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评谭
《爱未央》
——荡气回肠的爱国主义盛宴
◎苏钰琁
主持人语:把艺术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总结和归纳,是艺术评论的一个重要任务。苏钰琁认为电影《爱未央》以华裔普儿和白人卢卡斯情愫交织为线索,融入云南红河州众多风物和多元民族文化 ,讲述了百年前云南人民为保卫个旧锡矿不被列强侵占而团结奋战的动人故事。这部影片宛如民族题材电影的一缕春风。魏树生、张雁评述叶新涛相继塑造了阿梅、阿凤、阿盖等一批白剧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大本曲和白族吹吹腔的艺术魅力,把白剧的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姚沛伶通过扮演花灯剧中祝英台、林黛玉、殷桂英等角色,体会到在把握戏曲程式化共性的前提下,寻求不同人物的个性,才能塑造出鲜活的、不雷同的舞台艺术形象。(胡耀池)
电影《爱未央》从年轻的华裔女孩普儿喜欢摄影,偶然来到云南个旧,在集市上被一位老人背篓中的绣花鞋所吸引,一路跟随却迷失在山林深处,随即引发另一条故事线索,展开对百年前清朝时当地彝族村寨的叙述。当时的个旧老阴山,因锡矿丰富而受到各国列强觊觎。为保护家园不受侵犯,锡矿不流入外人之手,地方官黄柏带领当地人民修建米轨铁路,保护装有普洱的吉祥物吉禄。汉族、彝族、哈尼族等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民在列强欺辱下浴血奋战,为保护家园、保护锡矿,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黄柏之女德施,也就是普儿的母亲,则在战乱中被迫逃亡海外。现代的普儿,骨子里仍流淌着中华儿女的民族血液,在认识了开发锡矿的卢卡斯后,虽然坠入爱河,却不能忍受卢卡斯为拿下锡矿项目,不惜重金拍下文物吉禄作为与当地民众的交换条件。两人大吵一架,普儿愤然离去。后来,卢卡斯回想起普儿所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所了悟,毅然辞去工作。最后,两人再次相遇,相视一笑,终成眷属。
这部电影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在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云南发生一个如诗如画的故事,以一个年轻华裔女孩的视角探寻了百年前云南不同民族、不同身份背景的人民为保卫家门前的锡矿不被列强侵占而团结奋战的动人故事。不同时空的两段跌宕曲折的爱情故事平行发展,贯穿始终。展现出历史动荡的大时代小人物的命运以及华裔迁徙的独特民族情结,揭示出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及血脉绵延的真谛。整个影片风格唯美,尤见少数民族风光韵致,足见导演及主创人员的匠心独运与倾情付出。
一、实力青年导演真情演绎生命与爱
《爱未央》联合华语电影制作精英和众多知名演员精心打造。摒弃了传统的说教、虚构情节、矫揉造作,着重从人物内心矛盾挖掘精神世界,在现代与古代二度空间重大背景下,场面浩大,气势宏伟,立意朴实深刻且真实感人。具有艺术片思想内涵,有一定的商业观赏性,为2012年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入围影片,201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开幕影片,2014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影展优秀影片。本片的青年导演李松霖,哈尼族。作为土生土长的元阳人,李松霖13岁便与电影结缘——扮演了《云南故事》中的一个小男孩。从那以后,他心里就种下了一个电影梦。李松霖多次表示,自己是云南的儿子,一直就用感恩之心在做电影,就想多拍点云南的元素,向世界介绍云南的美、介绍自己的民族。李松霖对民族电影的敏锐触觉,从他的处女作《俄玛之子》中就已见端倪。《爱未央》是继《俄玛之子》后的第二部关于红河的作品,倾注了李松霖多年的心血。一经出品,便标志着李松霖以一种更为成熟的姿态进入公众视野。整部电影在红河全州各地取景,碧色寨小火车、建水朝阳楼、朱家花园、弥勒大佛、泸西城子村、元阳哈尼梯田、个旧老阴山、屏边人字桥等景点贯穿,动人的海菜腔配乐、绚丽的民族服饰展示、神秘的彝族祭祀仪式等,又通过与更多民族、更多国家的更多元素交融碰撞,最终形成中华儿女茶道精神的升华:人生只在呼吸间,因爱而生生不息,有爱就有未来。
导演李松霖生长于云南哈尼族地区,他记忆中的小时候,就像《俄玛之子》里描述的那样,要想看电影,就要从寨子走很长的路去到县上的电影院。也许,电影就是李松霖的“俄玛”。李松霖的电影中,几乎都在大量运用少数民族地区风光、语言、习俗、歌舞等元素,也因此,有人给李松霖贴上了诸如“母语电影”、“原生态电影”的标签。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松霖坦言自己从未想过这两个名词,也不认为这两个词可以成为中国的类型片名词。在他看来,电影不是纪录片,却也必不可少地会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传播起到作用,这与其他艺术形式并无不同,是由电影本身的传播特性所决定。“数民族题材电影讨人喜欢,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很多,一辈子也做不完。我们的国家民族众多,这个工作也很有意义。但有人只是看到一个表象。要真正了解少数民族生活不容易,它的那种精神内核是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对我个人而言,我希望做自己喜欢的题材,还希望我们能走出去。”李松霖如是说。换句话讲,李松霖其实就是想以电影作为媒介,表达着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梦想,传承着自己作为少数民族一分子应有的某些传承,并非刻意为了民族而民族。所以,不论何种标签,都不如“李松霖的电影”来得实在。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坚持,观众才从他的电影中汲取到了某些可贵的营养,却并不觉得突兀。正如《爱未央》中的一句台词:“生命只在呼吸间,因爱而生生不息”。
交叉着时空相隔一百年,古代和现代里平行着两个仿佛截然不同又带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同一个故事,谱写了一首在不同的年代里同样融合了亲情友情爱情以及民族情的关于爱的进行曲。她包容了汉族、少数民族、华裔、法国、美国、日本等多方面元素,隐含了血脉在爱中传承,感人至深,渗透出了中华儿女骨子里的茶道精神:人生只在呼吸间,因爱而生生不息。有爱就有未来!昨天、今天、明天,到底何去何从。我们都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面对选择时,一路上常常不由自主瞻前顾后的衡量徘徊,却忘了曾经最初的自己,一辈子到底有多长?一百年?六十年?十年?佛陀摇头说,人生只在呼吸间。华裔普儿从遥远的旧金山带着一份寻根之心来到遥远的中国云南红河,遇到了同样在人生路上摸索奋争而来的白人卢卡斯,偶然中隐含了必然,这就是命运。两个人情愫交织间揭开了跨越一百年光阴的尘封记忆,来龙去脉血泪史里的每一秒都印证了中华民族亲情、友情、爱情血脉相连……爱,让生命没有终点。
人生只在呼吸间,因爱而生生不息。这就是该片想表达的主题。
二、民族元素大荟萃赚足眼球
所谓的民族电影,学界并没有一个一致的学理化界定,但是,“主要是由本土资金、本土主创人员拍摄,目标受众是本土观众,尤其是以本土文化和现实语境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应该是民族电影的题中应有之义。”[1]对于如今的电影,观众大都习惯了“原生态”“历史还原”等等这样的噱头,但最终结果往往沦为小众,并不尽如人意。《爱未央》的成功,便如同民族题材电影的一缕春风,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参考。“我们认为,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认定,应该将重心放在‘题材’两个字上。无论编剧是谁,导演是谁,演员是谁,只要他的题材是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便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2]那么以此观照,显然《爱未央》就是一部典型的少数民族电影。影片中的少数民族元素运用十分丰富,从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服饰、建筑,再到民俗祭祀、语言、歌舞等,无不体现出强烈的云南红河彝族特征。彝族是云南最大的少数民族,有100多个支系,每一个支系都有自己不同的语言及风俗习惯,红河的彝族当然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诸多地方。电影《爱未央》取景贯穿红河全州各地,碧色寨小火车、建水朝阳楼、朱家花园、弥勒大佛、泸西城子村、元阳哈尼梯田、个旧老鹰山、屏边人字桥等等景点,不仅画面色彩明丽动人,且其中透出的安详宁静同样令人向往,仿若沉浮乱世中的一泓动人清泉其中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建筑,更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具有特色的民族民居,铁路交通的民族历史文化也值得一提,比如碧色寨小火车和火车站。碧色寨隶属蒙自县草坝镇,1909年4月,滇越铁路通车至此,法国人为了便于大量掠夺个旧锡资源,便在碧色寨设了特等站,与“个碧石铁路”相交,是“米轨”铁路(滇越铁路)和“寸轨”铁路(个碧石铁路)“换装”的地方。 滇越铁路通车后,几乎所有出口的个旧锡都是在此装车出境。国内外的商人们蜂拥而至,先后有法、英、美、德、日、希腊、意大利等13个国家的商人在这里开办了许多储运公司、洋行、酒楼、水火油公司、材料厂、邮政局、商场等等,所以当时碧色寨还被称为“小巴黎”或“小香港”。但由于“个碧石铁路”的实际运行速度只有10来公里,比骑马快不了多少,便有了“云南十八怪,火车没有汽车快”的说法。
影片中神秘的彝族祭祀场面宏大,为故事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彝族,历来都是一个民族文化内涵丰富的民族,因而可挖掘的素材十分多样。片中彝族村寨众人的服饰色彩丰富、款式多变,但都华贵大气、精致非常,各式刺绣和银饰搭配,都让观众眼前一亮。红河地区的彝族服饰,妇女上装多为前短后长的右大襟衣,下着长裤,系围腰,套坎肩,头饰或戴布帽,或包青帕,喜缀五彩缨络、串珠等饰品,整体质朴素雅,颇有南诏王室贵族华美艳丽的遗风。男子则穿右衽大襟长衫,宽脚裤,头包青帕,腰系布带或皮兜肚。这些在影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祭祀之后村民围绕篝火起舞欢歌、德施哭嫁时背景响起的悠长歌声让人心醉而又心碎,这些都是影片中对民族音乐的有力运用。其中,不乏对彝族海菜腔的插入。海菜腔是彝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演唱形式,已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被誉为民族中的“美声”唱法。海菜腔属于一种对唱形式的民歌,有领唱、有帮腔、有问有答。音域宽广,昂扬激越,优美动听、旋律起伏连贯,婉转悠扬,犹如异龙湖水,清澈明亮,声浪如波。彝家男女自幼听大人唱曲,耳闻目睹,心领神会,万事万物经口即成诗句,是憎是爱,出声直露情怀。无论湖中、山林、田地间,随时皆可唱曲对歌,男女歌声互答,其情融融乐乐,非见高下,不肯停声。但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菜腔所依存的男女交际习俗“吃火草烟”的消亡及其他文化娱乐形式的传入,海菜腔的歌唱渐趋式微,现已鲜有能完整歌唱成套海菜腔的“曲子师傅”、“曲子老板”(均为对著名歌手的尊称),年轻一辈中也少有海菜腔的爱好者,其传承面临严重危机,亟待保护。影片中的音乐使用,我们不乏将其理解为一种守护和传承的姿态,应当予以肯定。
除此之外,影片中大量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对话,浓郁的民族气息扑面而来。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之所以被称为民族的标志,影片中这样的做法,我想,它确实达到了一种少数民族地位的探寻和确立。虽然语言不通,但少数民族人民同样渴望和平、敢于斗争、不畏牺牲的精神与我们同在。这是一种人文关怀的视角,也是一种对民族性的充分肯定。大量的民族元素杂糅,带来的是一种别样的风情和可看性,是为《爱未央》的过人之处。
三、以高投入大制作撬动民族电影的沃土
对于如今的电影,我们已经习惯了“某某大片”这样的宣传噱头,显然,将影片“大片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电影人追逐的目标。大片之称,应该是对美国好莱坞“高概念”电影的产物,即以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商业电影运作模式,“其美学特征与营销手段直接挂钩,突出视听奇观、明星组合与配方式生产。”[3]以这个标准观照《爱未央》,我们姑且可将其列入“准大片”。场面宏大、明星荟萃,毫无疑问,它的投入一定不是一个小数字。在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到巍峨磅礴的横断山,滔滔不绝的红河水,高大险奇的峡谷,这一切构成了影片地理环境的主基调。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着古老的彝族人民,当然,与此相对应的是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个旧锡矿。围绕着锡矿这块肥肉,国内外的商人蜂拥而至,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再从时间的纵向来看,影片以一个旧金山华裔女孩的视点开篇,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开始这个女孩的寻根之旅,注定了不是一个小圈子,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纵横百年,时间的跨度何其久远,要表现这样大的地理空间和时间跨度,影片的构架也就相应地显得十分恢弘。我们都知道,一个庞大的摄制组,要走很多的地方,拍很多的镜头,尤其是这支队伍中还有这么多大腕明星,这就决定了摄制组的开支也不会是一个小的数字。确实,在西方国家,电影早已成为一种能够获取巨大利润的工业产品,人们甚至把它与毒品和军火并列为最赚钱的三大行当。而在中国,我们一直遮遮掩掩,只谈电影是一种艺术,但在今天,我们也承认它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无论工业也好,艺术也好,产业也罢,这里面实际上都不能够否认它的投资与收益,而且我们会发现,电影的投入和产出比经常呈现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的高投入、高产出是大势所趋。那么商业电影与民族电影又是什么关系?在云南,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是一片民族文化的沃土,这是一片电影拍摄的沃土,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以高投入大制作,撬动民族电影的沃土呢?《爱未央》给我们的启示是,少数民族电影仍然可以拥有良好的制作团队、强大的明星队伍、广阔的拍摄视野、新颖的艺术气质,将现代与古老相融,时尚与民族结合,这样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才是现代电影人应有的气度,也是少数民族电影与国际电影汇通的必经之路。从各界的重视程度中,我们不难窥见民族电影事业崛起的曙光。
【注释】
[1] 史可扬. 中国电影大片的文化美学反思[J]. 民族艺术研究,2015,(2).
[2] 谢德明,王红彬,彭慧媛.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p39.
[3] 尹鸿,王晓丰. “高概念”商业电影模式初探[J].当代电影,2006,(3).
(作者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胡耀池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