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百岁郎才宋宝罗

时间:2023/11/9 作者: 钟山风雨 热度: 15899
丁邦元

  

  

  百岁耆宿宋宝罗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的名声显赫,有江南盖叫天之美称。另外,他还有一个头衔叫“公鸡宋”,这是文艺界送给宋宝罗的雅号。因为他才华横溢,不仅京剧唱的好,深得观众的赞美,而且书画、印章的造诣很深,他画的大公鸡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雄鸡一唱天下白”,当年毛泽东看了他画的大公鸡以后即以此句叫他题为落款,从此,他画的大公鸡扬名海内外。

  梨园世家 雏鹰展翅

  宋宝罗1916年10月出生于北京一个梨园世家,他从小聪明好玩,在家庭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其父母都是京剧名流,其父宋永珍是有名的旦角,其母是著名的丑角演员。大哥宋紫君是位好琴师,二哥宋益俊、三哥宋益增都是北京“群益社”的好苗子。

  学戏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要从小打基础。6岁时宋宝罗开始唱戏,在师父的严格要求下,进步很快,不仅记得住台词,还学会了《黄金台》等不少戏曲。经过一年的调教,天赋加上勤奋,7岁时他就开始登台演出。出神入化的表演,得到戏迷的追捧和赞美,小小年纪演戏像模像样,无论唱腔、扮相、武打都很到位。他为冯玉祥将军演京剧《击鼓骂曹》,冯将军及夫人看了赞叹不已,还赏了他两块大洋,见他不过稚龄又抓了一把花生给他。

  童伶生涯中最尴尬的一次,莫过于唱《洪羊洞》时的一段经历。他演身患重病还心忧国家的杨六郎,上场后唱慢板,正悠着唱,尿意来了。年龄小憋不住呀,急得浑身哆嗦。底下观众还以为是演入神了,连连叫好:

  “好!太好啦!”

  “您瞧瞧,还抖上了!——这小演员真行,浑身是戏啊!”

  刚开始,好在还能用右手按着肚子忍着,结果唱到第三句必须左手换到右手,这一下再也熬不住了。行头、靴子,别提了,水淹七军。观众全笑翻了,那场乐呀——小六郎恨不得找个缝钻进去!

  有人说,当年这个小少年,可称得京津地区的秀兰·邓波儿:表演好,人小鬼大。

  8岁时他与孟小冬等名角同台演出,被称为京剧“小神童”,是当时团里台柱子,能独当一面。小小年纪的他过早地成熟,竟然挑起了大梁,15岁时组建京剧团,自当小老板,跑码头闯江湖,唱到哪里红到哪里。年轻气盛的他,不分昼夜演出,终于因劳累过度喉咙发生倒嗓,这是演员的致命伤,只得忍痛暂时告别心爱的舞台。

  书画结缘 多才多艺

  倒嗓的宋宝罗却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的一生好像与艺术结下不解之缘,演戏不成,移情书画,当时的一些社会名流都是他的朋友,不少书画名人都喜欢看他演戏,与他交友,因而结识了不少书画大家,他曾向齐白石、张大千、陈半丁、于非音等名家学习绘画,拜他们为师,吸取书画艺术精髓,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书画艺术风格。在这些名家的指导和帮助下,他的绘画水平大有长进。齐白石喜欢画剔透游动的大虾,张大千喜欢画山水,他却喜欢画威武雄壮的大公鸡。名家称他画的公鸡形象丰满,意蕴神似。经过刻苦钻研和虚心学习,他的绘画水平日趋成熟,曾与享誉中外的大画家徐悲鸿合作过国画《春回大地》。

  宋宝罗为人非常爽直,只要你开口向他索画,决不会让你空手而回。即使是陌生的朋友,也是如此。曾有人多次向他索画,后来才知,原来此人将他的画卖给拍卖行。更有甚者,竟然既偷画又偷钱,之后,这个偷画贼又将他贴在门口的警告字条偷入囊中,真是胆大包天。他叹了一口气,之后也就一笑了之。我们的大艺术家把一切都看得很淡定。

  此外,他的篆刻治印水平也甚是了得,他曾给周佛海、徐悲鸿、张大千等名人治过印。可见他的刀下功夫已到日臻成熟的境界。

  倒嗓期间,他的才艺突飞猛进,成为集篆刻、书画一身的京剧演员,而且成就非凡,深得同行及艺术界的称赞。但他决没有忘记自己为京剧而献身的宿愿。在学习绘画、篆刻艺术的同时,注重嗓子的保养和训练,吊嗓子、背台词、劈腿练功仍是他每天必修的功课。当他20多岁时,嗓子又奇迹般地好转,他重新出山后,成为京剧舞台一大新闻。当时他已与京剧界的名流梅兰芳、周信芳、金少山、程砚秋等大牌明星齐名,都是红极一时的京剧演员,他经常与他们同台演出,成为京剧界的黄金搭档。

  30岁时年轻有为的他,担任武汉大舞台的总经理,一面潜心钻研京剧艺术,一面担任剧团的领导工作,施展他的艺术才华和管理才能。

  京剧艺术是中国的国粹,也是最受老百姓喜爱的剧种,政界的要员也对它情有独钟。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他名气大,蒋介石、宋美龄等政界要人,曾专门请他唱堂会。虽说他不愿意,迫于压力却往往不得已应邀前去。

  边唱边画 独门绝技

  新中国成立后,京剧艺术在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重新焕发了青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毛泽东,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京剧名演员,并且观看他们演出。毛泽东也是京剧迷,他与京剧界的梅兰芳、周信芳、谭富英等人都非常熟。

  毛泽东对宋宝罗的演出似乎特别钟爱,曾说宋宝罗演唱悲凉委婉,如泣如诉,情真意切,情感丰富,使听众容易与剧情产生共鸣。因而他曾数十次夜看宋宝罗演唱京剧。

  1962年冬天,雪后的西子湖畔分外妖娆。毛泽东来到浙江杭州,住在西子湖畔的一家宾馆里。办公之余,他突然想起京剧演员宋宝罗,于是叫人将宋宝罗请来。宋宝罗为他演出了自编自导自演的京剧《朱耷卖画》。这场戏对演员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唱做念打功夫一应俱全,而且还要演员在演出中边唱边作画,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及绘画水平是不行的。宋宝罗演出时,毛泽东看得非常认真,有时还打着节拍。当宋宝罗一面唱戏一面作画时,毛泽东来了兴趣,大概是好奇要看看宋宝罗作的什么画。老人家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走到宋宝罗的身边,看他如何运墨走笔。毛泽东边看边点头。而宋宝罗却丝毫不知他的“听众”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座位,他的全部心神贯注于笔下,一会儿功夫,一只威武雄壮的大公鸡画好了,这只大公鸡立于石上,杏眼圆睁,引吭高歌,仿佛能听见它清脆嘹亮的歌喉。

  毛泽东看了大为赞赏,用浓重的湖南话说:“落笔很准,画的不错,落款就叫‘雄鸡一唱天下白。”宋宝罗立刻提笔在画作上写下这款题辞。而这幅画宋宝罗将它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非常高兴,将它珍藏于中南海。

  从此,宋宝罗画大公鸡出了名。其时画坛上有这样的评价:黄胄的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宋宝罗的鸡。

  2005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我们又一次见到这位鹤发童颜白须飘飘的老人。他一面唱戏一面作画的绝活儿,又一次得到观众热烈的掌声。

  从1958到1963年,宋宝罗前后共为毛泽东演出过46场京戏,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宋宝罗的喜爱程度。

  宋宝罗的爱女叫宋飞鸿,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和教诲,对京剧情有独钟。她的书法和绘画也十分了得,能在舞台上一边唱一边写,继承了父亲边唱边画的独门绝技。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父女俩同根同好,一脉相承。

  采访宋老 喜得赠画

  1986年,宋宝罗应邀到扬州演出。在友人的引见下,我与他得以会面。当时他已经是70多岁的老艺术家,我还是一个青年小伙,当我得知他的传奇经历后,便准备写一篇《宋宝罗传奇》的文章。

  采访结束后,我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中的磨难和坎坷,更敬佩他的为人和品格。当我向他告别时,这位童心未泯的老艺术家却说:“且慢!”我以为还有什么话要补充。他却从包中变魔术似的拿出笔墨颜料和宣纸,然后铺在桌上。只见他不动声色,边哼着京剧调门边作画。只一会儿功夫,那灵活的手腕在纸上飞舞,大约四五分钟的时间,就画好了一公一母两只活蹦活跳的鸡。两只鸡神情昂然,卧于石上,像在遥望着东方的日出。这神来之笔让我惊呆了。然后他落款“邦元同志教正”,双手递给我,说:“送给你,请批评指正。”我受宠若惊,恭恭敬敬接过这幅画,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连说:“不敢当,太谢谢了。”

  一个月后,我写的《宋宝罗传奇》一文在《银幕与舞台》杂志上刊登出来了。我急忙将这期杂志寄给了他。一个多星期后,我又意外收到宋宝罗给我的一封挂号信。拆开一看,是一张当年他为毛泽东演唱《朱耷卖画》时毛泽东特别欣赏的《大公鸡》,这只公鸡神情威武,后羽毛刚劲腾起,昂着头,张嘴啼鸣,杏眼圆瞪,仿佛能听到那清脆嘹亮的报晓声。我爱人看后随意说:“怕要值一万元吧。”我说:“财迷鬼,十万元也不卖。”信中还有一封宋宝罗亲笔写给我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

  邦元兄,您好:

  久未写信问候,您身体好吗,工作一定很忙吧?您寄给我的银幕与舞台我收到了,前还由邱玉成兄寄给我一本,这本书影响很大,天津、沈阳、青岛等地,都有不少人来信要画。另外也多添了不少麻烦,哈哈。

  昨天剧团里来电话,说寄来10元稿费,这笔稿费我怎么能收呢?您也太客气了。

  近来我身体很好,也没有演出任务,每天画画刻刻,寄上近作一付请作纪念。

  下次来信写

  杭州新朝晖新村二小区高知楼302室

  电话84274

  此请

  刻安

  弟宋宝罗

  3月31日

  目前,这两张画依然珍藏于家中。有人出高价欲购一只大公鸡被我婉言谢绝。只有当好友一再请求,我才将它们拿出来供其欣赏。因为这是我与宋宝罗友谊的象征。

  笑对坎坷 欢度晚年

  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宋宝罗也未能幸免。戴高帽子、“坐喷气式飞机”批斗,是家常便饭。起初的罪名是“三名三高”、“反动权威”,后逐步升级,反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面对无休止的斗争批判,他泰然处之。当时,连毛泽东让他题写的“雄鸡一唱天下白”的画也成为大毒草。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当时受到毛泽东赞扬的“大公鸡”也成为大毒草,他为毛泽东唱戏也被说成是将毒放到毛泽东身边,为蒋介石唱戏、为周佛海治印,则更是罪加一等,被关入“牛棚”。

  1967年,造反派在南京图书馆发现了一张旧报纸。头条是蒋介石在舞台上和宋宝罗握手的照片。照片上还有宋美龄、何应钦、陈诚和马歇尔。那是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一场表演,蒋介石亲往观看。这下可不得了,一系列“大帽子”戴在他头上:“蒋介石的孝子贤孙”“历史反革命”“反动文人”等等,当时他有泪只往心里流。

  好多夜晚,灯昏如豆,宋宝罗躺在木箱子上,透过破漏的屋顶看着天,无数次地想:要不,算了。夜色浓厚如许。支撑他的唯一信念是对党的信任:“我没做过坏事,党一定会查清楚!”

  1970年夏天,毛泽东再一次来到了西子湖畔。当时林彪死党陈励耘把持着浙江的大权。当他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主席突然想起当年在这里听过宋宝罗的许多京剧,对这位京剧演员很为关心,问道:“宋宝罗情况怎么样?”陈励耘装腔作势故作不知,毛泽东很生气地说:“就是那个唱老生会画大公鸡的。”这下陈励耘慌了,支支吾吾地说:“他有历史问题,给大汉奸治过印。”毛泽东说:“他是手艺人,给谁治印都可以啊。”陈励耘又说:“他为蒋介石演过戏,握手合影过。”毛泽东说:“这有什么,那时是蒋介石的天下,叫他去演出,他敢不去吗?我也请他唱过戏,那我也要批判了。”这下说的陈励耘哑口无言。

  在毛泽东的过问下,宋宝罗终于从牛棚里解放出来,强加在他身上的那些罪名,也随之烟消云散。挣脱了精神桎梏的宋宝罗非常振奋,精神状态极好。他又生龙活虎的活跃在京剧舞台上,为广大戏迷唱戏,将精神大餐献给社会。

  虽然经过文革的折磨,但他对生活的信念、理想的追求,始终没有泯灭。年已六十的他依然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仿佛青春又回到他的身上。赈灾助残公益事业,他热情支持,慷慨解囊,体现了一个老艺术家宽大仁慈急公好义的心肠。

  宋宝罗晚年潜心于艺术的追求和享受。虽然由于年高,他的篆刻已经封刀。但仍然纵情于书画,每天徜徉于书画之中,其乐无穷。他说这也是他长寿的秘密,因为从事书画的人必须悬腕,磨墨,心要平静专注,这对疏动血脉,活动关节,大有裨益,一些烦心事,心中的苦恼会丢到九霄云外。每日书画两三个小时,是他长寿的良药。

  目前他已是一百岁的大寿星,吃得下、睡得着,眼力好,肠道好,连老年人的心血管毛病都没有,是全国少见的健康老人。他总结了长寿的秘密是:心静如水淡泊名利,做到有心与无心。“没心没肺”是这位笑对人生坎坷的百岁老人提及最多的养生之道,简简单单、看似玩笑的话语体现出的却是老人豁达的心胸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责任编辑:顾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