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刘备白帝城托孤之举,历来不乏赞美和贬斥。或以为这是君臣之情,甘以天下相托;或以为此乃帝王心术,病榻后其实暗藏刀光剑影,但说的都是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对手戏。实际上,舞台的背后还站着一个人, “君可自取”的惊天之语就是对他说的。
他就是刚从地方被召到刘备病榻前,并加封为尚书令的李严,正是他和他背后的势力支撑起了整个蜀汉政局,也可能成为蜀汉最大的隐患。
历来最高权力交接之所以凶险异常,关键就在于此时极易引发各方势力的干预。章武二年(222年)夏,犹亭大战后,蜀军节节败退,之后三国斗争的主线已转为吴魏交战。刘备对此洞若观火,于是在当年冬天便遣使议和。
因此,蜀汉此时之危不在东吴,而在萧墙之内。这其实是三国政权共有的问题——三国均由一个军事政治集团在博得地方大族的认可和支持后建立,在蜀汉内部,长期潜伏着蜀汉本土势力和刘备荆州集团的摩擦,构成了蜀汉政治的基本主题。
早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就为刘备规划了基本的战略路线,那就是“跨有荆益”,局势一变即逐鹿中原,恢复汉室。随着荆州丢失、关羽殒命、张飞被害,刘备集团的根本就只剩下益州。
然而,对于益州,刘备及其部属却是外来者,不得不重用本地名士法正、黄权、李严等,以安定蜀地军民之心。可蜀人对刘备集团积怨已久,两方冲突不断。刘备的义子刘封仗势欺人,导致蜀人孟达不满,叛蜀降魏。为了解决纠纷,诸葛亮劝刘备处决刘封。
刘备称帝后所立的皇后,也是蜀地旧主刘璋之兄的遗孀吴氏,吴氏之兄也得到重用,可见刘备为了安稳蜀地人心所做的努力,也反映出刘备称帝的基础并不稳固。如今军队大败,蜀地人心离散,再加上刘备病危,蜀汉政权已经有动摇的危险。
夷陵之战前,法正等重臣已经去世,黄权降魏,此时真正能够代表蜀中势力的关键人物只有李严。因此,所谓“君可自取”,实际上是当着李严的面赋予诸葛亮废立大权,让他足以控制同样辅政又可能滋事的李严。如果蜀中势力突然發难,身为丞相的诸葛亮无能为力时,只能称帝以应急需。
诸葛亮对刘备的安排心领神会,配合相当默契。李严曾经劝诸葛亮加九锡,晋爵为王。自王莽篡汉以来,加九锡已经成为人臣篡位的必经之路,李严此言是极为大胆的政治试探。对此,诸葛亮大胆地回信说: “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耶?”
通观三国大势, “汉家更命,黄天当立”的政治预言已经深入人心。曹丕登基,建元黄初;孙权登基,建元黄武;只有蜀汉一直坚持恢复汉室,不得不通过北伐彰显自己的政治正当性,这是刘备的“既定国策”,也是他不惜将天下托付给诸葛亮的根本因素。在蜀汉政权中,质疑“北伐”路线的人就站在了官方意识形态的对立面,这也是日后诸葛亮贬斥李严的原因。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