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说:本文由一则战国时期的故事起首,展开一番有关嗜好与专长的论述。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则古代不起眼的小事竟然可以引发如此令人警醒的讨论。其实,我们在写一篇文章时,也可采用这样的方式——一个看似波澜不惊的历史典故,却被以别有意趣的方式引用。如此,不知道该赞美古人的春秋笔法呢,还是我们自己的灵光一现。总之结果是如此令人赞叹。
战国时期,冯谖到孟尝君门下做食客,孟尝君问他:“客何好?”(您有什么嗜好?)冯谖的回答是我没有嗜好。孟尝君再问:“客何能?”(您有什么专长?)冯谖说我也没有专长。
这段对话精彩,孟尝君把嗜好和专长分开,很有意思。专长为人服务,嗜好自己享受。专长可以挣钱,嗜好自己花钱。孟尝君好像认为人应该有嗜好也有专长,他想借一个人的嗜好和专长了解那个人,而且他先问嗜好,后问专长,显示他对那个人的尊重。
人活在世界上,最好既有专长也有嗜好。专长发展生活,嗜好调剂生活。例如一个化学家,工作提高他的生活水平,也使他的生活有意义。他在实验室里受定律支配,没有个人自由,空闲的时候他画画儿,专画一切的不可能,反抗自然,这样,好像精神上就平衡了。
专长对社会有用,嗜好对自己有益。例如一个医生,平时在诊所担当病人的痛苦,压力大,周末喜欢打网球,和那些健康快乐的运动员共享阳光、新鲜空气和生命力,放松自己。
一个人的专长可以是另一个人的嗜好,歌手的专长是唱歌,有了空儿喜欢种花。花匠的专长是种花,有了空儿喜欢听歌。嗜好也可能发展成专长,听说美食家喜欢吃好菜,一心一意讲究怎样做出好菜来,后来变成了名厨。也听说有人喜欢唱戏,自己拿钱出来维持一个戏班子,越唱越红,后来就做了职业演员。
嗜好和专长都需要培养,培养需要时间,常听人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十年时间不够,所以又说“三年出一个状元,三十年出一个戏子”,唱戏成名。其实状元至少也经过“十年寒窗无人问”,金榜题名只是冰山冒出尖顶来。
专长令人生敬,嗜好令人生爱。我总觉得周瑜比诸葛亮可爱,因为周瑜除了带兵打仗,文化生活很丰富,喜欢音乐。他听音乐的时候通常不看演奏的人,若是演奏出了错,他才抬起头来看一眼,台上那美丽的女孩子就故意弹错一个音,引他看一眼。我喜欢这个故事。
当然,周瑜若是在赤壁之战打了败仗,他的故事就索然无味了。有一个孤儿院院长整天不上班,因为他养了三十条狗,他的嗜好压倒专长,你也可以说他改换了专长,他变成一个养狗的专家。他应该辞职转业,另开一个什么院,专门替富人照料宠物。
孟尝君先问冯谖“何好”,再问“何能”,大部分人都是先有乐趣,乐趣深化,成为嗜好,嗜好深化,成为专长。可是也有人并未将嗜好培养成专长,而是发展出“癖”来。癖不是专长,也不是乐趣,癖是一种病。一个人尽管有所好,也要常问自己何能,所好是人生道路两旁的风景,所能才是你走完全程的条件。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