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范云是官N代,且肯吃苦,学毛诗曰诵九纸;又早慧,诗赋操笔即成;气度佳,待人接物雍容有度。这样的神童自然被点赞:“公辅之才也。”
只是,預言虽佳,从少年到公辅的路却很遥远。范云先是任郢州西曹书佐、法曹行参军之类官职。官很小,却遇到一个大考验:重臣萧道成擅自废立,引得顾命大臣兵围郢城,城外的范云被掳。范云知其是重臣斗法,不关小民的事,便大义凛然,侃侃而谈,颇得顾命大臣好感。顾命大臣随即以范云家属做人质,让其进城送信。这是招险棋,但范云铤而走险,祭出“孝”字盾牌,最终化险为夷。
不久,萧道成以齐代宋,范云也成为其孙竟陵王的幕僚,加盟“竟陵八友”。幕府人才济济,范云并不被看重。后来,竟陵王要登秦望山。范云马上调研:文青登高望远,无非是些文事儿——山上有秦始皇的刻石,字体为大篆,三句一韵,深奥拗口,正适宜搔首弄姿。
调研有果,剩下的只是技术问题,范云彻夜诵读《史记》中的铭文,直至朗朗上口。第二天,竟陵王登山,果以铭文考验众幕僚。众人哑然,唯有范云从容诵出,并老实承认:我曾读《史记》,见过此石铭文。这一来,范云中了头彩,不仅知识渊博,还诚实可信,一下子成了竟陵王的红人。
一日,范云随竟陵王觐见齐高帝,正值地方进献白乌鸦。在古代,白化动物一直被视为祥瑞,是何种祥瑞,却要斟酌。拍得好是艺术,拍得不好是佞术。众臣答毕,职位最低的范云才发言:皇帝恭敬祖宗,就会招来自乌鸦。其时,齐高帝刚拜谒完太庙,范云见余烟袅袅,便把皇帝的孝道提升到天降祥瑞的高度,自然深得齐高帝欢心。
人一旦走红,流言也随即而至。齐武帝即位后,并不看好范云,见儿子竟陵王为其求官,终于发飙:范云谄事你,不流放就皇恩浩荡了,还想升官?眼见范云要倒霉,但事情很快峰回路转;竟陵王呈上范云上书劝谏自己的谏书,达上百张,齐武帝看后才发觉自己冤枉了范云。
拨乱反正后,范云名声大振,更以澄清天下为己任。他劝谏竟陵王和齐武帝之弟坚守岗位;劝谏太子观民生疾苦,体恤民情;还出使北魏,美名远扬……
然而,武帝死后,萧齐政权窝里斗,竟陵王也成了炮灰,齐高帝的侄子笑到了最后,是为齐明帝。新皇帝上任,要清除一切隐患,杀高帝、武帝的子孙如切西瓜。
范云低调,躲过一劫。但看到齐明帝杀红了眼,想想故主竟陵王的好,便大着胆子向新主求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以梦境开篇:先老板竟陵王曾梦见你有野心,却顾忌亲情隐忍不发……这一招果然厉害,将心比心,齐明帝都得对竟陵王一支网开一面。
之后,萧齐日薄西山,重臣萧衍开始显山露水。萧衍和范云、沈约曾同为“竟陵八友”,在竟陵王府邸吟过风弄过月。萧衍虽想过过皇帝瘾,但不好说出口,只频频给二人使眼色。在二人的努力下,萧衍总算登上皇位。
老朋友当皇帝,近水楼台,更凶险无比。范云深知,此时,得把握一个度:叙旧显朋友情谊,恭敬彰君臣秩序。沈约却只记得前者,因此逞能和梁武帝比才,惹得梁武帝老大不愉快;范云却更倾向后者,他和梁武帝保持距离,恭敬进言。皇帝纳东昏侯妃,他劝谏;皇帝受禅压力山大,他引导……隐隐约约,雾中观花,方显君明臣贤。
范云的好处,梁武帝当然懂得。投桃报李,他给范云封侯,任命其为散骑常侍、吏部尚书……梁武帝看好,范云更卖力,文如山,牍如海,宾客如鲫,他却游刃有余,大有治国如烹小鲜之势。
只是,两年后,范云就被免去吏部之职。免职的理由很堂皇:违诏用人。以范云的沉稳,怎会如此大意?唯一的解释是:审时度势,隐退是必须。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才是硬道理,范云必须做出决断,及时抽身。
不过,免去了吏部要职,象征性的仆射之位仍在,这是范云和梁武帝的双赢。53岁时,范云病逝,梁武帝亲临哀悼,赐谥、追赠……范云极尽哀荣,和十年后沈约被梁武帝嫌弃而死,真是天壤之别。
范云一生经历三个朝代N个皇帝,江湖飘飘,却从不挨刀。不是他运气好,也不是武功高,而是他善于未雨绸缪,制订出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预案——江湖飘萍,预谋先行。这样,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飞花摘叶制敌于无形,一身清爽花不沾衣,最终成为江湖传奇。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