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瑞典沼泽历险记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绘阅读 热度: 17917
郦冰熹

  阅读分享:历险记大多数是旅行者或探险者记录自己的历险经历的文体。一般情况下,历险记常常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叙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作时,要注意写清楚作者遇到什么样的险情,最后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具体谋篇布局时,作者不妨采用倒叙的方法开篇,先概述此次历险活动给作者带来怎样的心情与感悟,总领全文;其次,作者便可以交代历险的地点、历险的目的及原因;紧接着,作者要捕捉好特定的历险场景,描写好人物动作的慢镜头,刻画好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并穿插描写人物的心理,务必把人物在历险时的各种反应描写具体,以此凸显主题;最后,作者还可以交代这次历险活动的结果或抒发作者的心情与感悟,呼应文章开头与题目,收束全文。(特约教师: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戊戌中学 陈平英)

  在我原先的印象中,“沼泽”常常是腐臭和死寂的代言人。然而当我来到瑞典的泥炭沼泽,却发现它竟然如此美丽。那年,我和两位科考同事——荷兰小伙儿要麻和瑞典姑娘菲娅,带着沼泽苔藓植被的研究项目,深入沼泽两个星期,第一天就过得惊心动魄……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泥炭沼泽。在我的想象中,沼泽是一片黑烂恶臭的死亡之地,然而我却被这片沼泽的美艳震撼了——蓝天白云之下,金色的草丛随风起伏,草丛间水潭错落,五彩缤纷的苔藓点缀潭边。

  这些水潭之下,便是黑乎乎的泥炭。泥炭由水生植物在浸水和缺氧条件下不完全分解形成,是植物变成煤的初始阶段,能作为燃料。我和要麻此次从荷兰来,正是为了采集泥炭藓标本。

  为了测试不同苔藓在不同降水量下的生长情况,一两株泥炭藓可不够用,得挖整块的苔藓回实验室培养。

  泥团苔藓湿漉漉的,挖起来看似容易,但脚下软绵绵的苔藓犹如一块巨大的棉花糖,无论怎么用力蹬,也没法把全部气力传递给手臂和躯干——我们很快就累得筋疲力尽。越往深处走,越容易遇到大片的黑色深潭攔路——这些未被泥炭藓遗体夯实的区域,下层是黑色的泥炭,上层仍是清澈的潭水,站在岸边只能看见蓝天的倒影,却看不出水有多深,正是美景之下的死亡陷阱。一旦误入,水下淤泥会像万能胶一样把腿粘住。然后整个身体渐渐下沉,若无救援,只能忍受被吞没前漫长的绝望。

  好在潭水中会有些苔藓组成的小丘,仿佛海中岛链,让人有地方落脚。于是我们仨就像“超级马里奥”那样,小心翼翼地在苔藓“孤岛”间不停跳跃,试图穿过潭去。然而最担心的意外还是发生了:我一个飞跨,本想踩上前方一块苔藓,但看似结实的苔藓却塌到一边。我的左脚随之滑进水中,整个人失去平衡,本来腾空的右脚也跟着落水。我立刻试着拔出双腿,却发现已无法“自拔”,泥沼下似有千万触手,将我连腿带人一起向下拽,绝望开始随着肾上腺素注入每一根毛细血管。

  “救命!我陷下去了!快救我!”我回过神来,赶紧大声呼救。本已走出水潭区域的要麻听见了,飞身冲了回来。我低头一看,半条腿都陷入水下了,冰冷的潭水漫过防水套鞋上沿灌了进来,冻得我一个激灵。再一抬头,要麻已冲到我面前。他站在最近一个安全的“苔藓岛”上,向我伸出长臂,另一只手又将登山杖递给我,咬紧牙关,青筋暴露,拼命把我往回拽。终于,右腿开始松动,我挣扎着将右脚拔出,蹬在最近的一块苔藓地上,然后左腿也顺利拔了出来。

  来到安全区瘫坐在地,这才发现要麻的外套早被汗水浸透,而我冻得瑟瑟发抖。菲娅贴心地拿起便携暖壶,倒了两杯香热的咖啡递给我们。暖流入喉,我那颗因惊惶而猛跳的心脏才渐渐舒缓,感觉自己活过来了。

  虽然刚刚出生入死了一回,可工作任务还没完成。倒出套鞋里的水、拧干袜子之后,我们继续向第二个挖掘地点进发,在那里一直工作到夕阳西斜才收工。汽车缓缓向着小木屋开去,我望着天边浓艳的火烧云,回味着这一天下来精彩又惊险的沼泽初体验……

  秋水长天摘自《博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