手拿枪,摸爬滚打,壮怀激烈,满腔热血、一身血气戍边卫国,实乃边防建设及军营生活的亲历者。从军营生活的描写,众多人物的刻画,主人公郝爱军的塑造,可以隐约遇见鲁子当年的影子,看出他经历和感悟到的阳光下的无奈和诸多让人莫名的潜规则,并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平常、平淡而不乏激情似火的琐碎过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染力。当然,鲁子在书中不仅注重对细节的娴熟应用,对掌控全局亦谋略高妙。作为一名退役军官,作为一名安居滇南弥勒的军旅作者,鲁子在重拾难忘的军旅记忆时,清醒地明白,不论历史是什么,经历其中的小我又是什么,一切书写都是为当下服务的,也就是说,一切现实的书写都是为了关照当下指向明天。在《好兵爱军》中,当各种矛盾必然交织和必须冲突时,他的判断及运筹帷幄是主流的、向上的,在繁复中梳理的线条和脉络,切合现实主义精神的创作标准。我想,这也是作者创作《好兵爱军》的初衷和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命运所寄托的情感所在。

  二

  《好兵爱军》从结构上讲,分二十五章,递次回环,经纬穿插,脉络清晰。一章一节,一段一句,如操场点兵,井然有序;似排兵布阵,挥洒自如。从语言上论,朴实清闲,简洁凝炼,生动形象。从人物塑造上看,立体、鲜活、饱满,众多人物,情态各异,呼之欲出。鲁子对主人公郝爱军的倾情塑造,贯穿了心怀理想,献身国防;能文能武,勇于担当;乐于助人,心地善良;风雨兼程、忠肝义胆的立体形象。这一形象放在我们已经挥别的那些迷茫而又朝气蓬勃时代的价值取向看,已经成为历史或即将成为历史的现实值得礼敬和珍重。而审视当下和瞻望未来,郝爱军的艺术创造又何尝不是一种需要历史镌刻并张扬的品质呢!

  “好兵”并非相对“坏兵”而言,而是相对一个人骨子里所散发出的取与舍、得与失、守与弃。军营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同听一个令,同吃一锅饭,同唱一首歌,但入伍前的环境、性格,各自的来路以及怀揣的目的又是多元的,包括家庭、兴趣,文化差异,以及心态。在战争若即若离、时隐时现的年代,要干出名堂,受重视,有出息,除了比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特长优异,免不了受社会一些诸如走关系、靠后台等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一些纯粹为了保家卫国当兵而无私奉献的老实人总是再苦、再能、再有才也很难有出头之日。鲁子笔下的郝爱军,从砖场打工到应征入伍,因才华显露而从事新闻采写、投稿、稿件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一环扣一环的经历,看似平铺直叙,没有跌宕起伏的大起大落,刀光剑影,血泪火光,但一桩桩事件的素描和述说,读来荡气回肠,如是亲历。而当受挫和为“生不逢时”而一声叹息时,又让人心生怅然,若梦醒半夜,问无应答。但即使这样,郝爱军依然不忘初心,矢志不渝,自觉接受作为一名合格军人必须承受的历练和磨砺。

  郝爱军生逢疯狂且受压抑的年代,他刚出生就遭遇“文革”,正直、本分的父亲被无端批斗。虽然少年郝爱军蓬勃的心灵备受寒风冷雨煎熬,但他心怀光明的理想和正直的气节,以砖场打工的血汗锻造筋骨,砥砺意志,养成正直的精神和无尽的耐力,把命运的不公当作锻剑的烈火。到部队后,郝爱军秉承父辈朴实善良和耿直无畏的血性,在军营方阵里操练一样不能少的齐步、跑步、正步和各种战术,锤炼过硬的军事本领,他的从军梦想和现实担当,在岁月来来往往的迢递中,仿若山之巍峨,始终争先奋勇,不惧风云乱渡,于大熔炉里百炼成钢。

  郝爱军的经历虽然处处充满阳光雨露,但也有被忽悠的挫败与恓惶。从新兵训练到班长集训、从团机关到师机关,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成绩斐然,备受各级首长称赞,但当面临一次次命运转折点,却因这样或那样的“合理”借口而被一次次地靠边站。初到团机关,郝爱军在谦心、认真做好分内分外各项工作的同时,业余坚持新闻采写,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远超于师团专职新闻报道员记二等功的奖励标准,却要费尽周折,才获得和平时期难以获得的二等功。调至师机关后,科室领导推荐他参与建军节纪念活动筹备工作,却因他是个小兵,处处遭白眼;首长亲自点将让他去军区参加爱军习武报告团写作班子,上级主管部门预先订好的车票、住处,被某些人以他不是干部为由以鄙视的心态退掉。方寸之间,爬格子几年,郝爱军好不容易获得了全军军兵种报刊好新闻奖,恰巧遇到提干的机会,却被某些人以说不清道不明的理由涮掉。按常理,郝爱军凭当年拖拉机下救人、业余报道荣立过二等功、输油管道泄漏排险等突出表现,获得一个提干的机会理所应当,可他当兵五年却总是阴差阳错、无缘无分。后来,虽然郝爱军随部队奔赴船头执行守边控边任务,当上了前哨代理排长兼哨长,总算遇上了战中破格提干改变命运的最佳机会,但满怀希望等到漫长的考察期结束,又以年龄超了两个月为由被耽误了。磨难世上游,不期遇爱军。这种种“不公”,好似郝爱军“命中注定”,不熬到一定的时候就别想出人头地。

  是啊,生活不可能总是充满阳光,某些环境中、有些条件下,好事往往惠及不到忘我工作的老实人,幸运往往不会眷顾凭能力积极进取的人。郝爱军磕磕绊绊当兵十一年,总算熬出了点名堂,熬到志愿兵转业到地方临界线的时刻,终于走进陆军学院优秀志愿兵预提军官大队,历经当年新兵班长、军校“魔鬼”教员的苛刻捶打,以优异成绩结束了半年的预提军官短训,老班长力荐郝爱军留在军校当教员,可他却无怨无悔,坚毅执着的走向他熟悉而挚爱的基层部队。

  三

  军旅文学在云南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席位。解放初期涌现的一大批军旅文学名著享誉全国。边境战事中,又诞生了一批饱蘸血与火书写的脍炙人口的佳作。

  纵观当下的长篇创作,数量是相当惊人的,不少力作出世的上下左右,也泥沙俱下,有不少走的是抢眼球、玩花哨,奉迎市场的名利路线。诚然,亦有不少军旅作家关注没有战火硝烟环境下的军营,关注那些平凡而普通的战士。《好兵爱军》正是这种关注的收获。发掘和塑造郝爱军这样平凡、平常的军营人物,对作者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非常接地气,非常独到的眼光、情怀和勇气才能把主人公形象立起来,这一点鲁子做到了。鲁子笔下的人物,一个个描画得活灵活现,贴近生活接地气。《好兵爱军》是鲁子把属于他的军旅情结诉诸文字,纵情演绎,为时光留住一段鲜为人知而又值得铭记的生命之树常青、军营生活难忘的青春记忆。

  《好兵爱军》内蕴深厚,贯穿了一名、一群士兵的青春担当和家国情怀,是一名普通士兵献身国防、成长过程中苦乐交织的雀跃。流畅、精炼而不乏犀利的语言,剧本般流闪着画面质感以及精悍干练的清晰段落,仿若军人的刚毅果敢,让人读后豁然正气溢胸,心生感激与敬畏。

  (作者单位:弥勒市文联)

  责任编辑:杨 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