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手扎
情爱不受控制,却被枷锁锁住了心。当他的爱成为她的负累,她却不知何去何从。他的笑仿佛在耳畔,却又飘得很远。他曾允她会珍爱她,呵护她。她这般为他着想,见一面也不为过吧?可她还是走了,她连悲伤的意义似乎都没有了。
冯小青本是广陵世家女子,祖上曾为大明基业立下赫赫战功。但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夺位,冯小青父亲因曾是建文帝臣子被株连全族。年方及笄的冯小青当时恰随一远房亲戚杨夫人外出,幸免于难,慌乱中她随杨夫人逃到了杭州。此地恰巧有一与冯父相识的本家员外,得知冯家遭此变故,便收留她在府中。
一夕之间,命运陡转,从富家千金沦为寄人篱下的孤女,冯小青接受不了这巨大落差,整日沉浸在悲伤里。
元宵节,热闹非凡,只冯小青一人在屋内思念亲人。杨夫人见她郁郁寡欢,便拉她一起去街上看花灯。
一排排花灯整整齐齐地挂着,映得夜色无比闪耀。她的目光忽然被灯笼上的灯谜给吸引了:话雨巴山旧有家,逢人流泪说天涯,红颜为伴三更雨,不断愁肠并落花。
她想到自己身如浮萍,孤苦无依,不由得悲从中来。那一刻的她,若梨花带雨,楚楚动人。一俊俏公子长身玉立,见此情景,只觉得整个心都被拽紧了。这公子正是冯家大少爷冯通。
冯小青用手帕拭了眼泪,正欲离开,冯通才慌忙醒转,恭身问道:“小姐可是猜出了这灯谜?”冯小青莞尔一笑:“可是红烛?”冯通拊掌大赞:“小姐真是聪明!”
一场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屋外梅花开得正是妖娆,冷冽的香气若有若无地散开。冯小青拿着器皿,采了梅树上的雪,准备煮茶用。冯通也来到院子里赏梅,两人巧遇之下互相问候,竟聊得十分投机。自那以后,冯通便常去找小青,两人煮雪烹茶,谈天说地,渐渐互生情愫。
冯通决意要纳冯小青为妾,并将此事告知了父亲,冯父想着冯通原配崔氏三年无子,也就同意了。
冯通立即将此事告知了冯小青。冯小青极为喜悦,甚至想得很长远,他们会添几个儿女,等到儿女们长大了,他们还会在一起,如此一生,该有多惬意。
崔氏却非常不高兴。婚后的日子里,冯通待冯小青极好,什么都第一个想着她,这让崔氏恼怒不已,时常找冯小青的麻烦,然后大骂一通。
冯通为无力保护心爱的女子而愧疚。冯小青不仅不怪,反而安慰他。他更觉自己无用,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崔父与冯父是世交,如果惹恼了崔氏,崔家定不肯善罢甘休。
以后的日子里,冯通尽量少回家,希望能减轻崔氏的愤懑。但崔氏却认为,是冯小青让冯通不回家的,于是变本加厉地折磨她。
冯小青喜欢吃素,被崔氏得知,借由冯府是大户人家不吃贫贱食物为由,将素菜全扔了。冯小青无奈只好借诗词排遣忧情。这天,她心有所感,便写下两首抒情诗作,将生活中的不如意一一写进了诗中。
写好后又看了一遍,想到自己曾经千金小姐的生活,而今凄凉的处境,不由得又哭了,哭着哭着就睡着了。崔氏悄悄进屋偷窥,发现了这首诗,立即发起疯来,嚷来许多人围观。崔氏声称,如果冯通不赶走冯小青,她就不活了。
碍于崔氏的父亲,冯通只好将冯小青安置在冯家的一座旧宅里,仅有一老仆照顾。
一个月过去了,冯通却没有来。冯小青想着过往的恩爱,虚浮的记忆拼凑出零散的哀伤。没有人早上为她折梅,没有人午后与她烹茶,没有人晚上陪他看书作画。她无时无刻不想着他,思念已刻在了骨子里,再难磨灭。
這日,她哭得沉沉睡去,忽然间被惊醒,眼前竟是思念已久的冯通,她忍不住倒在他怀里。老仆却在门口催促,说崔氏正在家里发疯让冯通回去。冯通无奈离去,冯小青一下瘫软在床。她病了,却没人来看。
相思成疾,她已病入膏肓。一日她细细装扮,穿上最喜欢的衣服,派老仆请画师来,画了三次方才满意。画中那个明眸善睐的女子是自己啊,为何心却枯朽如老妪呢?她信笔题诗: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秋意又起,她死意已定,写下了一封书信,让老仆交给杨夫人。又将那些冯通不在时写的诗稿一一整理,让老仆偷偷交给冯通。嘱完后事,她沐浴更衣,点烛熏香,失声大哭,直到气绝。
冯通得到消息,不顾崔氏的威胁,立即赶到旧宅,却见佳人香魂已去。他想起那年大雪,几乎压垮了梅树,她娇嗔地看他一眼,拿着器皿扫了梅树上的雪,那雪煮的茶带有梅香。以后的日子里,他再也见不到这个有着梅香气息的女子了。
冯通悄悄藏起来的诗稿与画像被崔氏发现,她恼怒地掷进火盆里,冯通极力抢救,也只抢到了一些残章。后来,杨夫人四处收集冯小青的诗稿并整理成册,把它命名为《焚余集》。
他捧着她残余的手稿,一遍遍地抚摸,就似抚摸冯小青的脸庞。沉寂的深夜,他低低唤着“小青”,仿佛记忆中那个眉目恬淡的女子正看着自己笑语盈盈。这一生所有的爱情,忽然在此刻被埋葬。
又是严冬,大雪纷落,梅树微微颤动,再也没有人踮起脚尖扫梅树上的雪,一切都如当初一般的安详。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厚的雪,仿佛要压塌了屋檐一般。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