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兼意及其“四抄”
(一) 關於日本“本草書”
日本人撰寫的“本草”著作,平安時代已經出現,被歸屬於“類書型”内。日本中古“類書”分爲四類: 漢籍抄録型、百科全書型、本草書型及其他。日本最古的本草書是《本草和名》,作者爲深根輔仁。深根世代爲醫家,侍奉朝廷。據説其祖先本姓蜂田,日本承和元年(834)仁明天皇賜姓“深根”。輔仁即爲醍醐天皇的侍醫、任太醫博士,延喜年間(901—923)曾奉敕編撰《掌中要方》、《類聚府宣抄》、《本草和名》等醫書。
《本草和名》分上下兩卷,總計收藥1025種。全書卷篇次第及各卷中藥物的排列順序均依照《新修本草》,每味藥物記以正名、各種異名及出處,多數標記日本名稱(和名),部分列出日本産地,個别簡述功用主治。
《本草和名》作爲日本最早的本草書,對其後辭書、本草著作産生了巨大影響。
平安時代,日本佛教廣爲流傳,密教尤其盛行。應朝野各界、僧俗各層修法儀式之需,平安中期以後,本草書中香藥類書簇出。如永承二年(1047)所成的《香字抄》、保元元年(1156)的《香藥抄》、永萬二年(1166)所寫的《藥字抄》以及成蓮院亮阿闍梨兼意所撰的《香要抄》、《藥種抄》、《穀類抄》、《寳要抄》等皆屬此類。其共同特點就是從以往各種辭書、漢土本草書、漢文佛典以及其他多種古典中抄出密教經典中所涉及的“香”(五香)、“藥”(五藥)、金銀等“三寶、五寶、七寶”以及“五穀”、花果等相關知識説明,以便於信徒隨時查檢。
(二) 兼意及其“四抄”
亮阿闍梨兼意(延久4年[1072]—?),號成蓮房,是平安後期真言宗高僧。兼意出身於著名的藤原家族。其父藤原定兼曾任皇后宫亮之官職。嘉保三年(1096),二十五歲的兼意於京都仁和寺受寬意大僧都傳法灌頂。康和三年(1101),寬意示寂後,兼意登高野山,住遍照光院成蓮坊,從此幽居深谷,專修事相,不知終年。兼意是著名學僧,不僅精通梵文,擅長佛畫,且長年隱居深山,悉心學問,勤奮撰述。其成果有《成蓮抄》二十卷,爲真言宗諸尊法之集大成著作。除此又有前所述及《香要抄》、《藥種抄》、《寳要抄》、《穀類抄》即所謂“四抄”流傳見存。
平安中期以降,密教盛行。以皇室宫中爲首,各大寺社、朝臣之間盛行舉辦各種修法活動,寺院還要舉行灌頂等行法儀式。修法所用供物有五寶、五香、五藥、五穀等。舉行“護摩”之祭祀法時,修儀者一邊念誦真言,一邊將以上供物投於火中。而設壇修法時也需將五寶、五香、五藥、五穀盛於五瓶,然後埋於壇中。兼意“四抄”正是記載詮釋諸種修儀、修法時所必需的“寳·香·藥·穀”四種物品的著作。因其中有些物品不見於日本本土,而是來自印度、中國等國,不爲當時僧俗所熟知,故對密教修行者極爲便利。
本文研究對象爲“四抄”中之《香要抄》。這不僅是因其爲“四抄”中最早流傳者,也因此書從内容到體式皆特色明顯,值得深入研究。
二、 關於《香要抄》
(一) 内容體例
1. 内容《香要抄》分本、末二卷。本卷記述蘇合香、詹糖香、鬱金香、沉香、白檀香、牛頭香、紫檀香、薰陸香、雞舌香、丁子香、安息香、龍腦香、青木香、白芷香、迷迭香、兜未香、零陵香、桂心香、木蘭香等19種香藥。末卷記述麝香、梅黄香、艾蒳香、甘松香、荳蔻、杜衡、香附子、雀頭香、硫黄、甲香、芸香、苜蓿、茅香、芽香、藿香、紫鑛、白朮、萱草等18種香藥。“萱草”之後有“已下私加之”字樣,增補黏鼠香、反魂香、驚精香、反生香、神香、瓊田草、白膠香、天木香、回香、邑衣香、百和香、阿膠等12種香藥。川瀨一馬認爲,這一部分蓋爲兼意之後有人附加者。全書共收香藥49種。實際有些香名下,還又有分類。如本卷“沉香”條下有“附有五種”字樣。其五種爲沉香、青桂香、鷄骨香、淺香、馬蹄香、槧香。
胡曉峰指出: 從49種香藥名稱來看,絶大多數見於古代本草著作,25種見於《太平御覽·香部》,24種有梵文名稱。從具體内容來看,大部分香藥以本草内容爲主,部分香藥兼收本草及《御覽》文字,9種香藥引有佛經内容,個别香藥單收本草或《御覽》或佛經或其他古代文獻内容。
此書與兼意其他諸抄共具一大特色: 圖文並茂。部分香名前配有插圖。其中鬱金、丁子、龍腦、白芷、麝香、甘松、杜衡、甲香、紫鑛、萱草各一幅,沉香、零陵香、硫黄各兩幅,青木香、木蘭、荳蔻各三幅,桂心香、茅香各五幅,白朮七幅,全書有各種不同香藥圖共42幅。一香多圖主要顯示其産地不同。如本卷“沉香”前有“崖州沉香”和“廣州沉香”;而末卷“茅香”前有“笴嵐軍茅香”“丹州茅香”“淄州茅香”“澧州茅根”“鼎州茅根”五圖。儘管所載藥圖均來自本草著作,但上野益三指出: 若抄者本身不具備卓越的繪畫才能,是不可能用如此流暢的筆觸加以摹寫的。此亦蓋爲其被《大正新修大藏經·圖像部第十一》所收録之主要原因。
2. 體例
(1) 香藥標目
若所舉香藥《本草》著作有圖,則將其圖置於香藥名之前。若有梵名,則在香藥名下舉出梵文音譯,有的還在音譯漢字旁標出梵文字母。若原典出自佛經,則標出經名。若有他名,則以“或”“或云”以及“一名”等一併在其下舉出。
如: 本卷“青木香”前有“廣州木香”、“海州青木香”和“滁州青木香”三幅插圖。下有:
一名蜜香。一名青水香,出陶景注。
有的有幾種音譯名也一併標出。如本卷“蘇合香”條:
或戰荼都嚕,出《蘇悉地經》。
或爰縮迦香,出《牟利經》。《大日經疏》同之。
還有一部分香藥條目有真假名標注的和名。川瀨一馬認爲,這是從《香字抄》的注文中抄出的。如末卷“白朮香”下有“和名乎介良”;末卷“杜蘅香”下則有“和名布多末加美,一名都布祢久作”字樣。
(2) 記述部分
《香要抄》撰著目的,是爲了修儀者能瞭解香藥之來歷與功效等。故此書大量引用中國歷代本草著作加以説明。故大部分香藥以收録本草内容爲主。除引用各種本草文獻以外,兼意還廣引漢籍,其中有類書、字書和佛典等。而佛典即爲本文研究内容,留待後述。
(3) 按語
除引用本草和佛經加以記述説明以外,此書還有一些“案語”性内容。其中有的是引用宋代陳承《重廣補注本草》的“謹按”,如本卷的“青木香”“桂心香”等條,但也有兼意表達自己觀點的“案語”。如本卷“牛頭香”條下有“今案”,引藤原兼輔編纂的《聖德太子傳曆》上卷内容,説明“栴檀香木”到日本的傳奇經歷。
(二) 寫本時代
《香要抄》現存兩種平安末期寫本: 保元元年(1156)抄本;石山寺所藏卷子本。兩種寫本皆已被認定爲日本國家重要文物。根據川瀨一馬與森鹿三的研究,保元元年本曾經鎌倉時代前期真言宗高僧成賢之手,藏於醍醐寺遍智院。江户中期,此本輾轉至江户幕府醫官多紀安長之手,文化十三年(1816),塙保己一編《續群書類從》收録此本,這是《香要抄》在兼意“四抄”中最早流傳的主要原因。此本後爲藤浪剛一博士舊藏,現藏武田氏杏雨書屋。
石山寺本原本則並無關於書寫年代的識語,但慶應三年(1867)修補後記有“成蓮房亮闍梨真筆”字樣,故一般認爲此爲兼意親筆所寫(包括《藥種抄》)。然川瀨一馬指出: 根據兩書筆跡檢視,至少是由三人之筆而成的寫本。不能説一定是兼意真蹟,但爲平安末期書手筆跡應無疑問。石山寺本卷初“香要抄本成蓮房”下方蓋有“石山寺法輪院”朱印,而印之左方有“觀祐本”字樣。森鹿三經過考證,指出觀祐在石山寺的寫經活動可從仁安二年(1167)追溯至久安元年(1145),故《香要抄》與石山寺藏本《藥種抄》、《寶要抄》是一套根據兼意的草稿由教長書寫,後又轉寫之本。此應比保元元年本早十年。故此本應是現存最古寫本。石山寺本後由天理大學圖書館收藏,被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經》之《圖像部》第十一册,1977年八木書店又將其與《藥種抄》一起影印刊行。
三、 《香要抄》與古籍整理——以佛教文獻爲中心
《香要抄》作爲日本早期本草書之一,很早就爲學界所矚目。其研究價值主要在古籍整理方面。胡曉峰指出: 因其主要利用我國早期文獻(包括本草、類書、佛經等著作)寫成,成書與抄寫時間較早,且引用文獻多標明出處,所以對研究我國早期文獻(尤其是本草文獻)具有重要價值。筆者同意此觀點。有關《香要抄》與本草文獻、《香要抄》與類書之研究,日中學者已有專文探討,故本文將重點置於佛教文獻方面。香藥是密教修行之儀所用最重要的物品之一。《香要抄》中的香藥名當然出自佛教典籍,特别是密教文獻。另外,在詮釋説明之時,兼意也引用了不少佛教文獻。故而,如果從古籍整理的角度展開研究,佛教典籍也應是重要内容之一。
(一) 根據梵文譯名出處考察佛經名
前述及此書體例時曾言及,若有梵文譯名,作者會在香藥名下列出,並標出所出原典經名。胡曉峰指出: 《香要抄》中24種香藥注有梵文名稱,並且標明出處。筆者也做過統計,結果與胡文相同。梵文譯名出處有以下佛教文獻: 《廣聚經》、《陀羅尼集經》、《蘇悉地經》、《牟利經》、《大日經疏》、《最勝王經》、《烏樞瑟摩明王經》、《千手合藥經》、《西域記》、《梵語千字文》、《瞿醯經》、《寶樓閣經》、《雜集》、《一切經音義》、《大陀羅尼末法經》。其中有翻譯佛經,也有一些佛教辭書音義等。翻譯佛經出現最多的是《最勝王經》共約有15次。其次爲《廣聚經》和《蘇悉地經》,各出現4次。
《最勝王經》,全名爲《金光明最勝王經》,由唐代義浄翻譯,闡述金光明懺法之功德,並敘述由四天王之鎮護國家和現世利益之信仰。此經自古即爲日本所重視,被視佛教爲鎮護國家而作的最高經典之象徵。天平十三年(741),聖武天皇下詔於各諸侯國之國府所在地建立國分寺和國分尼寺,並規定於國分寺的塔上安置金字《金光明最勝王經》。國分寺的正式名稱是“金光明四天王護國之寺”。《最勝王經》在日本佛教史上的地位,由《香要抄》亦可窺見一斑。
《廣聚經》爲《大佛頂無畏寶蓮華廣聚光明一切如來心中秘密陀羅尼經》(也稱《大佛頂廣聚陀羅尼經》)之略稱,由唐代善無畏所譯,爲密教名著。而《蘇悉地經》全名爲《蘇悉地羯囉經》,譯者也是善無畏,同爲密教經典。《香要抄》中還更簡稱其爲《蘇悉經》和《悉地經》。
又如末卷“苜蓿”下出現兩個梵文音譯,其二“薩止薩跢,出雜集”。然“雜集”作爲省稱,一般指唐代玄奘所譯《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又稱《阿毘達磨雜集論》、《雜集論》、《對法論》,乃隨文注釋無著菩薩之大乘阿毘達磨集論而成,也有可能指譯者不詳的《陀羅尼雜集》。然而經過查檢,此二書中並無“苜蓿”這一梵文譯名。然而在《唐梵兩語雙對集》卷一有“苜蓿,薩止薩多”句;《梵語雜名》卷一也有“苜蓿,薩止(二合)薩多(二合)”句。《集韻·平聲·戈韻》:“跢,當何切,音多。”故而,筆者判斷以上“雜集”或爲《梵語雜名》之略稱之誤。日本圓仁《日本國承和五年入唐求法目録》、《慈覺大師在唐送進録》、《入唐新求聖教目録》三書中皆記有“《梵語雜名》一卷”。安然集《諸阿闍梨真言密教部類總録》卷下也有同樣記録。當然也有可能是兼意或抄寫者在寫“雜名”時,也見到《唐梵兩語雙對集》有相同内容,故二者合一而有“雜集”一名。這還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香要抄》中類似此類問題還有不少,需要運用訓詁考證之法,詳細考辨,纔能有較爲準確的結果。
(二) 根據釋文引文考察
《香要抄》除了梵文譯名出處標注佛經名外,部分條目記述部分也引用了佛教典籍。胡曉峰指出,九種香藥引有佛經文字,除名稱外,還記載了香藥産地、形態、功效、貯藏、使用方法等,爲本草研究提供了新途徑。筆者在此並不準備從香藥與本草方面展開,而希望通過對兼意所引佛典,從古籍整理的角度進行一些考探。應該説,《香要抄》所引大部分是本草著作,引用佛教文獻的香藥條目並不多。但是僅此部分,實際上可以研究的内容也並不少。以下爲引用佛典加以詮釋的條目及所引佛典名。
鬱金香: 《西域記》第一、《一切經音義》。
白檀香: 《西域記》第十、《大日經疏》、《蘇悉地經》。
牛頭香: 《正法念經》、《法華玄贊》第二、《新譯華嚴經音義》(惠苑)、《法花音義》(中算)、《疏》第一(惠影)、《華嚴經》(般若譯)、《准佛名章》、《華嚴經》(佛陁跋陀羅譯)、《瑜祗經》、《十住心論》。
真紫檀: 《蘇悉地經》、《真言》。
薰陸香: 《西域記》第十一、《金剛童子儀軌》、《末法經》、《蘇悉地經》。
(以上本卷;以下末卷)
芸香: 《佛覽》第三百一卷。
苜蓿: 《四分律鈔批》第七。
茅香: 《大日經義釋》(十卷本)第十三三昧耶行品、《護摩法要》。
藿香: 《一切經音義》。
紫鑛: 《蘇悉地經》。
白膠香: 《最勝王經》、《大寶樓閣經》、《律攝》、《陀羅尼集經》、
回香: 《雜集》、《蘇摩呼經》、《如意輪儀軌》(寶志譯)。
胡曉峰指出《香要抄》引用了九種佛經文字。而經過筆者統計和考察,我們認爲至少有以上十二種香藥引用了佛教典籍,值得研究的内容也不少,我們暫且從以下三點考察。
1. 《香要抄》所引佛教文獻,除中國僧人所撰外,還有日本僧人的著作,如平安時代中期法相宗學僧中算所撰《法花音義》以及日本真言宗開山祖師空海大師所著《十住心論》。
中算的《法花音義》,準確名稱應爲《妙法蓮華經釋文》,也簡稱《法華經釋文》。此乃中算爲後秦鳩摩羅什所譯《妙法蓮華經》七卷二十八品所撰音義。按照《法華經》卷次,摘録其中單字和語詞,爲其加以音注疏釋。其基本體例是將曇捷的《法華經字釋記》以及窺基的《法華音訓》二卷作爲兩大基柱,“取捷公之單字,用基公之音訓”,並在此基礎上添加諸家注疏釋抄,同時採用切韻等書,並加有正誤曲直的辨析與考證。《法華經釋文》既是同時代日本“法華經音義”的集大成之作,也代表了當時訓詁學研究的最高水平。《香要抄》本卷“牛頭香”條引用《法華經釋文》:
法花音義中算云: 牛頭旃檀者,赤旃檀也。出離垢山。若用塗身,火不能燒也。一名四等,出大秦國,氣似麝香也。
查考醍醐寺《法華經釋文》卷下有:
牛頭旃檀: 慈恩云赤旃檀也。湛然云: 華嚴經云出離垢山。若用塗身火不能燒也。兼名菀云一名四等。出大秦國,氣似麝香也。
中算《法華經釋文》之最大特色,就是廣引各類典籍而辨音釋義。而我們發現兼意引用中算書,則除去了“慈恩”“湛然”“兼名菀”等原書出典。這也是日本中世僧人學者撰文著説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據佐賀東周(1920)《松室釋文と信瑞音義》一文考證,此書至南北朝曾頗爲流行,然其後亡佚,不知所歸,故佛典疏鈔録等也不見記載。現在公刊的“醍醐寺本”,實際是近年纔發現的。此音義自被發現以來,從部分公刊到全部複印出版,一直爲學界所矚目。我們可以設想,若《法華經釋文》未被發現,那麽類似兼意的引用,即使僅有片鱗半爪,也是極爲珍貴。而現在將引文與原書加以比較考察,對中算所撰音義書以及兼義所著“四抄”等皆能有更深入的瞭解與認識。
《十住心論》全名《秘密曼陀羅十住心論》,是弘法大師空海的代表作之一,淳和天皇天長年間(824—834)奉敕撰述,被認爲是真言宗立教開宗的要典。此論建長六年(1254)始由快賢於高野山開版印行,後收於《大正藏》第77册。如此,石山寺本《香要抄》所引空海之文就要比高野山版早一百餘年,應最接近空海原文。
另外,我們還注意到石山寺本《香要抄》的本卷與末卷之間有將近20頁的“背書”,即寫於紙背的文字。其内容也是多引佛教典籍解釋香名。其中有真興《大般若經音訓》的内容:
旃: 之延反。或作栴。順云經中或從木,非也。
真興(934—1004)是平安時代中期法相宗著名學僧,也是前所述及《法華經釋文》著者中算的高足,多有撰述,其中就有《大般若經音訓》四卷,然却不見留存,學界衹能根據古辭書音義等資料進行考訂輯佚。故此本“背書”出現的文字,也值得注意。以上“順云經中或從木,非也”一句中,“順云”實際應爲“順憬云”。順憬爲唐朝時期新羅僧人,曾入唐爲玄奘弟子。其撰有《法華經音義》,然原本已佚。現衹知真興之師中算《法華經釋文》有引用,共32條。其中“旃,諸延反。或作栴字。順憬云: 經中從木非也”正與以上同。由此,我們或許可以認爲真興之書也引用了順憬音義。這完全有可能。真興與中算是師生關係,屬同時代人,當時順憬的《法華經音義》應該有流傳。然真興音義原樣如何?有多少引用順憬音義的内容,都還需要進一步深入考探。
2. 我們還注意到兼意在引用某些佛教文獻時會特意標出譯者和作者。如本卷“牛頭香”下引《華嚴經》,其下標出“般若譯”;其後又出現《華嚴經》,其下則標出“佛陁跋陁羅”。這表明其所引前者爲四十卷本《華嚴經》,後者則是六十卷本《華嚴經》。這是因爲《華嚴經》有四十卷本、六十卷本和八十卷本不同譯本。
本卷“牛頭香”下還引《新譯華嚴經音義》,其下標出“惠苑”。這一標注有其特别含義。因爲日本奈良時代出現了兩種日僧爲八十卷《新譯華嚴經》而撰著的音義著作: 其一爲撰者不詳的《新華嚴經音義》,現有大治本和金剛寺本留存;其二是撰者不詳的《新譯華嚴經音義私記》,現有小川家藏本留存。從這一標注,可以判斷平安時代《新譯華嚴經》的這三種音義皆有流傳,兼意此處是爲了不與日僧所撰兩種《新譯華嚴經音義》混淆而特意將作者名標出。
又如本卷“牛頭香”下還有“疏第一云”,雖無書名,然其下有“惠影”小字,應爲作者名。然“惠影”爲何人,“疏”又爲何經之疏?難以明瞭。查檢《天台宗章疏》卷一、《三論宗章疏》卷一、《東域傳燈録目録》卷一,發現皆記有“大智度論疏二十四卷,惠影疏”。再進一步查檢,可知《香要抄》與以上日本“章疏目録”中之“惠影”應爲北周僧慧影。慧影是北周智度論師道安弟子,因輯録道安有關《大智度論》之講述而作此注釋書。原書共二十四卷,然已散失不全。現有卷一、卷六、卷十五、卷十七、卷二十四之殘卷,分别被收於《卍續藏》第七十四册、第八十七册。故而以上“疏第一”應爲現存殘卷之外的内容,對慧影此書之輯佚整理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其中“尺教”應爲“釋教”,通過勘覈《聖德太子傳曆》即可明瞭。然根據兼意所引,可知當時所傳《聖德太子傳曆》“釋”作“尺”。
四、 結 論
《香要抄》作爲日本早期本草著作之一,學界對其研究主要集中於中醫古籍,醫史文獻方面,但是筆者通過考察,認爲在其他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價值,而佛教文獻就是一個重要方面。本文從梵文譯名出處和引用佛經兩大方面進行了考察。通過考察,我們可以解決一些被學界忽視的問題,如經名,如逸文等。實際上,《香要抄》值得研究的地方還很多,限於篇幅,我們尚未全面展開,即使以上提到的,也還有一些有待於進一步的考察。筆者將繼續努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