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如果古人也有年度账单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 热度: 22890
有两夏子

  

  

  某宝年度账单出炉,大家纷纷表现出杰瑞式震惊:我哪儿来这么多钱?如果年度账单这种东西出现在古代,想必古人也持同样的看法。

  比如苏轼,打开年度账单的那一刻,他傻眼了,只见上面写着全年总支出4086.05贯,其中吃吃喝喝1236.5贯,居家生活927.85贯,生活缴费402.27贯,穿衣打扮295.71贯,交通出行124.42贯……苏轼的年度关键词堪称“生活有滋有味”。

  一个需要养家的人,居然把大部分钱都花在吃喝上,这很苏轼。但苏轼的内心是委屈的:自己被贬后工资水平直线下降,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肯定是账单有问题!为了省钱,苏轼曾做出过很多努力。在那个“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的年代,苏轼因为吃不起比较贵的美食,认真研究了“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他研究出来的菜谱简单粗暴——清水煮猪肉。

  大家可能疑惑,不加任何佐料,用白开水煮的肉怎么会好吃。苏轼却一点都不挑剔,吃完后表示“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并把这种便宜的美食推荐给了后人。

  被贬到广东惠州后,苏轼的官职是宁远军节度副使,工资哗哗往下调。很快,苏轼发现,惠州也有便宜的美食——荔枝,而且“大如鸡卵,味极美”,关键是每斤才八钱,四舍五入相当于白送。苏轼觉得不吃白不吃,一天要吃三百颗!就这样,苏轼在探寻美食的路上越走越远。

  每一个剁手小公举下单时,都觉得东西不贵,花不了太多钱,然后越积越多。每一个吃货开吃时,都告诫自己再吃一点就停,结果完全停不下来,最后只能感叹:我胖了,没有一家外卖是无辜的。苏轼事业受阻,但吃得开心,喝得畅快,也算是幸福了。他唯一的遗憾是晚年连房子都买不起,儿子结婚都是借朋友的房子才办成喜事。最后,他痛下决心,找弟弟苏辙借了一笔钱买房。但苏辙也是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钱,才敢在老年花光积蓄给自己买房。

  所以,如果有人问苏轼:你的偶像是谁?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白居易。”看名字就知道,白居易就居住得很容易。

  白居易打开年度账单的那一刻,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想出去找人喝酒。他全年总支出353817.86贯,其中居家生活195038.35贯,住房物业2472.01贯,吃吃喝喝1936.57贯,交通出行1841.67贯,通讯快递706.42贯……白居易的年度关键词可称为“自得其乐”。

  初入职场,白居易就晒出了工资:“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后来升职了,工资翻了好多倍,“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他还写过这样的诗句:“月惭谏纸二百张,岁愧俸钱三十万”“厚俸将何用,闲居不可忘”。大概意思是:领这么高的工资,我实在惭愧啊!我要好好工作,对得起工资!所以,白居易花钱毫无压力。不得不说,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想要生活好,园林少不了。52岁时,白居易在洛阳买到履道坊宅园,并花很多精力进行了修整。买这个园子很费钱,白居易手头上的钱不够,还牵出两匹马抵偿。在白居易的改造下,履道坊宅园的景观和功能都非常惊人,成为唐代园林史上颇负盛名的一个园林。此外,白居易还在其他地方修建过房子,比如庐山草堂、渭水别墅园、新昌坊宅园等。

  因此,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白居易得到了这样的评价:“白居易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园林理论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

  世间那么多好风景,只逛自家园子哪儿够啊,那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白居易去江南,留下“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游西湖,感慨“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爬山访寺,惊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天来了,就算不出远门,也得在近郊来一场春游,白居易“上马临出门,出门复逡巡。回头问妻子,应怪春游频”。他这哪是一次春游啊,是游了太多次,自己都知道家人该责怪了。

  此外,诗人嘛,当然少不了喝酒。“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冬天适合和朋友聊天、烤火。“无如饮此销愁物,一饷愁消直万金”,心情不好,一定要好好喝一顿,只要能消愁,钱都是浮云。但光喝酒肯定不行,还需要漂亮的小姐姐助阵歌舞,白居易的酒席上于是有了樊素和小蛮。但喝酒太多是不好的,身体会抗议,于是有一天,白居易生病了:“肺病不饮酒,眼昏不读书。端然无所作,身意闲有馀。”那就乖乖养病吧。

  论喝酒,就算白居易肯认怂,李清照也是绝对不肯叫停的。但在李清照的年度账单中,喝酒不是第一位。她的全年总支出15043.86贯,其中学习与健身9832.17贯,吃吃喝喝1030.01贯,居家生活874.25贯,通讯快递501.36贯,交通出行144.63贯……她的年度关键词可以总结为“不言放弃”。

  虽然李清照常常不醉不休,但比起金石收藏,她喝酒花的都是小钱。李清照和趙明诚夫妇二人都喜欢研究金石,年纪轻轻就沉迷于此,他们共同的志向是“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于是,每到赵明诚休假,夫妻俩都会迫不及待地奔向熟悉的当铺,典当几件衣物,然后冲向相国寺市场,对各种碑文古籍挑挑拣拣,最后根据手头的钱确定买哪个。回到家,两人继续“相对展玩咀嚼”。就算赵明诚后来当官有了收入,两人依然为了搞收藏研究,导致生活俭朴。

  有一次,有个人拿着南唐的《牡丹图》来卖,定的价格是20万文。李清照夫妇把画留在家赏玩两天后,还是无奈地还给了人家,然后“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没办法,真的买不起啊。

  李清照夫妇是因为搞收藏变穷,而杜甫就不一样了,他本来就很穷。杜甫的年度账单,简直让人不忍直视。他的全年总支出××贯,其中居家生活××贯,生活缴费××贯,吃吃喝喝××贯,穿衣打扮××贯,交通出行××贯……他的年度关键词可谓“穷得一批”。

  为何数额是隐藏的?因为太少,不好意思放出来。杜甫有多穷?很多诗句都可以证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入门闻嚎啕,幼子饥已卒。”穷苦一点不可怕,但连孩子都得饿死,就很恐怖了。可贵的是,哪怕一生清苦,杜甫依然忠于理想,心系民生,在为生活奔波之余大吼一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F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所以,哪怕他离开了一千多年,大家依然尊敬他。

  你看到自己的年度账单,是不是也和苏轼他们一样,觉得自己很有钱?答案多半是,是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