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上海市文廟藏善本舉要

时间:2023/11/9 作者: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热度: 16365
陳詩懿

  2017年夏,爲響應“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筆者在中國古籍保護協會的安排下,赴上海文廟進行古籍普查。此次普查共著録上海文廟管理處所藏古籍一百八十余部。上海文廟藏書以經學及儒學著作爲主,體量雖不大,却不乏善本。筆者擇其中七種善本,以刊刻年代先後爲序,試做提要,以饗讀者。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一百卷存卷第七十四南宋朱熹撰。元刻明遞修本。二册。半葉十行,行十八字。黑口,左右雙邊,雙魚尾或三魚尾。

  上海文廟藏此卷爲“雜著”部分,收録朱熹的《更同安縣學四齋名》《同安縣諭學者》《諭諸生》等文章共十三篇,四十六葉。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婺源人,爲南宋著名理學家,著有《周易本義》《四書章句集註》《通鑑綱目》《楚辭集註》等。

  朱熹文集在其殁後多有刊刻。宋人趙希弁在《郡齋讀書附志》中已有著録:“嘉熙己亥(1240),王埜刻於建安,黄狀猷嗣成之。”據《四庫全書總目》,在南宋有浙本與閩本並行於世,“明成化癸卯(1487)莆田黄仲昭跋,稱晦庵朱先生文集一百卷,閩、浙皆舊有刻本。浙本洪武初取置南雍,不知輯於何人。今閩藩所存本,則先生季子在所編也”。

  上海文廟所藏此本長久以來被認爲是宋咸淳元年(1265)建安書院刻元明遞修本,如《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中華再造善本總目提要·唐宋編》對這個版本均如此著録。據郭立暄《中國古籍原刻翻刻與初印後印研究》(下文簡稱《研究》),阿部隆一在《中國訪書志》中已改爲元刻本。郭立暄主要通過分析刻工,得出了元刻本的結論,考證精核,確爲的論。明成化年間,黄仲昭據宋浙本對元刻本進行了修補與勘訂。陸心源《儀顧堂續跋》云:“此乃閩本,明初版存福建藩廨,成化中黄仲昭以浙本勘訂補刻。”

  郭立暄在《研究》中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將明代的補版按時間先後分爲明初、明成化十九年(1487)與明成化年間三期。元刻本及北大藏本的明初補版的書口爲白口,而后兩期補版均爲黑口。筆者翻檢上海文廟所藏的這卷均爲黑口,可見已無元刻原版,皆爲明代補版。第三期補版,即明成化年間補版的一大特征爲三魚尾,而此卷的第十三、二十六、二十七、二十九、三十、三十八至四十二、四十四至四十六葉爲三魚尾。其中除第十三、二十六、二十九葉,版心下方均有刻工名,分别爲明、楊乾、敬、葉崇、士、榮,恰與北大藏本的第三期補版的刻工名吻和。結合三魚尾和刻工來看,此卷刷印時間當在明成化十九年之後。

  大學章句大全一卷

  明胡廣等輯。明初内府刻本。一册。半葉十行,行二十二字,小字雙行同,黑口,四周雙邊,雙魚尾。此册爲馬蹄絆裝。封面題簽“欽頒大學章句”。

  正文前有《四書集註大全凡例》《讀大學法》《大學或問》及《大學章句序》。此書與《中庸章句大全》《論語集註大全》《孟子集註大全》合刻,并稱《四書集註大全》,爲明永樂十三年胡廣等人奉旨編寫而成,是當時士子科考必備用書。顧炎武《日知録》:“倪氏合二書爲一,頗有删正,名曰《四書輯釋》。永樂所纂《四書大全》,特小有增删,其詳其簡,或多不如倪氏……而間有舛誤。”顧炎武指出,此書實胡廣等人以《四書輯録》爲本,鈔撮衆説而成。入清之後,此書以其學術價值有限,不爲時人所重,遂廢。

  此書開本闊大,版式舒朗,紙墨精良,結合版式、字體,符合明初内府刻本特征。《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録圖録》收録了吉林省圖書館藏明初内府本《四書集註大全》,通過書影審其字體、版式及斷板等特征可知,此本與吉林省圖書館所藏爲同一版本,且較爲後印。

  論語集註大全十卷

  明胡廣等輯。明初内府刻本。八册。半葉十行,行二十二字,小字雙行同,黑口,四周雙邊,雙魚尾。

  此書爲明宫舊裝,書衣覆以深藍色細絹,配有黄綾書簽。書貴舊裝,此書的明代内府書籍裝潢歷經數百年保存至今,基本完好,品相尚佳,甚爲難得。

  此書屬《四書集註大全》,此本行款、版式雖與前揭明初内府本《大學章句大全》相同,但兩本字體稍異,並非同一版本。《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録圖録》與《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録圖録》均著録有同一版本的明初内府版《四書集註大全》。結合書影來看,上海文廟藏本的版式、字體皆與此本相同,如版心上魚尾下方同有“○”標記,當爲同一版本。其中收録於《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録圖録》中的江西省圖書館藏本卷端鈐有“欽文之璽”陽文大印,故爲明内府本無疑。

  晦庵先生朱子大全别集十卷

  南宋朱熹撰。明天順四年(1460)刻本。八册。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二字。左右雙邊,黑口,雙魚尾。

  鈐有“蟫隱廬秘籍印”“蟫隱廬所得善本”“曾藏新塍朱氏家過”“朱士楷藏書印”“秀水朱士楷藏”等印。

  此書十卷,所收爲朱熹所作書信、奏議、祭文、題跋等。

  《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朱子大全》一百卷《目録》二卷《續集》十一卷《别集》十卷,明天順四年賀沈、胡緝刊本,十一行二十二字,黑口,四周雙闌。刊工粗率。蟫隱廬見。”通過核對此書行款版式及藏印,可以確定傅增湘在蟫隱廬所見就是此本,當時應與《朱子大全》《目録》及《續集》共藏於蟫隱廬。之後全書疑爲書賈割裂,分開售賣。

  此書民國時經羅振常、朱士楷遞藏。從藏書印的順序推測,此書應先由蟫隱廬收藏,而後爲朱士楷所得。

  “蟫隱廬”爲民國藏書家羅振常書肆名。羅振常(1845—1942),字子經,一字子敬,號心敬、邈園,浙江上虞人,工詩詞,精校讎,乃羅振玉從弟,與嘉業堂主人劉承幹友善,撰有《善本書所見録》《南唐二主同辭彙校》《洹洛訪古記》《征聲詞》《暹羅載記》等。1913年,羅振常與劉大縉在上海開設書肆“蟫隱廬”,廣羅善本并印行於市。

  朱士楷(?—1917),字範吾,號訪枚,浙江嘉興秀水人,清季廪膳生,清末時創辦正蒙兩等小學,民國後任嘉興縣議會議員、學務委員、教育會會長。其人喜聚古書,纂《新塍縣志》。

  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存卷第十四南宋黎靖德輯。明成化九年(1473)陳煒刻本。一册。半葉十四行,行二十四字,小字雙行同。左右雙邊,白口,雙魚尾。

  此書版心上方刻有字數。該卷卷端書名下題有“計二十七版”字樣,而該卷頁數恰爲二十七。因此“計二十七版”當指該卷雕版所用版數。

  朱熹的門人如李傳道、李性道、蔡杭、吴堅等在他去世后先後編輯了他與弟子對答論學的語録。這些語録内容互有出入,體例不一,加之時人的傳抄和翻刻,文字錯訛越來越多,給學者的閲讀帶來諸多不便。黎靖德“乃裒而編之,删除重複一千一百五十餘條,分爲二十六門,頗清整易觀”,於是便有了這一百四十卷本的《朱子語類》。

  上海文廟所藏的這卷内容爲“大學一”,分爲“綱領”“序”“經上”三部分,是朱熹關於《大學》的論學語録。

  《郘亭知見傳本書目》著録有“明成化九年陳煒刊本”。傅增湘《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明刊小字本,十四行二十四字,白口,左右雙闌,每則首行頂格,餘均第一格,似成化弘治間所刊,甚粗率,審其行款版式,却似從舊版出。”上海文廟所藏此卷與傅增湘所見的“明刊小字本”從版式、行款到字體特征一一吻合,可見爲同一版本。《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録此本爲“明成化九年陳煒刊本”。

  《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録》收録此書。國家圖書館、天津圖書館亦藏有此書。

  禮書一百五十卷

  北宋陳祥道編。明末張溥刻本。半葉十行,行二十字。左右雙邊,白口,單魚尾。

  鈐有“寓金閶南城簽兑”“萬卷樓印”“葉珣私印”“筠樓”等印。

  内封面題有“吴門正雅堂藏板”字樣,卷端署名爲“明張溥西銘閲”,可知爲明末張溥刻本。

  陳祥道(1042—1093),字用之,福州人,爲王安石門人,元祐年間任太常博士。其《禮書》與弟陳旸所著《樂書》並行於世。

  《禮書》是陳祥道關於禮學的通論性著作,配有八百七十幅儀節圖,内容相當廣博,涉及古代禮制的方方面面,爲時人所重。因受王安石的影響,陳祥道在該書中勇於立新説,對舊説多有排斥。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論辯詳博,間以繪畫。於唐代諸儒之論,近世聶崇義之圖,或正其失,或補其闕。”

  首册書衣有題記:

  此書近日坊刻頗少。余曾倩人於京都、金陵、吴門、江右等處覓購不得。甲戌孟冬有舊家持之來售。余甚喜,遂償以厚價,兹重加裝飾,願後嗣什襲藏之,勿負余珍惜之意。筠樓主人記。

  “筠樓主人”葉珣的生平暫不可考。從題記中的“京都”和“甲戌”來看,其寫作時間不會晚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題記説“此書近日坊刻頗少”,以至葉珣托人在文化發達的北京、南京、蘇州等地均購買不到,可見此書在晚清已流傳較少,甚爲難得。

  爾雅翼三十二卷

  南宋羅願撰。明天啟刻崇禎六年(1633)重修本。六册。半葉九行,行十八字。四周雙邊,白口,單魚尾。

  鈐有“文淵閣大學士章”“仁圃藏書”“子孫保之”“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等印。

  羅願(1136—1184),字端良,號存齋,安徽歙縣呈坎人,爲南宋吏部尚書羅汝楫第五子,因曾任鄂州知事,卒於任上,人稱“羅鄂州”,事跡見《宋史·羅汝楫傳》。

  《爾雅翼》是羅願爲闡釋《爾雅》而作。《四庫全書總目》對其評價很高:“其書考據精博,而體例謹嚴,在陸佃《埤雅》之上。應麟《後序》稱其即物精思,體用相涵,本末靡遺、殆非溢美。”《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有“明天啟刻崇禎六年重修本”,而此本卷末有“崇禎六年嘉平上辛從裔孫羅炌敬跋”,則此本當爲明天啟刻崇禎六年重修本。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