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亲历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基层普选

时间:2023/11/9 作者: 钟山风雨 热度: 14380
1949年,在废除保甲建村的基础上,庄莲镇(即现在的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划分成渡村、采莲、石舍3个乡,由各村选出农民代表,以乡为单位,召开农民代表大会,用“豆选”的方法选出乡(镇)行政委员会。得票多者为乡(镇)长,次则为副乡(镇)长,委员若干人。1953年《选举法》颁布后,县乡实行普选。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除依法剥夺政治权利者外),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乡(镇)人民代表,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乡(镇)长、副乡(镇)长和行政委员(县人民代表由乡(镇)人民代表选举产生)。笔者是石舍乡人,亲历了石舍乡首届基层选举。

  震泽县横泾区石舍乡(即现在临湖镇石舍、陆舍、灵湖3个村的范畴)有石北、石南、顾家、东陆、西陆、柳舍、吴舍、西塘、塘桥、舍上10个行政村,94个行政小组,1437户,总人口5933人,其中农业人口5670人,非农人口263人;在家人口5718人,外出人口215人。全乡有可耕地11208亩,其中水旱田10190亩,荡田81亩,旱地497亩。石舍乡是横泾区唯一没有集镇的乡,乡政府驻在石北村石寿生的民宅内。

  1953年7月进行普选,选举期间,乡成立选举领导小组,组长是乡长孙全福(亦是新建立的乡党支部书记,共6名党员,其中3名正式党员,3名候补党员)下设选举办公室。区设有选举法庭,派一名女同志周华驻石舍乡审判员,仲裁选举纠纷事宜。选举十分隆重,广大群众欢欣鼓舞,热烈参与,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思想十分强烈。农村刚经过“土地改革”、“发土地证”,看到了共产党代表广大贫苦农民的利益,干群关系融洽,一呼百应。“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代表了群众的心声。说国民党时期“乡长是买田造屋,保长是吃鱼吃肉,甲长是奔南走北”;现在“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把选举看作政治上翻身做主的标志,有的选民将第一次发的“选民证”慎重保管好,作为公民身份的象征。

  经过宣传发动,人口普查,选民登记,全乡共有1422户,5349人,其中男2558人,女2791人;18岁以上有选举权的3104人,其中男1409人,女1695人;18岁以下还未满选举年龄的2245人,其中男1147人,女1098人;外出人口451人,其中男335人,女116人,也是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在查实人口基础上,选民登记,发选民证,划分选区,编定选民小组,设立投票站,进行选举。一般以50~90户划为一个选区,一个行政村划为2~3个选区,每个选区选出1~2名代表,全乡共选出乡人民代表49名,其中男性43名,女性6名。

  人民代表产生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正副乡长,乡行政委员。会场正中贴了毛泽东像,由两张“八仙桌”并成主席台,屋内拉满纸质的三角彩色旗,从群众家里借来长凳,将会场布置得漂漂亮亮。各村敲锣打鼓将代表送到乡里,有的代表胸前还挂着大红花,到处都是喜气洋洋。推选孙全福、陆永财、陈俊才、陈凤良、张明甫5人组成大会主席团,由孙全福、陆永财担任大会正副主席。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了乡长、副乡长,由15名行政委员组成新一届石舍乡人民政府。

  乡长,孙全福,复员军人,是部队中入党的老班长,第一副乡长陈俊才,第二副乡长陆德福。当时学习苏联,职务上分第一、第二。

  下设6个委员会,处理乡政府日常工作,委员会主任由行政委员兼,各村配设相应的委员,开展工作。

  生产建设委员会,主任陈凤良,乡农会主任,设副主任2人,委员15人,大部分是各村农会主任。

  治安保卫委员会,主任杨振刚,乡民兵指导员,设副主任2人,委员12名,大部分是各村治保主任。

  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由乡长孙全福兼;第一副主任柳兆,乡民兵中队长;第二副主任陆永财,副中队长;委员17人,大部分是各村民兵分队长。

  民政财粮委员会,主任由第一副乡长陈俊才兼,设副主任3人,委员16人。

  文教卫生委员会,主任石年范,乡民校校长,设副主任3人,委员15人。

  调解委员会,主任钱秀英,乡妇女主任,设副主任2人,委员17人,大部分是各村妇女主任。

  各委员会的干部,乡级称主任,村级称委员。当选的乡长、副乡长全县选举结束后,由县人民政府统一颁发任命通知书。

  当时小乡干部的待遇,各乡有3~4名享受半供给制补贴(开始每人每月60斤大米),主要是乡长、农会主任、民兵中队长或财粮委员,其余乡、村干部没有补贴是尽义务的。每月区政府拨给乡政府少量办公费,用于购买少量纸张和晚上点灯用的火油等。乡政府没有其他收入,乡政府开会与会人员都是中午回家吃饭,没有误工伙食补贴,开人代会亦如此。只有到县、区开会才供应吃大锅饭,自带被头睡大通铺。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做义工,吃自己的饭为人民服务。

  当时干部生活是清苦,思想是乐观,工作是积极的。主要坚信共产主义信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思想上,努力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向往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的幸福生活。组织上,坚信共产党的领导,事事处处维护党的权威,无条件服从组织领导。“通不通,三分钟”、“革命干部像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努力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工作上,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群众疾苦,处处为群众着想,维护群众利益,干群关系融洽。当时的干部思想比较单纯,对个人财富看得比较轻,很少计较个人得失。即使家中揭不开锅,仍朝气蓬勃努力工作。用现在的眼光看,是“一根筋”、“脑子进水”,但的确当时干部“淡泊名利”思想是主流,干部之间“赤诚相待”相处愉快。

  回首往事,当年的行政委员有的成了“三五牌”(50年代参加工作,50多岁退休,退休时50来元工资)公务员;有的在“困难时期”“为国分忧”下放回了农村;有的一直坚守在农村第一线;也有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浪淘沙”被淘汰了。笔者从石舍乡走出去,退休后“告老还乡”回到原地。一晃60多年过去了,当年选出的首届15名乡行政委员,至今仅剩下我一人了;当年的乡人民代表,健在的已寥寥无几,都先后“走”了,感慨颇多。将我所经历的新中国首次普选和当时保存的一些资料整理出来,以告慰同仁,也给这段岁月留点记忆。

  (责任编辑:巫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