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手礼大有文章
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随处可见叉手礼。
叉手礼始于西晋,初为佛教礼仪,东汉时期以“叉手”表示尊敬。西晋时期,叉手礼逐步发展为僧俗共用,在隋唐时期成为专用俗礼,并在五代、辽、宋、金、元时期广泛流行。
南宋人陈元靓于《事林广记》中载:
“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二三寸,方为叉手法也。”即将双手手指交叉在胸部,但右手、左手的拇指都上翘。
叉手礼作为一种礼仪性姿态,不分男女老幼,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如打招呼、安静倾听或站立回话,一般由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礼,以示尊敬。
唐人离婚不容易
唐人孟棨的《本事诗》中载,开元年间,幽州军府有个姓张的武官,续弦李氏善妒且狠辣,变着花样虐待原配留下的五个孩子。张某不堪其苦,哭着向上级求情,上级最终判了李氏杖刑一百,将其流放岭南,张某也被停职。李氏如此恶劣,张某直接将她休了不就行了?还真不能,按律,百姓休妻可以随便找个性格不合之类的理由,但官员离婚必须上报朝廷,等待批准。
说起古代的离婚程序,大家都会紧盯休妻的“七出”原则,却忘了还有“三不去”的补充条款。为防男方滥用“七出”原则,《大戴礼记》中规定:若妻子娘家无人、替公婆服丧三年、丈夫婚后富贵,均不可休。
若丈夫患病或犯了连坐之罪、娘家发生变故,女方可主动要求离婚。官员郑远的女婿参与武三思政变,兵败被杀,他替女儿向亲家提出离婚以撇清关系。谁知这桩离婚案办得太快,被政敌察觉,郑远还是遭到弹劾,最终被罢官。
宋朝僧人可娶妻
宋人郑熊的《番禺杂记》中说,当时广南东路不少和尚都有妻室。《鸡肋编》中也说,在广州做生意的商人有很多都是和尚,他们通过经商致富,且都娶妻生子。曾有富人嫁女,请了一名北方客人喝喜酒,客人看到新郎居然是个和尚,吓了一跳。但当地人对此早已习惯,称有妻室的和尚为“火宅僧”。
宋朝的北方地区也有娶妻的和尚,《清異录》中载,东京大相国寺的和尚澄晖虽是出家人,却娶了艳倡为妻。京师人对此见惯不怪,将和尚的妻子称为“梵嫂”。
明代安徽凤阳、福建一带也保留着和尚娶妻的风俗。《五杂俎》中说,凤阳一带的和尚喝酒、吃肉、娶妻,一样都没落下,还不受差役之累。而在福建的邵武、汀州,僧人更是公然蓄发、娶妻、生子,跟一般百姓没什么区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