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此美丽
品古人画能体悟到古人的生活状态:平静、悠闲、雅致。如乘白云,如拂清风。无论是放浪江湖,深居山野,还是田园耕种,仿佛他们都生活在画中,生活在诗里,生活在梦乡……
看今天,欲望在温室膨胀,浮躁在天空弥漫,绿色的宁静与安闲已成奢侈品。虚拟的网络使人类生活过于透明,快捷的生活节奏又不知流失了多少该发生的故事。世界变小,宇宙变小,无情的挤压着人类神秘的想象与美妙幻觉。每个人都在忙碌着,无暇“竹林望风月,松涧看闲云”,吃饱后面对着索然与茫然。随着物质的发达,中国社会及中国人已进入“养生”阶段,找寻生活的品质已是一个社会大课题。这也许是我画“美丽生活”系列作品的理由。
我采用象征主义手法把人物与花鸟结合,画面中的石榴与桃子取之于民间“多子多福,健康长寿”之意,一对男女也许是充满情爱的人间天堂。吸收传统瓷器中粉彩表达,共同传递一种美好吉祥之气。在题画款中曾所言:“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和平盛世,繁荣富强,学会生活,健健康康!”“当代生活真好,有吃有喝又有玩,天上的神仙又如何呢?”
其实,生活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理想……
性情与气度
曾五次去法国蓬皮杜展览中心看毕加索作品,每次都被其作品语言张力与视觉强度的侵略性所吸引。随性、放纵、信手挥就的画面如无穷的魔力要将世界吞食。同馆其他大师之作只要与其放置一起会灰飞烟灭。中国古人重作品的气象与气格,在毕加索作品里得到印证与理解。说毕加索是一位思想家、绘画语言天才、魔方高手都不为过,究其因,应是性情与气度共同铸造之。
性情与气度应为从艺人的两大要素,性情是基础,非凡的气度能将性情转换成无限的才情。二者互为作用,缺一不可。
梵高、徐渭、石鲁这些个性十足的画家都只具性情、才情而缺气度也。故这类人只是绘画奇才而非大师也。这类人都具强烈的自我意识,才情过人,情感单纯执着甚至偏执,不能应对世事纷扰,属当代人讲的智商高,情商欠缺一类。这也应了《菜根谭》中言:“异行奇能,涉世祸胎。”或“奇人乏识,独行无恒。”因缺乏气度这个容器,命运多不济,伤痕累累,如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未达到其艺术理想就早早消逝。而毕加索、黄宾虹、齐白石等都是性情与气度二者兼备之人,既有“木石之心”又具“云水之趣”,用较长的生命历练完成其霸业,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气度是性情的调节剂,任何与性情发生碰撞的东西都可用气度消解。气度又是诠释中国传统“中庸之道”的最好注解。“中庸”乃维系宇宙与世间天地平衡之道也。气度乃调节生命与社会、与自然相适之灵丹妙药也。
性情乃天生,气度可修炼。
传 统
有人说:今天所为必是明天之传统。此言差矣!不是一切新的都能成为传统。那么传统是什么呢?
传统是人类精神的法典。就艺术而言,是大浪淘沙后的经典法则。
不是所有创造都可称之为传统。这里有一个优胜劣汰。只有人类认可的可遵循的东西在历史中方可定格。
传统具有衍衍生息的自然属性。如江河奔流,如血脉相承。最好不提传统、不喊传统,这是一个自然存在,就像你亲生儿子叫不叫你爹都是你儿子一样。而反传统犹如抽刀断水。
传统是一种完整的游戏规则。足球明星有上亿的球迷,为什么?因足球是全世界都在一个规则中玩,谁玩得最好当然谁就牛。可反观当下绘画界则恰恰相反。规则混乱无序,人人可制定规则,人人都是明星,人人又什么都不是。后现代之反传统、反经典、消解一切规则,可其又在创立新的规则。其立论难以成立,最后只是一种口号和现象而已。没有规则的游戏没法玩。
传统是一种文化、一种气象、一种精神。不是简单的一笔一墨、一技一能。中国古代的画论画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当代的艺术创作仍具有现实意义。可现在中国画坛有诸多误区。误区一:写实即传统。常常遇到一些写实画家以传统派自居。对非具象画横加指责,且不知中国绘画一起源就是意象,古人把写实的作品定格为三流(能品)。误区二:以临古人为能事者称其正宗。只是一味的效仿古人的笔墨技巧,即吃古人饭。吃倪赞、吃石涛、吃龚贤。恰不知这是传统的一种贬值。误区三:不懂传统之人成了传统的卫道士、权威。这些人仍活跃在中国的画坛之巅。可这些人大多生在闭关锁国、传统及西方文化断裂的年代,从未受到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先天不足。这就出现了不懂笔墨之人打笔墨官司,没有文化的人画文人画。千万别听这些人讲传统。
传统是在同一轨迹中运行的恒星。只有进入其轨道方可知其明亮闪烁,奥妙无穷。在这个轨迹里不可混杂旁类。要有血统,要有宗法,纯粹通达。黄宾虹深悟其理,成为一代宗师。而同代一些大家就略逊风骚,其因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把玩不够,作品中难除杂音。
传统是一个永远装不满的容器,一个变化丰富的魔方。这是中国文化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所致。古人给后人修筑一条通道之后同时留给了一个永不穷尽的空间。被传统束缚住手脚者必定是一个庸僧、与经法无关。
不懂传统没资格谈创新,不研究传统无权说传承与发展。反传统无意义,把传统当口头禅也无聊。只有潜心研究传统、静心学习传统,借鉴传统,定能畅心性、舒筋骨、健身体、画好画。
艺术批评
关于艺术批评,按常规应该是先有艺术作品,然后再有批评,这叫有的放矢。
可看看当下的艺术批评却恰恰相反,一大堆所谓的批评家不去读图,个个都争当旗手指点江山。对西方观念盲目凭空移植,不顾及土壤、水分与生长期。外来的种子撒在暖室里只是培育盆景,使艺术成了艺术和生活的虚假婚姻。艺术与批评本末倒置。艺术家与艺术作品只是批评家移植观念的论据与棋子。批评家先制造出理论空洞,然后找寻艺术作品对号填充,变成填充物的艺术家一夜成名。可悲的是全然不知其艺术作品完全失去了自我,充其量只是批评家手中的一张纸牌。而批评家又自然成了机会主义画家的尤物,导致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变为学术之外的市侩关系。记得彭德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过,画家就像嫖客,批评家就像妓女。嫖客需要妓女但又瞧不起妓女。哎!全乱了,实在不懂现代的艺术批评法则,不知是先有嫖客还是先有妓女?先有艺术还是先有批评?简直就像不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租借慧眼
小时,一见乞讨的人会毫不犹豫地施舍。
不知何时,乞讨之人到处可见,乞讨的层次也逐步提高。过去要饭,现在要现金。而且越来越职业化、集团化。还常听说某某乞丐通过乞讨盖了楼房,买了汽车,下桑拿、携小秘。这以后,对乞讨之人特别反感与鄙视,一概回绝,再不施舍。可有时又想,万一碰见一个真困难的也不公平。可又如何鉴别呢?
时下在美术圈内,各种名目的展览眼花缭乱。画家如海,大师成堆。江湖走穴热火朝天。我突然有一个不搭界的联想,画家与大师和乞丐一样到处都是,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既然不知,一个不理,其画一张不看,可细想,万一这里真有一位真人大师,不也丧失学习的机会吗?谁能借我一双慧眼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让我施舍,让我学习。
只言片语
“艺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在当下看是极其狭隘的,因好的作品应超越民族,超越国界,找寻到人类审美的相同点。赵无极的东西就是把中国宋元山水放大,取其局部肌理与整体空灵,在西方只是带有东方的新奇感而已,而塔皮埃斯的作品则看不出西班牙的影子,因他已找到了人类的共识点。
爱吃肉,尤爱吃回锅再热的炖肉,又香又不腻。喜听歌,尤爱听半生不熟的老歌,能勾起回忆。看古人山水,似是而非,自然中找不到又觉眼熟。画画应如此,太熟即烂,即俗。太生,即假又空。有言曰:“相逢何必曾相识。”不认识就亲热太假,很熟后老亲热也假。画画还是要把握“似曾相识”这个度。
画家分两类,一类是直面生活,生活中的一切皆为素材。另一类是将生活中来的各种信息进行提炼、沉淀、再将精华呈现。前者如炖大锅菜,后者似酿酒。
古今成事之人必养本,养本又必养气,上养神气,中养和气,底养逸气。上气守其神,中气守其物,底气逸其体,这样才能除浊守清入高境界,创作最需这种气。
创作应是一种内气的流动与疏通,达到人与作品的统一。而这一流动过程最重要的是“忘我”,其结果通气的作品恰恰又“有我”。
不必强调画种之间的界线,好的绘画作品其原理和组成元素都是一致的。都符合艺术上的“有意味的形式”及体现了一种审美情感。
绘画作品应永远保持一种“绘画感”,我理解的“绘画感”就是永远保留人在劳作过程中的痕迹。
大师的作品很难用“好”与“坏”来评价,更不可能所有大师的作品你都喜欢,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大师们所创造的语言符号及其所包含的精神指向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取代的。
传统经典绘画可看作是一坛老酒,埋在地下越长越好喝,而今天的边缘绘画又似新型饮料,实用、解渴,两者没有是是非非,只看个人的胃口如何。
艺术作品中技术含量的价值是不容置疑的,我佩服你想到而我想不到,但更佩服你想到而做到,而我想到也做不到。
好的作品应是品质第一,品是作品的内涵,质是作品的外在技术含量,二者必须达到完美结合。
又想看云
儿时。
在春天、夏天或秋天的阳光下,躺在家北面的小山坡上,看天上的云。
天空湛蓝湛蓝,上面的云雪白雪白。时而一团团,时而一片片;时而散开如羊群布满天空;时而聚在一起像棉花互相簇拥环抱。山风吹过,又将厚厚的云团吹得散散淡淡,片片蝉翼,缕缕炊烟,漫天飘飞……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望着望着早已不知我是云乎,云是我乎?天旋地转,整个身子慢慢开始升腾,缓缓融入蓝天之中,随云飘荡,飘向歌谣,飘向梦乡……
现在每当见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等词句会自然想起儿时看云的感觉。
那是一种幻化,那是一种升华,那种感觉如入仙境。唐人王维“行到水深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充满禅味,但王维如能在我家乡的山坡上躺着看云会写出比这更棒的诗句。
真想再去看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