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西方人眼里的贾宝玉

时间:2023/11/9 作者: 百家讲坛 热度: 14013
裴 钰

  贾宝玉不仅外貌出众、气质不凡,更具有独特的魅力——对女性的尊重和珍惜的态度。

  宝玉对女性可以“把心使碎”,恐黛玉生气,怕冻着睛雯,担心紫鹃衣服单薄,嘱咐龄官别淋了雨……他处处为女孩儿着想,处处讨女孩儿的欢心。他尊重每一位女孩儿的人格,为她们的痛苦而痛苦,为她们的欢乐而欢乐,对她们的体贴、爱怜、关怀,无所不及。

  他也重视女性对自己的评价,说:“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可见,宝玉珍视女性对自己的褒奖和怀念,他认为自己若能够得到女性的欣赏和赞美,虽死无憾。

  宝玉住在怡红院,别号“怡红公子”,怡红院以女儿棠著名,红色的海棠花象征着宝玉最突出的特色,而红色也就成了宝玉的标志色。他品红、惜红、怜红,拥有一颗红心,这怎能不让不被充分尊重的中国女性痴迷呢?

  然而,在《红楼梦》的英文译本中,“怡红公子”却被翻译成了“green boy”,怡红院也被翻译成了“Court of Gteen Delight”(怡绿院)。在英语世界里,贾宝玉被“去红”,成了绿小子。

  原来,“red”这个单词在西方文化里代表着贬义,是火、血腥的联想,象征着残暴、流血搏杀,与暴力、淫荡、危险有关,如:a red waste of hisyouth(放浪形骸而虚度的青春);red activities(左派激进主义活动);a 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等。所以,红色在西方人看来是一种凶色。

  为了不让西方读者把宝玉误解为一个激进分子或浪荡公子,翻译家霍克斯做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胆举措,给贾宝玉“去红”。他认为中文中“红色”的引申义和英文中“金黄色”和“绿色”的引申义相同,于是,西方版的贾宝玉便失去了红色这个标志色。

  贾宝玉“变色”也有其一定的理由,因为“green”这个词在西方文化里常常引申为“幼稚的、无生活经验的、新鲜的”,如:green hand(新手、没有经验的人);in the green(血气方刚)等。美国艺术心理学教授鲁道夫·阿思海姆说:“绿色唤起自然的、爽快的想法。”所以,宝玉成了“greenboy”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观察西方文化的现实后,我们就会发现,宝玉“由红变绿”之后的“green boy”让人非常惊讶!西方人通常理解的“green boy”是一个幼稚、软弱无力和单纯的男孩,这种幼稚、可爱的形象和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大相径庭。

  曹雪芹把宝玉的标志色定为红色,是在强调宝玉尊重和欣赏女性这一点,而西方版宝玉的特征则完全没有了尊重、欣赏女性的一面,他不再是“把心使碎”的宝哥哥,而是懵懵懂懂的宝弟弟,和林妹妹的恋爱似乎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翻版,和中国古典的宝黛爱恋完全不同。

  宝玉说过:“我不过挨了几下打,她们就如此怜惜悲感,假如我一时遭殃横死,她们还不知道如何的悲感,得她们这样,我便是死了,一生事业,尽付东流,也无足叹惜了。”如今,西方版的宝玉成了一个幼稚的绿孩子,大家有何感想呢?

  编辑/蔡元元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