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公主是宋仁宗的第一个孩子,自然会受到他的偏宠。福寿安康,她的名号也被赋予最隆重的祝祷,仿佛天下盛景都该簇拥这颗掌上明珠。
她也不负所望,明媚可人,纯孝知礼,多少英年才俊为她倾心。她有足够的资本骄傲,若能看上那人便交谈几句,若是瞧不上,自会婉言相拒。在最无拘无束的少女时光里,每一缕微芒都是甜的,梁怀吉便是站在微芒中央的那个人。
恰值豆蔻年华,梁怀吉成为她的随身内侍。宋朝重文轻武,即便是身世低微的宦臣也受过诗词歌赋的熏陶。梁怀吉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学识渊博,谦和有礼,谈吐得体,面上总带着亲和的笑,与话本上温润如玉的白衣公子并无二致。
相处日久,她喜欢他静水流深的气度,不自觉地把心事说给他听,甚至包括自己倾慕哪家公子,毫无避讳之意。他也从不因身份差距推远她,而是报以同样的真心,像兄长,也像知己。
青梅竹马的时光恬静平和,又坐拥父母的万千宠爱,她沉醉得忘乎所以,都快忽略了皇室中人的逼仄处境。身为大宋的长公主,她又怎能真正随心所欲。
白驹过隙间,她已记不清自己拒绝了多少桩姻缘,为所谓的真情据理力争。尽管她也明白,公主有无可逃避的家国责任,与朝堂权衡相比,自己坚持的那点真情显得幼稚可笑。
渐渐地,她的心终于覆满冰雪,再不像年少时那般滚烫。幸而还有梁怀吉陪在她身边,在她痛苦挣扎时如乔木相护,用并不繁盛的枝叶为她抵挡俗世的风霜雨雪。在漫长难熬的宫闱生涯中,密不透风的高墙隔断了她所有情思,唯有梁怀吉的守护如同火光,虽细如尘埃却在两人心底迅速蔓延。
她心底隐秘的柔情反复缠绕,有时会跳出惊世骇俗的想法:公主如何?宦臣又如何?他们之间为何不能有纯粹的男女之情?俗世流言她不怕,情愿挣脱这繁华枷锁,博个亮堂堂的自由。
她愈发亲近梁怀吉,甚至偶尔会主动下厨给他熬一碗羹汤。梁怀吉最初只当她是借此排遣心中郁结,可久而久之还是察觉到了不妥。她望向自己的目光愈发热切和迷恋,那不是知己间该有的眼神。
他不敢深想,只是在她又一次为自己拭汗时避退几步,正色道:“公主,不可。”
她怔了怔,神色如星火隕落,在漫天飞雪中脚步虚浮地离开。
日子一如既往,至少在外人眼中,他们依旧是亲密无间的主仆。只有他们心知肚明,彼此间已隔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
嘉祐二年,她被晋封为兖国公主。册封典礼上箫鼓鼎沸,心却是冰冷的—她被仁宗指婚给国舅之子李玮。仁宗为了弥补对生母李宸妃的亏欠,遂事事迁就国舅,如今竟要将最宠爱的女儿拱手相送。
李玮木讷愚钝,其貌不扬,与她所倾慕的君子模样相去甚远。她在几番情绪崩溃后,终于接受了现实。但她的痛苦、愤恨、不甘全都化作更炽热的情感,似悄然迸发的火焰,很快便以迅雷之势吞没了她和梁怀吉。
她不顾世人指点,将梁怀吉带往新婚府邸,对李玮却冷若冰霜。她的告白一次比一次热烈,听得梁怀吉心如刀割,一寸寸疼到骨子里。那是她最后的情感寄托,他不忍毁掉,却也不敢回应,只能任由那不大不小的火焰在心底燃烧。
“宦臣愧不敢当”成了梁怀吉在她面前的口头禅。听久了,便渐渐没了最初的心痛,她忽然笑起来,走过去望着他的眼睛,“我知道我的心就好。”是啊,我倾慕你与身份地位无关,虽然我们不能在世人的祝福下结成眷属,但看到你的每一刻都是我莫大的欢喜。
放下心结后,他们望月对酌,相视而笑,心头一片清明。可这一幕恰好被李玮的母亲瞧见了。
李母本就是市井妇人,盛怒之下更是不顾礼数,推门而入后便同福康厮打起来,辱骂之声不堪入耳。种种委屈涌上心头,福康夺门而出,驾着马车奔至皇宫,泣不成声地拍打宫门。
皇宫门禁森严,仁宗纵使再宠爱她,也不得不顾及群臣谏言。他斥责了李玮几句,又对福康好言相劝,最后仍将她送回了府邸。
可这次她再也不肯妥协,发疯般地反抗。福康公主与宦臣梁怀吉的流言在坊间肆虐,为了维护皇家威严,仁宗只好让她回宫,但是褫夺了她的封号,又将梁怀吉发配到洛阳守皇陵。
她嘶喊、投缳、纵火,干了一件又一件有悖公主身份的荒唐事。人人都道她疯了,她恍若未闻,只是怔怔地落泪,用沙哑的声音一遍遍地说:“我要梁怀吉。”
仁宗终是不忍,遂将梁怀吉调回她身旁。宫人叹道:这大概是公主最好的结局了。
可伤痕就算痊愈了也会留疤,那些痛苦不堪的过往让她失去了安全感,她再也不是那个明媚骄傲的公主,总是一副惴惴不安的模样。每当仁宗试图劝说她回府邸,她便会浑身发抖地低吼:“我不要!”仁宗只好作罢,放任她像出嫁前那样,和梁怀吉朝夕相处。
数月后,李玮的兄长以其弟不堪配公主为由,上书请求和离,仁宗允。
她从此安静下来,不哭也不闹,只是微笑着坐在梁怀吉身旁,看日落日升、花开花谢。大多时候,他们相对无言,情意却在心底开出明亮的花朵。春去秋来,日子安稳得如静水流深。
如此过了八年,福康公主逝于宫中,年仅三十三岁。
没有人知晓梁怀吉的后来,史册仅用轻轻一笔便淡去了这段悲欢离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