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作者用“为什么”的疑问,其实是反向提出我们总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作者从自身的小事儿出发举例,日常生活中人往往会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继而引出“概念焦点效应”这个专业名词解释。从开篇身上的“咖啡渍”贯穿到文末的一个点题,人往往只关注自己,并不会去留意你身上并不起眼的“咖啡渍”。起承转合,流畅自然。(特约教师: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五中 刘江平)
我这种下巴缺一块星人,吃东西时很容易掉在衣服上,我时常会想:身边的人怕会觉得我是个智障吧,怎么又把东西吃到衣服上去了?
最尴尬的是穿白色的上衣,喝咖啡时不小心洒了一些上去,擦不干净的咖啡渍在白色的衣服上尤为明顯。走在街上的时候很不自在,如果在熟人面前,还可以解释一下这是不小心弄上去的,来不及回家换,在陌生人面前则根本就没有解释的机会。越是这么想,就越觉得别人都能注意到我衣服上的这块污渍似的。
其实,走在摩肩接踵的人潮里,真正注意到我的人很少,能够注意到我衣服上有一块咖啡渍的人更是微乎其微,一切只是我的心理作用。有一个叫词概念焦点效应,说的就是我们总把自己当成焦点,从而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刚到一家新公司入职,总觉得别人有意无意投来审视的目光,所以一言一行如履薄冰,但对别人来说,无非就是又来了一个新人。我们在意的那些东西,别人很少会注意,就算注意到了,常常很快就会忘记。
人们不仅会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还会高估自己内心外露的程度,放大我们的失误。比如第一次做项目提案,你紧张得手心微微发汗,格外在乎这个小细节有没有讲错,那个地方的口误是不是很糟,你觉得整体发挥比预期差很多,没想到客户却很喜欢你的方案。
洒在自己衣服上的咖啡渍就像我们的情绪变化一样,只有我们对自己身上有没有污渍最为了解,也只有我们能够敏感地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有时我们以为自己的不快都写在脸上,以为内心的忐忑即将跌出胸口,事实上这只是错觉。
如果不是处于接受审讯这样的特殊场景,想要别人察觉你身上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别人同样也会下意识地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你担心他是否发现了你身上的咖啡渍,他心里想的却是自己的新发型是否引来了路人的笑话。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我都已经这么不高兴了,男朋友怎么还没有发现。
找到能够敏锐地察觉你心事的朋友或情侣,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我们苦苦想要寻找的那些理解和懂得,建立在对方愿意给予更多关注的基础之上。
意识到大多数人给予我们的关注总是比我们认为的要少之后,在对待亲密的人时更应放低自己的要求,别总是索取他们的关注。或许可以想想,你需要被关注的部分被你正确表露了几分,而你又对身边的人给予了多少关注。
王传生摘自《ONE·一个》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