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寓學術於趣談——我的四點建議

时间:2023/11/9 作者: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热度: 19271
李逸津

  經曉平老師策劃,并得到山東教育出版社大力支持,我們這個“中外文學交流志傳叢書”啓動研討會得以在天津召開,是一件大好事。本書的構想符合當前國家社科研究導向,立意正確。曉平老師提出的不炒冷飯,説自己的話,走自己的路,要有温度,有趣味和亮點,學術上要上水平、有傳世價值,這些意見都很好。我主觀上擁護和支持,但也擔心有難度,只能根據自己實力,量力而行,儘量做好。

  提幾點個人意見:

  一、 能否做一下分工,年齡偏大的同志可以側重在回憶録,寫散文體的“海外讀書記”,年輕同志可以寫中外文學交流中的一些學術性問題,出一些站在學術前沿的有分量的成果。

  二、 各位參與此項目的學者是否先根據個人手裏的材料、自己的學術積累,先報一個自己擬定的寫作選題,最好附有寫作大綱。主編根據叢書總題目和宗旨決定取捨。不合叢書要求的,作者可以留著以後自己寫。叢書各分册基本體例一致,但具體寫法可各盡所能,尊重個性。我個人傾向寫夾叙夾議、史論結合的隨筆式文章。娓娓道來,不顯生硬和書生腔,有一定的故事性。各分册主題可靈活掌握,可寫中國文學在國外,也可寫外國文學在中國,可寫某部著作、某個學派,也可寫某個作家、學者個人的學術傳記,甚至也可以擴展到文化現象,如中國戲劇、中國年畫對國外的影響等。

  三、 建議叙述話語最好用第一人稱,即個人所見、所感、所思。使用的材料也儘量出自個人佔有,這樣才能保證有新意、不重複,對後人有參考價值。提倡第一手材料,親歷秘聞入書,做到資料鮮活靈動。

  四、 研究中外文學交流要跳出以往海外漢學研究的框子,内容可採取雙向交流的思路。尤其在當前黨中央號召“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大背景下,也可考慮把參與中國文學外譯工程的學者、著作加以介紹和研究。

  五、 考慮到在職同志,尤其年輕同志目前科研壓力很大,能否請課題組成員中有申報條件的學者領銜,把本書納入申報省市級、甚至國家級科研項目的計劃,使這項工作能給參加者更大的體制上的保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