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狗屁文章”说开去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书文摘 热度: 15764
西汉扬雄曾论文章为“小”道,其名言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今人将劣等文章呼为“狗屁不通”,指文章义理不清,行文不畅。若调侃而言,似也可将文章以“狗屁”而代称之。因此想到,于今文章不管是“大道”还是“小技”,是“狗屁不通”还是“大雅之音”,早已上升为学校教师“个人之仕途,全家之饭碗”,比“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来得更为贴身。

  犹记某年岁末时,笔者所在学院按惯例将全院教师本年度所发文章公示于众,并以不同质地分等而列。笔者立于公示榜下,眼见半墙文章名目,真乃“狗屁滚滚”。这其间又分三等,一等权威“狗屁”,二等核心“狗屁”,三等一般“狗屁”,后边开出各色“狗屁”可以领到的不等银子数目。

  笔者并无意在此开心取笑,只想强调在今天,文章的重要性已关乎每位教师的“身家”乃至“未来”。因为第一要命的是评职称时必要有若干权威、若干核心。若权威、核心不够,即便有大量一般,也是白忙活一场。第二重要的是年终考核时有发表多少论文一项,此时若有权威、核心当然好,若无,用一般抵挡就有些费力。第三是得到实惠。于今发表一篇权威得奖金高者可达三五万,少者也绝不低于七八千,理由是为学校争了光。若是核心,只能小巫见大巫。若是一般,那就真是“一般”了。

  正因为如此重要,教师们对此不满质疑之声高涨。首先,谁有权认定何为权威、核心?其次,权威、核心并非由国家统一制定颁布,而是由各校自订章程,这就为居间者上下其手留下广大空间。最后,广大教师为鱼肉,有权者为刀俎。作为教师,尽管说了也白说,但是不说白不说。批评、抨击、牢骚几番浪潮过后,睁眼细瞧,那些条条框框,“我自岿然不动”。没办法,只好循规蹈矩。

  接下来问题似乎更严重了。原先可以说,教师们一致对外,对体制进行批评。而现在一旦进入体制之内,为谋得自身利益,只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托关系,识得某核心杂志老总,于是将一长文分拆,如悟空变小猴,一变为三,甚至为四。有人将一般充核心,核心充权威,且振振有词地找出“根据”。有人以短文充长文,以综述充论文,有人将听课笔记包装为论文集出版,有人将词典教材包装做专著充数。有人私下议论,有人上书揭发,有人匿名举报,有人求见领导。弄得领导不时检阅书山文海,从中剔出“烂芋”以示公正,却只能得到“不公正”的抱怨。

  事情到此并未了结,而是由学校向社会泛滥。那些被认定为权威、核心的杂志,上至老总、副老总,下至资深编辑、小编辑,便成了教师们“讨好”的对象。版面费固然要掏,吃吃喝喝,拉拉扯扯,自是题中要义。照搬官场那一套,用之唯恐不熟。腐败由此滋生不奇怪,腐败不由此滋生反而奇怪。

  事情还在发展,已乘上权威、核心龙舟的杂志固然心满意足,而不少未能搭上龙舟的杂志岂能甘心?何况这权威、核心又非国家颁布的法律条文,还不是在运作中由某些人说了算!攻关由此风生水起,无非又是请吃送礼那一套。腐败再次蔓延,形成恶性循环。

  由此,笔者愚见,杂志分等可变、可改,甚至可弃。进一步说,窃以为,此三者,乃腐败之温床,教育之痼疾,人才之大患。倘再问余,余有何见识?余以为:当年私立大学一年一聘制最好。教师不必以一校定终身。只要有人聘,一人可身兼多校多职。而废弃终身,教师自当努力。校长聘人,也必择良才。否则,良才不至,学生不来。学生不来,学校垮台。学校垮台,校长失业,此必校长诸人不愿见也。也就迫使校长诸人革故鼎新励精图治,出台更好的改革方案。

  (选自《霜天集》/陆昕 著/北京出版社/ 2015年8月版)

  编后

  许是春节过得晚,今年的春天也是姗姗来迟。好在一段低温阴雨过后,整座城市终于在3月12日植树节这天迎来了艳阳天,气温一下就攀升到了20℃。不过,同时段北方城市的最低温度却依旧在零下10℃以下。由此可见,北洋政府时期,“3月12日仅仅作为全国统一的节日而已,具体在哪一天动员民众大规模植树,还要由各地政府根據情况来定”的举措无疑是明智而科学的,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了。说起植树,不由想起几年前一个挺能说段子的同事讲的有关植树的一个小“段子”。姑且称之为段子吧,因为我实在不知道也无法辨识事情之真假。小段子如下:“唉,明天又要去植树了,不知道这次是不是还去上次那个地方。你们不知道啊,已经连着三年了,每年都是同一辆车拖着我们去同一个叫不出名字的小山坡上,坑都挖好了,我们负责把树放进去,培土,然后拍照。第一年,我还觉着挺新鲜;第二年上山之前,我还寻思着是不是能看到去年种的树都长高了,结果哪里有存活的树,只有挖好的坑和躺着给你种下去的树;第三年,呵呵,跟第二年一个样。”我记得很清楚,同事的段子讲完,所有听众已笑作一团。说实话,我宁愿相信,同事所讲的“故事”真的是他自己杜撰的小段子,可是我们知道,小说、剧本虽常常以现实为基础,但现实却往往比小说和电视剧精彩许多。正如本期掌故 《民国名人植树竞赛趣闻录》里所讲到的“马步芳1938年主政青海时”,“追求植树数量”, 其他“主政长官”则“将植树变成了徒具形式的虚文”,“大搞植树竞赛,至于树苗活与不活,就没人过问了”。由是观之,凡事流于形式,只会沦为笑谈。也罢,民国趣闻和曾经的段子毕竟是过去式,只希望今日之现实生活中,人们行事能多一些阎锡山那般“做什么事都要做到底的劲儿”,如此,地球之上自然也就会多出几抹绿色了。

  张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