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公众的印象中,蔡元培是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而广为人知的,他一生著作等身,在其300余万字的《蔡元培全集》(共18卷,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中,收录他创作的小说只有一篇——《新年梦》(《蔡元培全集》第1卷,422—436页)。文艺评论家认为:该小说内容新鲜奇特,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政治价值,见证了110年前蔡元培的政治理想。
蔡元培的小说《新年梦》共9000余字,1904年2月17日(光绪三十年正月初二)开始在《俄事警闻》(1904年2月26日改名为《警钟日报》——笔者注)分六期连载。
小说开头是这样的:“公喜!公喜!新年了,到新世界了,真可喜!真可喜!这两句话,是一个支那人(原文如此——编者注)自号‘中国一民的,在甲辰年正月初一日午前六点钟,从床上跳起来对他的朋友说的。”
甲辰年即1904年,“中国一民”是小说的主人公,全文以其梦游观感为主体展开叙述。
“中国一民”是蔡元培的代言人
小说对“中国一民”有明确交代,“原来那人是江南富家子弟,他自幼性情有点孤怪,读书之外,喜学工艺,内地的木工、铁工都是旧法,无所不学,一学就会”,“到十六岁时,……跑到通商口岸作工度日,兼学英、法、德三国文字。……他又学了点西人的普通学,学了点西人的工艺,就要游历外国”。“中国一民”先后游历美国、法国、德国和英吉利、意大利、瑞士等国,还到俄国考察,从西伯利亚回到东三省,由北到南,“循着几条河流,一处一处的考察过了,又回到从初次出发的通商场”。
由此可见,“中国一民”是一位重视实学的读书人,对中国和西方有较深了解,懂得时代风气和时代潮流,如小说里所说:“他是最爱平等、爱自由的人。”
蔡元培把小说主人公取名“中国一民”是有寓意的,他其实是蔡元培的代言人。“中国一民”典出《礼运》篇:“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1902年,蔡元培在爱国学社时,主张“劳工神圣”,曾自号“民友”。1904年主编《警钟日报》时,觉得“吾一民耳,何谓民友”,故取“周余黎民,靡有孑遗”(《诗经·大雅·云汉》)之意,号曰“孑民”,意为自己只是一位黎民百姓。《新年梦》写道,“那时此人已经三十多岁了”,这些梦想实现的那一天,“恰恰选着后一个甲辰年的正月初一,这位‘中国一民先生已经九十多岁了”。蔡元培写这篇小说时36岁,一个甲子之后,蔡元培也“九十多岁”,这与“中国一民”的年龄也完全相符。
蔡元培的《新年梦》以“中国一民”为主人公,个中隐含着他自己的政治理想。
具有幻想色彩的《新年梦》
《新年梦》又是一个怎样的梦呢?
第一,“家人”要变为“国人”、“世界人”。“中国一民”认为人类不能胜自然,“是因为地球上一国一国的分了,各要贪自己国里的便宜。国与国的交涉,把人的力量都縻费掉了。……一国中,又是一家一家的分了,各要顾自己家里的便宜,把人的力量都縻费掉了”。由于国人尚无国民意识,“有家没有国”,“连那自己土地都送给别人作战场都不管”,“中国人真厚脸皮!”于是他“长吁短叹”,认为“要是有一天,从家人进一步到成了国人的资格,或者有一天,从国人再进一步成了世界人的资格,有一番新局面,才可以有个新纪念啊!”
第二,主张改造中国。如何由“家人”成为“国人”,进而成为“世界人”?首先必须“好好造起一个国来才好”。但是当时的政府“竟依着一两个人的主意,算做我们多数人的主意,这仿佛一个店铺,被一个冒充管账的人,私造印章,把货物盗卖给别人”。于是,“我们一定要有实力,把这冒充管账的逐了,还要与取货的评理。评理不下来,就要开战”。“中国一民”认为要“把冒充管账的逐了”,指的是要推翻对内专制、对外屈从的清政府;“与取货的评理”、“开战”,就是与列强进行斗争,实现民族独立。
第三,建立万国公法裁判所。侵略中国的各国海军被中国击败、租界收回以后,外国人“由俄、美两国介绍,与我们议和约”。“中国一民”认为:“我们虽然战胜,但并不是借此占便宜,趁着各国军备零落的时候,就提出弭兵会的宗旨来。”为解决国际间纠纷,“请设一个万国公法裁判所,练世界军若干队。裁判员与军人皆按各国人口派定。国中除警察兵外,不得别设军备,两国有龃龉的事,悉由裁判所公断。有不从的,用世界军打他”,“从此各国竟没有战事了”。
第四,倡导世界大同。因为各国没有战事,“所以文明的事业达到极顶”,“那中国人的康乐,自然更高几倍了”。“中国一民”提出废除姓氏、家庭、婚姻、法律,统一语言、文字,“那时候没有什么姓名,都用号数编的。没有君臣的名目,办事到很有条理,没有推诿的模糊的。没有父子的名目,小的到统统有人教他;老的统统有人养他;病的统统有人医他。没有夫妇的名目,两个人合意了,光明正大的在公园里订定,应着时候到配偶室去。……后来竟没有人犯的,竟把这种律例废掉了,裁判所也撤了。……一国的语言统统画一了;那时候造了一种新字,又可拼音,又可意会,一学就会,记的是顶新的学理,顶美的风俗”。这种景象真美,类似《礼运》中描绘的“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第五,建立胜自然会。“中国一民”期望世界统一之后,“大家商量开一个大会,把这些国都消灭了,把那个虚设的万国公法裁判所、世界军也废掉了,立一个胜自然会”。“因为人类没有互相斗争的事了,大家协力的同自然斗争,要叫雨晴寒暑都听人类指使,更要排驭空气,到星球上去殖民,这才叫地球上人类竞争心的归宿呢”。其时,世界大同,人类转而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进而开发其他星球。110年前,在古老帝国的黄昏时刻,蔡元培竟能作如此美好的想象,让人几乎不能相信!endprint
蔡元培《新年梦》里所揭示的这些理想,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具有理想国的幻想色彩,这在客观上也受制于当时深刻的民族危机和复杂的社会背景。
鲜明的时代局限性
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破产,刺激着有志之士对社会改良的新认识。当时,从西方陆续传入各种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其中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思想敏锐者的注意。
蔡元培认为,各种思想当时之所以能在中国产生,是因为“吾人对现在国家之组织,断不能云满意,于是学者倡无政府主义,欲破坏政府之组织”(蔡元培《在清华学校高等科演说词》)。蔡元培出于反清革命、救亡图存的愿望,也学习研究西方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和理论,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潮、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的“共产主义互助论”,以及中国古代大同理想等影响。他后来回忆说,“是时西洋社会主义家,废财产、废婚姻之说,已流入中国。孑民亦深信之,曾于《警钟》(实是《俄事警闻》,系蔡元培记忆有误——笔者注)中揭《新年梦》小说以见意”。(黄世晖《蔡孑民先生传略》)蔡元培1906年曾写过《记绍兴志学会三大愿》一文,表示“愿天下无贫人”、“愿天下无病人”、“愿天下无恶人”的愿望,这也是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现。
因受无政府主义影响,蔡元培也一度指望用暴动和暗杀等激进方式,“自三十六岁以后,我已决意参加革命工作,觉得革命只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在爱国学社中竭力助成军事训练,算是预备下暴动的种子。又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学,预备下暗杀的种子”(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蔡元培说的“三十六岁以后”参加革命,指的是他1902年相继成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1904年组织成立光复会,次年加入同盟会。为表示对清政府不满,蔡元培在创办《俄事警闻》时,报纸就以干支纪年方法以取代清朝年号,下面再注西历。《新年梦》所采用的纪年法,用的也是干支“甲辰年”。
后来,蔡元培对于小说《新年梦》中所信仰的“废财产、废婚姻”的无政府社会主义和“西洋社会主义”,有过反思。蔡元培谈到,当年在上海与他一道信仰“西洋社会主义”的一些革命党人,自己没有一文钱积蓄却不肯踏实工作,专门抢夺别人财产供自己挥霍,美其名曰“此本公物也”。蔡元培为此感慨道:“此等主义,非世界大多数人承认后,决难实行,故传播此等主义者,万不可自失信用。……必有一介不苟取之义,而后可以言共产;必有坐怀不乱之操,而后可以言废婚姻。”(黄世晖《蔡孑民先生传略》)可见,蔡元培后来也意识到,自己当时的这些思想是有明显局限性的。
在蔡元培《新年梦》发表前后,也有清末知识精英创作过一些“乌托邦”小说,把民族国家的重构倾注在对“新中国”和“新世界”的想象上。梁启超在1902年创作《新中国未来记》(只完成5回,未完篇),选择60年后的正月初一为叙述起点,以孔觉民回溯《中国近六十年史》拉开帷幕。陈天华于1905年创作《狮子吼》,时间节点是中国人民举行“光复五十年纪念会”,构拟了一个“世外的桃源、文明的雏本”的“民权村”,后因其蹈海自尽而停笔。1910年,陆士谔出版《新中国》(又名《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国》),以“宣统二年正月初一日”为起点,想象40年后新中国“非他邦人所及得上”。
这些小说与蔡元培的《新年梦》一样,都属一厢情愿的书斋浪漫,具有鲜明的时代局限性。然而,个中所折射的对民族兴衰的忧患意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自由、平等、幸福等民主追求,以及坚信“睡狮”定变“醒狮”乃至成为世界强国的“中国梦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政治启蒙作用,也为我们留下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探索民主革命、祈盼民族复兴、追求人类和谐的思想轨迹。
(责任编辑:巫勇)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