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古代的“AI”传奇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绘阅读 热度: 21397
郭晔旻

  青山说:古人的智慧经常让作为后人的我们惊讶不已,啧啧称奇。都说懒人推动科技发展,或许古代科技的发展,也由此缘故呢。

上古时代的机器人



  《列子·汤问》记载,周穆王西巡返回中原途中,遇到能工巧匠偃师前来献宝。第二天穆王召见时,偃师带了个人同去,说是“臣之所造能倡者”(倡者即歌舞伎)。周穆王惊讶地看到这位“倡者”疾走慢步、抬头弯腰,如真人一般。碰碰它的下巴“则歌合律”;抬抬它的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穆王以为是个真人,即叫姬妃们来看。“倡者”在表演将结束时,竟对穆王的嫔妃眨着眼睛引诱,穆王大怒,立刻要杀偃师。偃师惶恐至极,马上将“倡者”拆开后请穆王验证,发现它的内脏和外躯以及皮毛、齿发,原来都是用皮革、木头、胶漆以及各种颜料制成的。偃师随即将从机器人身上拆卸下来的零件重新装好之后,一个活生生的“艺人”又出现在眼前……

  偃师所造的“倡者”应当说是我国古籍上记载最早的机器人。它不但能歌舞合乎节律,还能对周穆王的嫔妃眉目传情,看来完全是内置了高水平AI。而且它的“帅哥”形象是如此逼真,使看到的人都信以为真,以至于周穆王都醋意大发。后来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就针对此事写下“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的诗句。想来水平这样高、形象如此逼真的机器人,即使放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恐怕也能轰动一时吧。

  《列子·汤问》之后,中国各种古籍里关于机器人的記载可谓史不绝书(古籍中有关古代机器人的记载有30余种之多)。三国时期,可以说是古代机器人的一个“盛世”。一方面,那个时期脑子最好使的名人——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在北伐曹魏时,为了穿越崎岖山地给北方前线的10万大军补给粮草,发明了名为“木牛流马”的运输工具。据记载,此物“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因此诸葛亮在8年北伐中,总共用过3次。

隋唐“黑科技”



  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隋唐年间,擅长制作奇巧物件的工匠们,更是做出了一批奇特的“黑科技”。隋炀帝杨广是热衷享乐的皇帝,于是手下不但为他造出了能陪皇帝喝酒的自动木人,还在观文殿里制作了“飞仙”,也就是机器人。它们居然还会写文章“属辞比事,条贯有序,文略理畅”,而且“抄写真正,文字之间,无点窜之误”。

  到了唐代,张鷟写过一本《朝野佥载》,里面记载,洛州的殷文亮当过县令,性格聪巧,喜好饮酒。他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并且给它穿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衣服,让这个机器人当女招待。这个“女招待”酌酒行觞,总是彬彬有礼,“此亦莫测其神妙也”。

  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说过:“在公元3世纪到15世纪,中国的科学知识水平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假若是以古代“机器人”为证据的话,这话毫不夸张。明代的王徵在未成进士之前在家务农,他造出了一大堆“机关转捩,宛然如生”的机器人帮他干活,“舂者,簸者,汲者,炊者,操饼杖者,抽风箱者”无一不是机器人。

  古籍中所见的众多中国古代机器人,大概很多也是同样难以凭信的。然而这些珍贵的记载却有着巨大的意义:一切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先进思想,可能是这些智慧的火花点燃了人们的创造热情,此类事例在科技史上不胜枚举。无论如何,“希望从劳动中解脱出来”,“要拥有轻松和休闲的生活——这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最古老的希望”。有关智能机器人的思想,在几千年前就已在中国产生,更是难能可贵的。

  暮春摘自《世界博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