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荀子:那些年,我怼过的那些人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 热度: 16465
历史的囚徒

  公元前260年,齐国和楚国的边防检查站,一个年轻人陪着一个老人正在办通关手续,“名字?”边防检查员头也不抬地问道。“荀况。”老人声如洪钟,检查员诧异地抬起头,只见眼前的老人长须飘飘,神情笃定,像一位活着的祖宗,令人肃然起敬。

  “春申君不是要求你们微笑服务吗?别忘了,你们可是楚国的窗口。”老人仍旧笑着,“您是到我们楚国干吗的?”检查员觉得这个老人有些来头,反而声音有些颤抖了。“听说楚国工作机会多,来看看。”老人说完,合上护照,头也不回地走了。

  他的行动显得有些迟缓,毕竟已经58岁了,人生最美不过夕阳红,他温馨又从容。身边的年轻人是他的助理。在踏上楚国土地的瞬间,荀子情不自禁地回头望了一眼,眼里分明有泪花。

  “老大,别看了,越看越伤心。”助理扯了一下荀子的衣袖。是啊!如果世上的烦心事,不看就能忘却,那活着也太容易了。荀子从内心里感激齐国,那是他闻名天下之地。

  当年在临淄那座金碧辉煌的大殿上,当齐襄王听过他的一番演讲,惊喜地朝他走过来时,他知道,这个人已经是自己的粉丝。在齐襄王的支持下,他“三为祭酒”,一时风光无限。

  那是他人生中最带劲的几年,生活的日常就是不停地跟人辩论,成了当时齐国最知名的“辩不倒”,被粉丝亲切地称为“怼神”。是的,他要将自己的质疑精神进行到底,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拯救天下。

  在他的怼人路线图里,孟子是一个重要目标。

  那时候,孟子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当时孟子去世不过70年,很多儒生是见过他的。那些儒生经常接受采访,回忆孟子的绝世风采——“喷喷,老夫子好帅、好有才。”荀子却没有受这些新闻报道的影响,他很冷静,很独立,“盲目崇拜只会进一步将儒学逼进死胡同。”他忧心忡忡地说。

  事实上,当时天下人对儒学的态度已经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读书人继续奉之为圭臬,但真正有权力的人,开始对实用的墨家、法家理论感兴趣,很多儒学中人关注到了这个明显的分裂,但只有荀子敢当众提出来。

  在稷下学宫的一次辩论会上,他痛心地说:“儒学现在飘在空中,该想办法让它回到大地上,真正为社会所用……孟轲老师的‘性善论解决了道德问题,但远未触及制度建设,现在必须对儒学进行彻底革新……”

  “停,荀况同志,你太狂妄了。”一个年老的儒生敲了敲话筒,“我忍你很久了,你时时针对孟老夫子,对他非常不尊敬。”“什么是真正的尊敬?”荀子捋了一下胡须,进一步说:“如果任由你们这帮俗儒横行,儒学就没有明天了。”“你……你这是人身攻击。”老儒生已带哭腔,荀子朗声道:“儒学是天下最好的学问,但不应该是干巴巴的教条。”

  在回家的马车上,荀子最亲近的学生担忧地说:“您今天怼得那帮老学究哑口无言,这样会不会跟他们结下梁子?毕竟这是人家的地盘。”“做学问还分地盘?”荀子生气地说,“这100多年来儒学没落,就是因为大家一团和气,被社会风潮裹挟,不敢对权威说不。”

  没办法,他一辈子就是这样的人,只服真理,不服权威。

  孟子的“性善论”,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你天生是好人,这是你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荀子不赞同这种观点,他认为,“人性本恶,善者,伪也”,即人天生是坏的,必须通过后天约束加以抑制,否则恶的一面会无限放大。这种后天约束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这是我国学者对权力最早、最经典的阐述,后来他又指点弟子韩非写出《难势》一文,对权力和“性恶论”进行探讨,制定了一整套理论体系。

  这也正是荀子的伟大之处。2000年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忍不住穿越大半个地球为荀子打call——当人们提到“性善论”时,他说出了一种伟大的思想;当人们说到“性恶论”的时候,他说出了一种更加伟大的思想。

  荀子怼的第二个名人,名叫黄歇,即“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

  齐襄王崩亡后,荀子在齐国受排挤,根本呆不下去。这时,楚国令尹黄歇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楚国是当时天下最强盛、面积最大的国家,即使是秦国在面对楚国的时候,也不得不收起它尚显脆弱的獠牙,而且黄歇既不嫌荀子年龄大,也不嫌他的脾气臭,主动邀请他到楚国工作,岗位已经准备好了——兰陵(今山东苍山县)令。

  按理说,荀子应该感激黃歇才对,可事实并非如此。

  58岁的他上任后,经常因意见不合,怼得黄歇哑口无言,还把自己的一套治世理想搬到兰陵,工作竞搞得有声有色。这也得罪了很多平庸的官员:荀况,你什么意思,天下就你能耐?

  楚国的某个重臣打着“政权稳定”的幌子,不停在黄歇那儿说闲话,大意是,亳那个地方总共才方圆百里,商汤在那个地方渐渐做大,灭掉了夏朝;周民族在镐地默默发展,后来又灭掉了商朝。兰陵土地肥沃,又是军事要冲,荀子这么干下去,不知道是福还是祸呢!

  黄歇为了平衡朝中关系,不得不将荀子免职,发给他一笔退休金,让他回赵国安度晚年。可是,后来又有大臣进言,说这是放虎归山,劝黄歇把荀子弄回来。楚国出尔反尔,荀子很生气: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想用真心,把我唤回来——哼,我才不回来!

  所有的使者都无功而返,黄歇不得不亲自邀请荀子回来。荀子当然不领情,又怼了黄歇一顿,意思是别看你治楚多年,现在大权在握,如果不多加注意,以后结局怎么样真不好说。

  黄歇吓坏了,让荀子赶紧回来,还说了很多“我们是好兄弟的”的话。荀子盛情难却,只好又回到兰陵。后来,黄歇遭小人陷害,被人一刀砍下头颅,临死时,他无头的身体一直朝兰陵的方向爬一他这时才知道荀子对自己才是真爱。

  黄歇死后,荀子被火速免职,没有理由,但他内心是欣慰的。两次担任兰陵令,前后历时近20年,他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钻研经济,在这片昔日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神奇土地上,他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离任时,他憧憬的“一天下,财万民,长养人民,兼利天下”和谐景象已在兰陵初现;

  第二件,他在兰陵广收弟子,教他们学习人间正道,为百姓谋生存、谋道义、谋幸福,并继续远程指导韩非和李斯,在各自的舞台上更加出色;

  第三件,应该是后人最为感激的,他在兰陵潜心写作——他最著名的作品《劝学篇》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在这里,他回忆过往,分析世事,探讨“亲情的蛊惑”“智者的悲哀”“诽谤的力量”,写出了无数金句,比如“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再比如“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等。

  遍览其文字作品,最令人感动的不是他的勇敢和直白,而是他在漫长岁月中的忍耐与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他以亲身经历告诉后人一个至简的道理——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只要有穿越逆境的坚持,最终一定会成功。

  编辑/夏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