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老战友不同,陈平是有钱后才参加起义的。早年间,他很窮。
起初,当地一个阔人打算把自己的孙女嫁给陈平,其子坚决反对,说:“平(陈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奈何予女乎?”意思是,谁嫁给他,谁倒霉。但阔人不这么想,他教训儿子:“陈平虽住在贫民窟,但你看他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这说明他社会关系复杂。这样的人,咱们家用得上。”儿子顿悟,决定将女儿嫁给陈平。
陈平年轻时“不视家生产”,优点是读过书,喜欢“游学”。娶了阔人的孙女后,他渐渐也阔了,“游道日广”,整个人越玩越自信。县上再提起陈平,就不说他混,而说是社会贤达。
有钱、读过书,这让陈平跟随刘邦后,跟队伍上的其他老粗不大一样。但陈平又不是张良那种贵族出身,这让陈平在队伍中时常难做。他并非一开始就跟着刘邦的。他是故魏国人,战乱爆发后,先投了魏国,也混过楚军那边。所以,当他来到这边,立刻得到刘邦信任、拜为都尉,同时负责军队政法工作时,那帮沛县老粗立刻哗然。
他们纷纷议论,说这小子从哪儿来的?大哥(刘邦)居然让他“典护军”,监督我们。议着议着,他们就骂起来,说陈平不过是“楚之亡卒”。言外之意,这人不可靠,一不得志就当逃兵,哪像我们自从跟了大哥,就从头走到尾。
刘邦听了,不过一笑,继续拿陈平做文章,“愈益幸平”。于是,一开始就跟着刘邦的周勃、灌婴忍不住找刘邦交心。周勃先发表意见:“大哥你是最了解我的,我们几个弟兄没别的,就是有力气,全为大哥使,可陈平有什么?整天花里胡哨、阴阳怪气的。他不能打。”见刘邦没说话,周勃继续说,咱们当初在沛县大碗喝酒,都跟大哥走,就是一个“义”字。陈平“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一看就是出来混饭吃的,身上找不出半个“义”字。大哥抬举他,让他做护军,结果他天天受贿,见了诸将都横着走,影响太坏!
灌婴也嘿嘿一笑,补充道:“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刘邦笑骂道:“现在谈的是用人之事,话题要有高度。”周勃、灌婴挨了骂,退下了。随后,刘邦找当初引荐陈平的魏无知,说你怎么给我推荐了这么一个人,队伍上怨气极大。魏无知恭答:“臣只知道现在是搞起义不是请客吃饭,来不得半点儿温良恭俭让。要是臣找来一帮君子,陛下敢用吗?”魏无知认为陈平是“奇谋之士”,很适合这场起义。这时,刘邦不好意思了,因为他听出了魏无知的话外之音:“陈平这点儿事算什么,在您面前,他只是个小学生。”
魏无知告退,刘邦又把陈平叫来,故意把周勃、灌婴等人的话提了一下。陈平立刻恭答:“他们所言非虚,我就是这样的人,听说您大度,能知人用人,所以我来了,要是您觉得我不合适,我现在就告辞。”刘邦立刻说:“我是开玩笑的,请你一定要留下来,咱们一起将这场起义进行到底。”从此更加重用陈平。周勃等人只好继续忍耐了。
晚年写回忆录时,已贵为丞相的陈平特别感慨这个细节。他说,我读过书,我是玩道家的,参加起义不过是找饭吃,却被这帮老粗活活逼成了阴谋家。
编辑/羽川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