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谁曾想,原本传统的造锅工艺,竟留下这么一句极富哲理的的俚语:打铁没样,边打边像。不要总等着“万事俱备”再做事,大胆做就是,因为在“做”中催生的智慧总能把前面的硬伤一一覆盖。《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这样做了,《为学》中仅凭“一瓶一钵”到南海的和尚也这样做了,在耐性与创造力的作用下,“做”就意味着成功。(特约教师:山东省邹城市郭里中学 仲维柯)
《舌尖上的中国3》中,令人久久难忘的,就是那一口据说要经过三万六千次手工锻打而成的章丘铁锅。如今,经常有铁锅爱好者买不到锅,说破嘴要住进铁匠家打下手。铁匠范大爷说:“不过我知道,只要一乒乒乓乓锤打起来,恨不得要跟我学手艺的人,就会一哄而散。”
打铁的苦,很少有人吃得消。不管你站在炉子旁还是水缸旁,热铁淬火的腥味都会充塞整个呼吸道,连唾沫都是一股子铁锈味。可以说,这口未来可以“容千般滋味,令镬气圆满”的锅,正是耐性与创造力的结晶。
在此起彼伏的锤打声里,范大爷在劝导踟蹰不前的徒弟:“开始打吧,别追究这一锤子下去,力道是大了还是小了,你尽早开始才最重要。你会发现,瘪坑也好,凸点也好,粗糙的麻点也好,你打得足够多,一面打一面琢磨,一面打一面修正,这些之前的错误都会圆回来,要记得老祖宗的教导:打铁没样,边打边像。”
好一个“打铁没样,边打边像”!当你立志要做一项独创性较强的工作,你把所有的关卡都想通了再行动,是不行的。灵感的来临只是一瞬间,创造的冲动也只是一瞬间,如何让那个只有1%可能性的绝妙主意发芽生长,变成参天大树?以“打铁没样,边打边像”这个理由,说服自己尽早动手,是极为重要的突破点。
以制造了一大波“哈迷”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为例,很少有人知道,J.K.罗琳是怎么想出一个梦幻般的魔法王国的,魁地奇比赛、至尊魔杖、隐身衣、复活石,这些奇妙的细节是怎样与主人公在霍格沃茨的历险互相交织在一起的。罗琳的经验就是“快点开始,先写了再说”。她是在曼彻斯特开往伦敦的火车上,因为火车故障想到哈利·波特这个戴圆框眼镜的男孩的。
之后的两三年,她经历了丧母、结婚、离婚、失业等一系列动荡,一度只能靠政府发放的失业援助度日,然而,不管是在曼彻斯特还是在葡萄牙波尔图,抑或是到苏格兰爱丁堡投奔妹妹,她都抓紧一切缝隙中的时间来写下想法和故事线。她当时极为贫困,连打字机或最老旧的电脑都买不起,她只好收集一张张的废纸,包括曼彻斯特商会的作废报表、书籍的包装纸、备课用的活页纸,甚至是信封的背面,不停地手写下去。她用鞋盒子和一些废旧纸盒来装这些宝贝,给这些纸盒编上号。有些线索被推翻了,有些细节被重置了,有些纸片被清除,有些重新加入。她后来对《波士顿全球报》的记者说:“一开始,除了哈利是一名孤儿,他将踏上学习魔法的道路,我对这个故事能发展成什么样一无所知。有时候,我觉得它是自己长成这个模样的,有魔法捉住了我的手,把它写出来。我就是那个被故事弄得又哭又笑的第一读者。”
无论怎样艰辛,经过千锤万打,用后面的智慧把前面的硬伤一一覆盖掉,用更圆融更轻柔的叩击,将瘪坑与凸点都锤炼得如一面凹镜,她的“锅”打成了,她的小说折射的世界,让无数在现实中感到挫败孤苦的人,重获希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