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元稹:你不懂我的忧国忧民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 热度: 17119
楚桥

  

  

  元和元年(806年),元稹辞去校书郎职务,全力以赴,闭门备考。当年考试的科目是“试策”,类似于现在的申论。在那个没有华图和中公的年代,元稹和白居易联手搞了一件大事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无数套全真模拟,写就75篇《策林》。这可不是简单的应试练习,而是针砭时弊的呕心沥血之作,揭露黑暗,抨击腐败,矛头直指朝廷大员乃至当今圣上。

  好一个热血元稹,亲朋好友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这样下去,别说通过考试了,能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阳都很难说。幸好,唐宪宗初登帝位,忙得实在抽不开身,本应由皇上主持的制科考试改由宰相韦贯之主持。而这位韦大人恰是一位敢说敢做的老愤青,以他的个性,绝对会欣赏元稹的为人。于是,那次考试,元稹和白居易双双及第,元稹还拿了个第一。

  状元及第后,元稹被任命为左拾遗,是个专挑皇上和朝廷毛病的官职。元稹上任后,工作非常认真,今天提醒皇上这里做得不对,明天纠正宰相那里干得不行,而且当面批评,毫不留情。时间一久,皇上不乐意了,给宰相杜佑发了条私信,“长安城里不允许有这么牛的人物存在。”于是,才当了几个月京官的元稹被朝廷借故贬为河南尉。

  刚离开京城,元稹便接到母亲逝世的消息,只得匆忙返程,回到长安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在宰相裴垍的提携下,元稹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上任伊始,元稹奉命去四川办案,由于手段强硬,铁面无私,弄得当地官员惶惶不可终日,百姓则盛赞元稹;不到一年,元稹又以同样的身份任职洛阳,大刀阔斧地惩治贪腐。

  有位官员实在看不下去了,找到元稹协商,“都是出来混的,别做得太绝了。”没想到元稹大手一挥,“别误会,我不是针对哪一位。我的意思是说,洛阳城的官员,99%都是人渣。”

  元稹并没有夸大其词。东都洛阳遍地都是皇亲国戚,官员贪赃枉法时有发生,他们习惯了无法无天,又怎能容得下元稹。不久,他们便抱起团来,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联合向朝廷施压,停了元稹的职。

  赴京途中,元稹夜宿敷水驿。驿站仅有一间上房,元稹刚入住,正准备好好享受一下

  锃光瓦亮的浴缸,便听得一声巨响,大太监仇士良踹开房门,想要霸占这间房。监察御史和大太监本就官位相当,自然互不相让。元稹最看不惯宦官的霸道,便直言警告:“还想要上房,你咋不上天呢?”仇士良怒目而视,“我就是要上天,你能咋地?”话音刚落,十几个小太监蜂拥而上,将元稹打得鼻青脸肿,扔到了官道上。

  御史和太监干仗,很快就传到了天子耳中。朝堂上下都知道仇士良完全是无理取闹,不料唐宪宗权衡再三,做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稹少年后辈,务作威福,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元稹此次被贬,根本原因还是在御史任上过于耿直,得罪权贵太多。

  殊不知,五年后,元稹又一次被贬,先后担任通州司马、虢州长史。十几年外放谪迁,元稹苦不堪言。直到元和十四年,在时任宰相的帮助下,元稹才得以回到京城,担任膳部员外郎。不久,元稹又当上了中书合人,负责起草诏令,备受皇上信任。

  据说此次升迁,是因为元稹的江陵旧识——大太监崔潭峻向唐穆宗进献了元稹的百余篇诗作,穆宗阅后,极为赏识,才委以重任。此后,元稹就留下了一个“巴结宦官”“无耻变节”的骂名。

  元和十五年冬,穆宗不顾大臣反对,执意要去骊山游幸。元稹上书劝阻。穆宗一愣:“泡个温泉也不行?”元稹回应:“陛下,不是不泡,只是时候未到,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事情,再等等吧。”穆宗无语,转身离去,临走前握着元稹的双手,“爱卿啊,你还是执念太深。等有机会,朕再放你出去散散心吧。”

  次年,发生了一起科考舞弊案,暴脾气的元稹又一次仗义执言,得罪了一大片。群臣纷纷上书,对元稹各种攻击、诬陷,穆宗便借机将元稹贬为工部侍郎。一年后,为了安抚元稹,穆宗又拜其为相。不到三个月,元稹又因权贵排挤而再次外放十年。

  虽然多次被贬,元稹对穆宗仍是一片赤诚,时常上疏,深情告白:“臣自离京国,目断魂销,每至五更朝谒之时实制泪不止。臣若余生未死,他时万一归还,不敢更望得见天颜,但得再闻京城钟鼓之音,臣虽黄土覆面无恨九泉。”

  大和五年(851年)七月,岳州爆发山洪,良田房屋损毁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伤亡极多。元稹立即奏请朝廷开仓放粮、免除赋税,并亲自巡视灾情。看到灾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元稹心急如焚,不久卒于岳州灾区。或许,当年的元稹刚在慈恩塔下题名,便已预设了人生,“了却君王天下事,何计生前身后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