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9年开始,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才正式宣告形成。但是3月12日仅仅作为全国统一的节日而已,具体在哪一天动员民众大规模植树,还要由各地政府根据情况来定。例如上海市政府在1931年登報说明:“本埠地气温暖,植树节宜提早十日。”别处3月12日植树,上海3月2日植树,提前了十天。而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张学良却在1929年发表通电:“以东省气候较寒,自应稍缓时日。现经议决,辽宁省定为每年4月5日植树,吉、江二省及东省特区定为4月20日植树。”东北太冷,春天来得晚,如果像其他地方那样在植树节那天推广植树,小树会冻死的,所以向后推迟半个月到一个多月。
事实证明,张学良的决定是科学的。早在北洋政府时期,吉林教育厅就指出过全国同时在清明节搞植树活动的弊病:“历届清明植树之举行,唯有插地之柳条,略具种树之形式,合摄一影,以便呈报。而其柳条之不能生活,虽十岁学童亦能料及。思维再四,既于地方时序窒碍难行,何若改定日期以从实际?所有吉林每年植树,拟请改用5月1日举行,庶气候可以适宜。”你看,人家东北早就有了推迟植树节的呼声。
北洋政府也好,南京国民政府也罢,对各地司令、省长、省主席们都没有太大的约束力,一道政令到达地方,往往是阳奉阴违,就不照你说的办。但是关于植树造林的政令却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基督将军冯玉祥驻守河南,每年都在开封种树,后来驻守山东,为了防止老百姓偷偷砍伐他种的树,据说还写了一首打油诗:“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西北军阀马步芳在植树方面也积极得很,从1929年到1938年,他命令他的士兵每人每年栽树五到七棵,据说十年内栽了四十万棵树。
(选自《北京青年报》2017年3月14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