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起突然袭击,仅用几天时间,就以极小的代价占领了阿拉伯国家大片土地,包括埃及的西奈半岛。西奈半岛紧邻苏伊士运河,是埃及的命脉,埃及怎肯善罢甘休?以色列对此也心知肚明,决定好好策划一个防御措施。
最终,以色列军队用了两年时间,花费两亿多美元,在苏伊士运河的东岸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御体系。工事内遍布地雷、坑道和碉堡,沿河铺设油管,可以将运河变成火海。最令人震撼的是沙堤阵地。这是以色列人引以为傲的一大发明。沙堤阵地沿苏伊士运河而建,和运河的堤岸成为一体,平均高度25米,重点防御地区的沙堤阵地高达60多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阵地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沙子,不怕飞机大炮。因为埃及军队如果想打开一个通道便于机械化部队快速通过,需要至少清理1500立方米的沙子。就算在沙土中填上炸药,每次也只能炸开300立方米的沙子。想在战场上借助推土机完成这个任务,更是不可能。并且,有些地方的沙土还会流动,刚挖开的缺口很快又会填上。
如此大规模的阵地、如此神奇的建筑材料,让前来视察的以色列国防部部长赞不绝口。陪同视察的以色列参谋长唯恐部长不懂这个工事的妙处,不停地吹嘘,说防线无懈可击,可谓固若金汤。国防部部长满心欢喜,当场拍板:这条防御工事就叫巴列夫防线!
就在以色列对巴列夫防线洋洋得意之时,以色列的情报部门得知:埃及从英国等国进口了450台高压水泵。当时刚刚上台的埃及总统萨达特正大力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农业生产,因此以色列判断埃及此举是为了民用,并没有认真分析埃及购买高压水泵的意图。
1973年10月6日是犹太人的一个传统节日,以色列全国上下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很多以色列士兵也离开前线回家过节。出人意料的是,埃及就在这一天对苏伊士东岸的以色列军队发起了突然袭击,先是派出蛙人用水泥封死了运河边油管上的喷嘴,防止油管爆炸,然后在炮火的掩护下,8000名埃及突击队员乘着橡皮艇和水陆两用车冲向运河东岸。靠近河岸之后,埃及士兵用高压水龙头,喷出了强大的水柱,所到之处,泥沙滚滚。
原来,巴列夫防线刚建成时,埃军的指挥官也苦恼万分,但又苦无良策。这时,埃及一位年轻的工程兵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对付沙阵可以用水攻。长官立刻派人做了试验,结果让人振奋:水枪可以冲开泥沙,而且水压越大,效果越好。埃及高层获悉后,马上以民用的名义订购了许多高压水泵。战场上,埃及军队采用的水攻展示出了強大的威力,短短5个小时后,号称牢不可破的巴列夫防线就被撕开了60多个缺口。埃军主力部队顺着新打开的通道长驱直入,以色列军队难以招架,纷纷败下阵来。埃及军队很快突破巴列夫防线,将战线推进到了西奈半岛腹地。
号称牢不可破的巴列夫防线最终成为战争史上的一个笑话。其实,建筑意义上的军事防线从来没有哪一个真正做到固若金汤,只有提高警惕、加强战备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编辑/夏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