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本朝無題詩》寫本疑義試解*

时间:2023/11/9 作者: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热度: 18665
王曉平

  《本朝無題詩》(以下簡稱《無題詩》)是平安時代後期重要的漢詩集,反映了《白氏文集》對當時漢詩與文化的多方面影響。現存多種寫本,富有研究價值。

  《本朝書籍目録》著録《無題詩》十二卷,現存有三卷本和十卷本兩種,前者有國會圖書館本(以下簡稱國)、蓬左文庫本(簡稱蓬)、三手文庫本(簡稱三)、内閣文庫《階蓂詞葉》本(簡稱階)、島原松平文庫本(簡稱島)、東洋文庫本(簡稱東洋)、山岸文庫本(簡稱山)、加賀文庫本(簡稱加)、神宫文庫(簡稱神)等,後者有《群書類從》本(簡稱類從)、和學講談所本(簡稱和)、彰考館本(簡稱彰)、東京大學圖書館本(簡稱東)。

  以上列舉的三卷本和十卷本皆爲江户後期寫本。兩者在外觀上有所不同,本文上三卷本有參照十卷本訂正文字的情況。《群書類從》收録的本文,末尾題有“右以豐島終吉本校正了”,以十卷本爲底本,但其中多見以校訂者己意改動文字的現象。《群書類從》本所據爲最早的抄本。

  日本著名漢學家本間洋一所撰三卷本《本朝無題詩全注釋》(以下簡稱《全注釋》)是迄今對《無題詩》進行最詳實研究的專著,其本文以架藏版本《群書類從》本爲底本,而後參照諸本加以校勘。每首詩皆有“校異”,列出文字異同;“語釋”解釋詞語;“試譯”對全詩進行散文翻譯。書後附録注語索引、研究文獻摘録、作者别作一覽等。

  本文各則先揭載《群書類從》本所載詩篇,詩後括弧内標出《全注釋》該篇頁碼;再載録《全注釋》“校異”、“語釋”、“試譯”對相關文字語彙的研究(亦在括弧内標出頁碼),而後根據寫本文字書寫規律加以探討。

一、 浮 栗

卷二藤原敦基《賦殘菊》“蕉葉敗嵐誰賞玩,蕣華向日豈誇張。晉潘尼著弄榮賦,陳叔達抽浮栗章。”(1.127)“語釋”:“浮栗章,未詳,或與《初學記》(卷二十七《菊》)所載《咏菊詩》有關,考慮到本文有魯魚之誤,或當作‘浮菊章’。”

  案: 浮栗章,《日本詩紀》卷三十八作“浮栗章”(341)。栗,當爲“朵”字之訛。朵,樹木枝葉花實下垂貌,後多指花朵。“浮朵”,猶“浮花”。卷一藤原茂明《賦菊花》:“浮花吹得三溠酒,玩艷賦成六義詩。”(1.141)“浮花”,此指漂浮在酒水面上的菊花瓣。“浮朵章”,咏唱菊酒的詩篇。抽,展示,抒寫。“陳叔達抽浮栗章”,陳叔達寫了賦菊的詩章。《初學記》卷二十七《菊》引陳叔達《咏菊》詩:“霜間開紫蔕,露下發金英。但令逢采摘,寧辭獨晚榮。”

  “朵”,或指花的整體,與花瓣相對。卷四惟宗孝言《暮春言志》:“四時代謝送年光,筋力已衰詞又荒。辭朵落花風後雪,滿頭白髮鏡中霜。”(1.515)“辭朵落花”,訓讀作“朵(えだ)を辭する落花は”(1.515)。“辭朵落花”,就是從花萼上掉下來的落花,落花的花瓣。

  松樹針形的葉子成簇,猶如花朵,故稱松朵。卷四藤原明衡《夏日即事》:“四序迴環駐得難,今逢炎熱暑天闌。滿地蓮迸花新綻,臨岸松凋朵半殘。”(1.579)“朵半殘”,《全注釋》作“朵(えだ)半ば残れり”(1.579)。“朵半殘”,指松葉半凋落。卷四法興寺入道殿下《春日言志離合》:“響清澗水渡江浪,音冷庭松拂朵風。春淺共憐殘雪白,日高同惜落梅紅。”(1.212)“拂朵風”,訓讀作“朵(えだ)を払ふ風あり”。“語釋”:“朵,此指松枝。《和漢朗咏集下·管弦》載白居易詩:‘秋風拂松疎韵落。’”這裏的“撫朵風”,朵亦指松葉。卷十三宫《冬日遊大教院》:“守籬寒菊葩迷雪,横澗老松朵作苔。莫笑鬢衰心嬾士,時時染筆此中來。”(3.379)朵作苔,訓讀作“朵(えだ)苔を作せり”。此處的“朵”,亦指成簇的松葉。此寫冬景。

  不唯松樹,凡樹木枝葉,亦可稱“朵”。卷四中原廣俊《初夏雨中即事》:“翅重鳥歸新樹朵,巢濡鷃宿古籬柴。踏泥人去東西路,張蓋自過十二街。”(1.544)“新樹朵”,《全注釋》訓讀作“新樹の朵(えだ)”(1.544)。新樹朵,即新樹木。

  山峰像花朵形狀一樣,稱“朵”。卷十藤原周光《古寺晚望》:“蒹葭洲水含斜日,四五朵峰插片雲。夕梵聲聲鐘處處,猶忘歸路立黄曛。”(3.465)四五朵峰,《全注釋》訓讀作“四五朵(だ)峯”。

二、 是 斯

卷一法性寺入道殿下《傀儡子》:“壯年華洛寵光女,暮齒蓬廬留守人。行客征夫遥側目,是斯髮白面空皴。”(1.192—193)。“是斯髮白面空皴”,訓讀作:“是れ斯れ髪白く面も空しく皴めればなり”;“試譯”:“説起來因爲那就是個頭髮也白了,臉脸上光是皺紋糟女人(それはそもそも、髪白く、顔もただただシワだらけのひどい女だからだ)。”

  案:“是斯”二字皆作代詞解,似不通。斯,廝。卑賤。《後漢書·左雄傳》:“鄉官部吏,職斯禄薄。”李善注:“斯,賤也。”亦指僕役。如斯役,即厮役,指幹雜事的勞役。又如斯養,即厮養,奴僕。上詩中的“是斯”,即是厮,意近這傢伙,是對傀儡子的卑稱,此正與全詩對傀儡子的嘲諷相一致。“行客征夫遥側目,是斯髮白麵空皴”,是説路上的行人遠遠地看到他們,都會説這傢伙頭髮白了臉上滿是皺紋。

  同卷藤原基俊《傀儡子》:“翠黛紅妝爲己任,郢歌楚舞惑人情。曲終憫然謝游子,囗囗向斯契一生。”(1.196)訓讀作“囗囗斯に向ひて一生を契らん”。“語釋”:“向斯,向傀儡子,或作何斯,存疑(傀儡子に向かって。或は何斯(なんぞそれ)か、存疑)。”

  案: 蓋此句中的“斯”,亦通“厮”。向斯,即向厮,亦指傀儡子。本卷所收幾首咏唱傀儡子的詩,皆賤視這一職業,反映了當時貴族們對這一行當的普遍輕蔑。

三、 營 忘 他

卷三中原廣俊《古寺玩月》:“歲華不駐三分盡,風景如馳一半過。練雪色寒爐竈藥,繫珠光冷衲衣蘿。禪庭僧院少人事,偏玩清明營忘他。”(1.378)營,《校異》:“營(塩盐、彰、國、蓬、三、階、島、詩)—管营亻(底)。”訓讀作“営みて”,“語釋”無注。“禪庭僧院少人事,偏玩清明營忘他”,“試譯”:“寺庭も僧居もひっそりと静まりかえり、世俗との交涉もまれである。ここでひたすら清明な月の光を楽しみ、更に勤行して他事を忘れたことである。”

  案:“營”,諸本皆作“營”,《全注釋》亦以“營”爲解。訓讀作“営みて”,“營忘他”譯作“更に勤行して他事を忘れたことである”,即“經營”。

  當從底本作“管”。管,一定,准定。唐楊發《南野逢田客》詩:“生時自樂死由命,萬事在天管不迷。”宋黄庭堅《卜運算元》詞;“要見不得見,要近不得近,試問得君多少憐,管不解,多於恨。”

四、 曲 猶

卷四藤原忠通《春三首》之二:“霜刑縱處監臨盜,風景曲猶擔負歸。初識艷陽優劣異,此山花鳥世間稀。”(1.457)《全注釋》:“霜刑: 言霜有枯死之威。《白氏六帖》卷一《霜》:‘刑罰之表(《春秋符》曰: 霜)。’”“監臨: 監督,希望。”“曲猶: 存疑。或爲仍然之意(若此則或爲和習)。”(1.458)“霜刑縱處監臨盜,風景曲猶擔負歸”,譯作“下霜後草木乾枯,還看不到春天的景象,依然發現了春天的風景,踏上歸途。”(1.459)

  案:“監臨盜”,《全注釋》未解。監臨盜,即監臨自盜,盜竊自己所負責經營的公家財物。曾慥《類説》卷二引《名臣傳·杜衍》:“衍在中書,權幸欲去之,以舜欽監進奏院市故紙監臨自盜除名,以撼動衍,衍亦以此求退。”亦作監主自盜。《舊唐書·楊炎傳》:“更召他吏繩之,曰:‘監主自盜,罪絞。’”

  擔負,肩挑背負,亦指承擔責任、工作或費用。“曲猶”,疑爲“典獄”之訛。典獄,執掌刑獄之事。《書·吕刑》:“典獄非訖於威,惟訖于富。”將風與刑獄之事聯繫起來,出於《初學記》卷一“風”中的“斷大刑,赦小過”所引:“《五經通義》曰:‘不周風至,則修宫室,完邊城;廣莫風至,則誅有罪,斷大刑。’《春秋考異郵》曰:‘條風至,王者赦小罪而出稽留。’”

  本詩這兩句,上句寫霜嚴,下句寫風冷,在寫眼睛看到的風光與歸來的心情,同時又將實在的霜與風,與聯想到的刑制典獄重疊到一起來寫。上句是説,有了像嚴霜一樣的刑法,放縱的地方,也會有監臨自盜的情形;像大風吹來一樣,誅有罪,斷大刑。

五、 仍



  案: 烝,久,長久。《詩·小雅·常棣》:“兄弟鬩于牆,外禦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戎。’《毛傳》:‘烝,填。’《鄭箋》:‘當急難之時,雖有善同門來,久也猶無相助己者。古者填、寘、塵同。’”馬瑞辰《通釋》:“填、塵同聲,猶古田、陳同聲。孫炎曰:‘烝,物久之塵。’據《史記集解》引韋昭曰:‘陳,久也。’知‘塵’即‘陳’之同聲假借。”

  仍,接續,連續;頻繁。白居易《衰病》:“老與病相仍。”《本朝無題詩》卷九藤原明衡《閏三月盡日慈恩寺即事》:“三月今兹加閏月,芳辰雲盡思相仍。”思相仍,是説思緒依舊,思緒不斷。

  

六、 噬 顔 子



  按: 《全注釋》將“噬顔子”訓讀作“顔子に噬(およ)ばん”(要赶上顔子了),不知何據。《日本詩紀》卷四十一作“亞”(366),亦費解。

  噬,或爲“嗤”字之訛。嗤,譏笑,嘲笑。《尹文子·大道上》:“則智不能得誇愚,好不得嗤醜。”漢王符《潛夫論·德化》:“見人謙讓,因而嗤之;見人恭敬,因而傲之。”唐白居易《秦中吟·立碑》:“但欲愚者悦,不思賢者嗤。”白居易《山中獨吟》:“恐爲世所嗤,故就無人處。”《無題詩》卷五藤原周光《秋》:“花閣月臺不日成,可嗤崑閬但聞名。”

  藤原周光此詩中的“生涯蹇剝噬顔子,學路迍邅迷指南”,是説自己屢遭不遇,不得遷升;顔駟縱然不幸,自己有過之而無不及,有資格嗤笑他;求學的路也屢屢受挫,不知路該怎麽走。此詩前半部分寫春天的美景,自“詩草”句始嘆息自己命運多舛。“詩草”句始從眼前自己的拙於詩賦、貧窮説起,進而聯想到一路不順,“嗤顔子”正與前面的“偷自哂”相對,都是寫詩酒之筵上個人的内心活動。

  《日本詩紀》作“亞顔子”,“亞”字亦“嗤”字之訛,原文或作“蚩”。“蚩”,通“嗤”。嘲笑,譏笑。《後漢書·明帝紀》:“自今若有過稱虚譽,尚書皆宜抑而不省,示不爲諂子蚩也。”“示不爲諂子蚩”,即表明自己不爲諂媚者嗤笑。“蚩顔子”也是嘲笑顔駟的意思。“蚩”、“亞”形近,抄寫者不明“蚩”字之意,誤抄誤改,遂强解爲“亞於顔子,比不上顔子”。

七、 從 繁 機

卷四藤原敦光《三月盡日述懷》:“草深野馬迎晴亂,花落林鶯告老歸。文路何堪迷寸步,官途獨隔從去聲繁機。”(1.531)“從去聲繁機”,訓讀作“繁機に従ふ”。譯文:“每天忙着勤學(勉学に多忙な日々を送っている)。”

  案: 從,底本注“去聲”。這裏的“從”不讀作“cóng”,而讀作“zòng”,是“縱”的古字。意爲放縱。《禮記·曲禮上》:“敖不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陸德明《釋文》:“從,放縱也。”晉葛洪《抱朴子·酒誡》:“目之所好,不可從也。”“繁機に従ふ”,放着繁忙的事情不管。

八、 慄



  

  

九、 迴 矛

卷八藤原茂明《春日游長樂寺》:“茅簷雲入覺山近,花洞鳥棲知地幽。夕日傾時還作恨,文場更不使迴矛。”(3.29)“校異”:“矛(鹽、蓬亻、階亻、詩)—弔。”“語釋”:“迴矛: 這裏或爲談論詩作之意。”

  案:“迴矛”,《日本詩紀》卷四十作“回矛”(360)。言“迴矛”爲談論詩作之意,不知何據。矛,“牟”字之訛。牟,通“眸”。牟子,即牟子,瞳仁。《荀子·非相》:“堯舜參牟子。”楊倞注:“牟與眸同。參眸子,謂有二瞳之相參也。”

  迴牟,迴眸。迴眸,回顧。唐元稹《陽城詩》詩:“送我不出户,决我不迴眸。”又,轉動眼珠,流盼。唐白居易《長恨歌》:“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無顔色。”《無題詩》卷六藤原知房《秋日别業即事》:“一尋别墅暫迴眸,景氣蕭條屬晚秋。”卷七藤原茂明《秋日山家眺望》:“終日迴眸眺望賒,蕭條風景屬山家。”卷八藤原明衡《秋日長樂寺即事》:“蕭條古寺路峥嶸,遠近迴眸不繫情。”同卷惟宗孝言《游長樂寺》:“一入松門暫逗留,春風引步静迴眸。”以上數例,回眸皆可作回顧解。上引藤原茂明一首,作者寫春天離開京城前來古寺游歷,先同樵夫一同漫步,後與僧人閑游。在茅屋雲間、花洞鳥啼之中,飲酒賞景,直到日落才戀戀不捨地離去,最後一句説在這裏心情變好,對文場上那些事情不放在心上了。“迴矛”之説,似顯牽强,與誰談論詩作,前面一無所涉。句尾只寫出詩人自己一時感受,在游覽之間,忘却了文場煩惱。

十、 髟

卷八源經信《游長樂寺》:“翅閑老鶴髟霜毳,被破禪僧半露肩。花下雖須期後會,暮齡難定契何年。”(3.41)《全注釋》作“髟”,“校異”:“髟(和、鹽、東、國、蓬、島、山)—鬢(三、階、詩)——髮(底)。”“語釋”:“髟,長毛下垂的樣子。《宋本廣韵》:‘髟,髮垂貌。又標彡二音。’”又,“鬢、髮作爲本文亦可,不過都不成對句,本文不無問題”。

  

  

  霜毳,意近“霜毛”,鶴的白色羽毛。南朝宋鮑照《舞鶴賦》:“疊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唐杜甫《八哀詩·故右僕射相國曲江張公九齡》:“仙鶴下人間,獨立霜毛整。”翅閑,言不能高飛。“髟霜毳”言老鶴有翅而無用,下垂著白色的羽毛。

十一、 迴 四

卷八藤原忠通《秋夜即事》:“商山月朗孤雲煙,漢苑嵐生落葉深。迴四韵松遊至客,詩筵懷述足沈吟。”(3.59)《全注釋》作“迴四”。“校異”:“四(鹽、彰、東、蓬、三、階、島、洋、山)—回。”“語釋”:“或將松樹被風吹動發出的有變化的聲音稱爲四韵。方幹《聽彈琴》:‘松含細韵在霜枝。’《和漢朗咏集下·管弦》載白居易《五弦彈》:‘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風拂松疏韵落。’等,松風亦喻爲琴聲。或因作四韵,將四弦的琵琶的聲音與松風相疊加而言。”

  按:“迴四”,《日本詩紀》卷四十八作亦作“迴四”。

  先解“韵松”。發出動聽的聲音稱爲韵。聲音相和應,亦謂韵。故詩中多將松嘯或風與水觸動松樹的聲音,以韵來形容。南朝梁何遜《七召》:“竹距石以袤通,水韵松而含響。”唐劉禹錫《海陽湖别浩初師》:“風止松猶韵,花繁露未乾。”“韵松”,即發出動聽聲音的松樹。從與下句句式的關係來看,“韵松”亦當爲一詞,而非當有“四韵”之説。

  “迴四”疑爲“迴目”之訛。“目”與“四”形近,俗書易訛。迴目,轉動眼睛,流盼。晉傅玄《秋胡行》:“羅衣翳玉體,迴目流采章。”又,四顧,四看。晉張望《正月七日》:“熙哉陵岡娱,眺盻肆迴目。”此詩中“迴四韵松遊至客,詩筵懷述足沈吟”一句,是説來游玩的人,回望着發出動聽響聲的松樹,在詩筵上述懷,滿意地吟誦着詩篇。

  “迴目”,意通藤原忠通詩中的“迴眼”。卷一《賦秋景氣》:“枌榆染色林端雨,蘆荻有聲鄉外風。景氣蕭條迴眼見,衰蘭花萎菊妝空。”(1.88)

十二、 儂 解

卷八大江佐國《游長樂寺》:“老梳愁鬢天山雪,眠論浮生澗水池(泡)。詩草不言雖有耻,任他儂解子雲嘲。”(3.91)“儂解”,《日本詩紀》卷四十六亦同(407)。《全注釋》“校異”:“泡(和、鹽、彰、東、階、洋、詩)—池。”“語釋”:“儂: 我(第一人稱)。《宋本廣韵》:‘儂,我也。’”“子雲嘲: 子雲,揚雄(前58—後18)的字,好學博覽,擅長作賦,有《蜀都賦》《甘泉賦》《羽獵賦》《太玄賦》等代表作。活躍於司馬相如、王褒之後,後因認爲辭賦不過是賣弄表達技巧的雕蟲小技而棄而不作。他亦是當時一流的儒學者,擬《易經》而著《太玄經》。對此,有嘲笑其淺薄幼稚者,因作《解嘲》(《文選》卷四十五《設論》)。面對其難解的責難,作《解難》。”

  案:“任他儂解子雲嘲”,將“儂”解作“我”,而前有“任他”,則“任他”而又“我解”頗難解。儂,蓋爲誤字,疑其本作“浪”字,先誤作“俍”,又再誤作“侬”。浪,輕易,隨便,如“浪語”、“浪説”之“浪”。浪解,妄解,亂解。揚雄《解嘲》立足漢代,對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進行審視,展開縱横捭闔的評説,從中抒發了作者的憤懣之情與落拓之志。通過抒情言志描寫了漢代封建制度的部分弊端和當時社會的某些實情,表達了作者反對壓抑人才、主張重用賢能的思想。揚雄乃是被人嘲笑而自己出面解之。這裏只取揚雄受到嘲笑自我辯解的意思,説隨便别人怎樣看到自己的對嘲笑的辯解,即隨便别人怎樣評價自己。“詩草不言雖有耻,任他浪解子雲嘲”,“試譯”:“雖然未能作詩感到慚愧,但那是因爲有文人揚雄受到嘲笑而做了辯解一樣的心情。”如果説没有作詩,那麽被人嘲笑的又是什麽呢?這仍然有難解之處。

十三、 九 背

卷十藤原周光《春日遊勝應彌陀院》:“四禪林静囂塵絶,九背山晴落日斜。棘路佳遊稀有事,適從後塵忘歸家。”(3.375)“九背”句,訓讀作“九背の山晴れて落日斜めなり”。“語釋”:“九背未詳。或爲九霄。若此,則爲高天之意。杜甫《春宿左省》:‘星臨萬户動,月傍九霄多。’”

  案: 九背,疑爲“九有”之訛。九有,九州,《詩·商頌·玄鳥》:“方命厥後,奄有九有。”梁簡文帝《大法頌有序》:“引兹具縛,俱入大乘。九有傾心,十方草靡。”

  又,“四禪”、“九有”皆佛語,此對句中,“九有”與“四禪”相對。九有,又名九居,三界中有情樂住之地處有九所,名曰九有情居,又云九衆生居,略云九有,見《俱舍論》等。《南海寄歸内法傳》一:“創成正覺龍河,九有興出塵之望。”

  

  九有,日語讀作“くう”,亦讀作“きゅうう”。《傳光録·闍夜多尊者》(1299—1302):“三界六道,四生九有,并業報也。”“四禪林静囂塵絶,九有山晴落日斜”,是將林鏡山晴都放在佛家境界中觀照,遠離囂塵,落日斜照,皆在佛説之中。“有”、“背”形近,抄手誤書,遂使詩意不明。《全注釋》以爲“背”乃“霄”字之訛,因平安時代“霄”、“宵”常混用,則此亦可備一説,不過考慮到律詩對句的特點,兩佛教語相對,似更有可能符合原詩之意。

  十四、 被 衲

  卷八藤原忠通《游長樂寺》:“春尋幽寺上山嶺,滿眼奇巖與噴泉。白日霧深霑玉甃,黄昏人到禮金仙。翅閑老鶴髮霜毳,被破禪僧半露肩。花下雖須期後會,暮齡難定契何年。”(3.42)“語釋”:“被: 衣,恐當作衲。參照《中右記部類卷第九紙背漢詩》本文。”

  案:“語釋”所言是。“被”與“衲”形近,受下字“破”字影響而誤書。宋詩多以“破衲”爲貧僧裝束以現貧僧意象。釋善珍《破衲》:“破衲襤襂兩鬢霜,耳邊誰管俗雌黄。”釋紹曇《破衲》:“通身百雜碎,誰解成褫得。雞足緊收藏,當來問彌勒。”釋紹嵩《臨川道中悵然有感因作遣情》:“破衲卷雲秋漠漠,淡煙斜日晚荒荒。”

十五、 夜 愍 蟲

卷九藤原敦基《秋日青龍寺述懷》:“羈遊難繫朝馳馬,旅夢易驚夜愍蟲。鋪設舊占苔岸上,閼伽便摘槿籬中。”(3.236)朝馳馬,夜愍蟲,訓讀:“朝に馬を驰せ”“夜に虫を愍めり。”“羈遊難繫朝馳馬,旅夢易驚夜愍蟲”,“試譯”:“在旅途不得安穩,一早就驅馬出行,旅途的夢容易醒來,秋天的蟲鳴慰藉心靈(旅先では腰を落ち着けてもいられず、朝方から馬を走らせたりし、旅寝の夢は覚め易く、秋の虫の音に心をいためたりする)。”

  案: 愍,有憂傷、憐憫、愛撫、禍亂等義,言“夜愍蟲”,較爲接近者唯哀愍、哀憐之意。如以此意解之,或可解爲一早驅馬出行,夢驚哀憐夜蟲,終覺不愜。“羈遊難繫朝馳馬,旅夢易驚夜愍蟲”,爲對句,“朝馳馬”與“夜愍蟲”相對,且除字面描寫旅途經歷之外外,尚有喻意。故姑解之。“愍”乃“眠”字之訛。日語“愍”、“眠”音同、這兩句每句是兩部分,前四字爲中心詞,一言“羈遊難繫”、“旅夢易驚”,後三字則形容其情態。一路奔波,如同一早驅馳的馬;旅夢易被驚醒,如同夜裏睡去的蟲子。句中亦含旅途早行且夜不安寢之意。這兩句既寫了旅途生活,也有自身的感受。

十六、 此鳥此非

卷二藤原茂明《賦鶴》:“金衣高舉青雲上,玉羽難分白雪前。此鳥此非人境鳥,鄭公溪裏列神仙。”(1.172)“此鳥此非”,後一“此”字或爲“元”字之訛。

十七、 診 交 親



  

  彌,久遠,久經。《楚辭·招魂》:“容態好比,順彌代些。”王逸注:“彌,久也。”《逸周書·謚法》:“彌,久也。”漢蔡邕《胡栗賦》:“彌霜雪而不凋兮,當春夏而滋榮。”上引詩中説傀儡子過的是遊民生活,漂泊不定,“閑停短牆談笑好,一時輕勿診交親”,言只宜閑停談笑,而不可因一時好感而期望長久相好。

十八、 何 唯

卷五藤原茂明《傳聞我道英才賀算道善博士酒食年算之詩會不堪情感聊成諷吟而已》:“嗜道何唯才是賢,君爲仁者保天年。長生加算人間壽,却老得方地上仙。”(2.207)“嗜道何唯才是賢”,訓讀作“道を嗜みて何ぞ唯才の是れ賢なるのみならん”。

  案:“何唯”,似不通,疑爲“阿誰”之訛。阿誰,疑問代詞,猶言誰,何人。清人翟灝《通俗編》:“阿者發語詞,語未出口,自然有此一音,古人以誰爲阿誰,亦猶此也。”《樂府詩集·横吹曲辭五·紫騮馬歌辭》:“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三國志·蜀志·龐統傳》:“先生謂曰:‘向者之論,阿誰爲失?’”“嗜道何唯才是賢”句是説,好道誰是賢才?下接“君爲仁者保天年”是對上句的回答。詩中暗含《論語》“智者樂,仁者壽”之意。

十九、 何 震 有

卷十菅原在良《冬日遊圓融寺》:“乘興冬天出帝都,暫尋蘭若伴蘿徒。林裁霜錦紅飛灑,庭設苔茵緑展敷。浮命八旬何震有,往生九品任南無。强因宿习会斯席,嗜道壯年豈笑吾?”(3.337)震,“語釋”未注。“何震有”,訓讀作“何そ震(ふる)ふこと有らん”。“試譯”:“這麽説來也没什麽(これと言ってさしたることもしておらず)。”

  案: 有震,出《詩·商頌·長發》:“昔在中葉,有震有業。”鄭玄箋:“震,猶威也。”高亨《詩經今注》:“震,驚也。業,通隉(niè聶),危也。此指湯曾被夏桀囚於夏臺之事。”

二十、 路 穿

卷十藤原周光《山寺即事》:“風烟誘引興相從,此寺尋來到晚鐘。斗水池閑秋鶴影,石苔路穿老僧蹤。松杉雨冷寧期霽,蘆葦雪飛不必待冬。露地若微師友伴,香緣那得禮尊容。”(3.428)路穿,訓讀作“道穿(うが)たれたり”,此句“試譯”作“苔蘚的路因老僧走過看來像穿透似的(苔の道も老僧の通う踪のせいで穿たれたように見えている)”。

  案: 穿,謂通過(空隙、空間等)。唐韓愈《題于賓客莊》:“榆莢車前蓋地皮,香味蘸水筍穿籬。”宋蘇舜欽《滄浪懷貫之》詩:“秋色入林紅暗淡,日光穿竹翠玲瓏。”上詩中“斗水池閑秋鶴影,石苔路穿老僧蹤”,兩句主語均在後,即意爲“秋鶴影斗水池閑,老僧蹤石苔路穿”,説秋鶴的影子倒映在寧静的小池塘裏,老僧的足迹穿過了長著苔蘚的石路上。穿,即通過。如同今日所説“穿雲破霧”“穿街過巷”之意,這種口語用法在唐宋時已不罕見。“試譯”將其理解爲穿孔、穿透之穿,非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