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發表了一組“寫本時代的文學”,作爲獻給中西進先生米壽紀念的禮物。中西進先生在日本發動的侵略戰争失敗之後,用一系列的著作批評戰時甚囂塵上的日本文化“純粹論”,探討日本文學接受中國文學的歷史。他和他培養的學生,對中國文化有特殊的感情,他們的著述對於日本學界親近與理解中國文化做出了傑出貢獻。從20世紀80年代起,中西先生往來於中日之間,結交了很多中國朋友。1989年,王曉平在日本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工作期間,兩人每週以日語對談,根據對談録音整理的《智水仁山——中日詩歌自然意象對談録》由中華書局出版。由兩國學者就文學問題進行這樣長時間的對話並整理成書,不僅在當時不太多見,就是今天也是不多的。從中西先生身上,可以感受到如同許多中國先賢和前輩一樣的愛才、惜才與酷愛學術的情感。儘管我們可能在不少問題上各執己見,但我們都將學習和理解不同文化作爲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並且相信各國學者的對話與增進瞭解是十分必要的。對話是不同文化會通最好的方式之一,國際中國文學研究的本質就是在要通過對話實現中外文化的會通。
《周易·繫辭上》説:“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徐光啟説:“欲求超勝,必須會通;會通之前,必須翻譯。”在我們警惕對外來文化與本土傳統食而不化、人云亦云的同時,也要警惕對中外文化的淺嘗輒止、固守門户。
《國際中國文學研究》願意以扎實的努力,爲中外文學的學術交流提供一方舞臺。自2017年期,將由年刊改爲半年刊,真誠地希望得到學友們的支持。我們在這裏灑下多少汗水,就會在這裏收穫多少快樂與希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