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画个圈圈诅咒尔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 热度: 15534
翁听

  在中世纪的修道院里,僧侣们终日修行,倒不是庙里藏了个黄金屋,他们需要防盗的宝物是书。在当时,书的制作成本和今日完全不同。一本书的每个字全靠手抄,抄写员需要长期坐在一个毫无人体工程学可言的小凳子上,借着自然光来抄书。尽管那时也有蜡烛,但火烛给书籍带来的风险让他们宁可选择在白天工作。

  在14世纪写成的一本《圣杯的历史,圣杯的任务和亚瑟之死》中,有一幅图清楚地描绘了抄写员的工作環境。抄写员一手拿笔,另一手拿刀——用来随时将笔头削尖。长期这样工作的结果必然是眼花、腰酸、背痛,绝不是什么轻松的工作。

  这些耗费巨大人力的书籍,往往也会配上精美的装帧。

  《林道福音书》的封面即便放在整个人类史上,也可谓极尽奢华了。它是在查理曼大帝的宫廷作坊中完成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形象由黄金制成,周围环绕着珍珠和各色宝石。那个时代的大量书籍都或多或少采用黄金或珠宝进行装饰,偶尔还能见到以象牙装饰的书。这些装饰一方面是起到美化作用,同时也以罕见的“珠光宝气”唤起人们阅读的神圣感和仪式感。

  这么珍贵的书,如何防盗呢?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将它锁在柜子里,如果这再不保险,就给每本书加上铁链。事实上,的确有很多地方一尤其是图书馆都会这么做。不过,倘若面对的是一个会撬锁、带钳子的小偷,那怎么办呢?

  中世纪的图书制作者选择了一项终极解决方案一为图书施加诅咒。 “这本书属于罗契斯特市的修道院,如果任何人将其带走、藏匿或蓄意抹去这段内容,愿他受到诅咒。”“如果任何人拿走这本书,愿他不得好死,愿他在油锅里炸,愿他身染重病、高烧不退,愿他被车轮碾过、筋骨寸断,最后上吊而亡。”“这本书仅属于我一个人,因为书上清楚地写有我的名字,如果你敢偷我的书,你的脖子将被高高吊起。乌鸦们会聚在你的面前,找到你的眼珠,再把它们叼出来。当你痛得大喊时,记住了,你活该。”

  不过,在另一些诅咒中,却对借书不还者网开一面,只要愿意还书,就还有救——“致那些将这本书偷走或怀有恶意地带离圣则济利亚教堂之人,愿他永生受到诅咒,直到他还书赎罪之日。”

  尽管中世纪图书里的诅咒写得别出心裁、五花八门,但它是不是真的能起到作用,至今仍是个谜。在这些诅咒写成的年代,拉丁文远不是一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果偷书贼根本看不懂诅咒的含义,诅咒是否有用呢?不过,这倒不意味着中世纪僧侣们的做法纯属白搭,对下咒的人来说,就算书丢了,只要想到偷书的人会遭报应,心里还是会舒服一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