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进一步发挥历史教育所具有的多元化功能,全面贯彻落实历史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中的重要功能,切实提升初中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势在必行。对广大历史教师来说,需要意识到初中历史在德育中的优势、责任,真正将德育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有效保障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挖掘教材,选择机会传授价值观念
正如上文所述,初中历史教材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其无疑是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如果可以将这些资源完全挖掘出来,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教材中去亲身体验教材中蕴藏的情感,学生自然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实现价值观念的传授。例如,对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教学来说,当教师针对背景知识进行讲解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即将自己带入林则徐角色,即在面临腐败懦弱的清政府,面对殖民者软弱无能,导致整个中国鸦片成分,再看则教材中骨瘦如柴的鸦片吸食者,迷离、颓废的眼神当中满是对鸦片的渴望,学生自然可以想象当时社会中的国人形象,也能够联想到鸦片所存在的巨大危害,内心自然而然的产生销毁鸦片的想法,水到渠成的理解林则徐为挽救国人、拯救国家的精神与价值观。通过教材的深入挖掘、合理利用,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获得价值观念的熏陶。二、结合时政,利用时政热点渗透德育
众所周知,历史并非单纯指的是非常久以前发生的事情,既然其已经发生,即便是曾经的一秒,其也可以称之为历史,即人类每天都在进行着历史的创造。所以,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其也并非单纯局限于过去非常久的历史,而是需要融入与时俱进的理念,充分结合时事政治,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时政热点,教师通过梳理对应的时事政治历史渊源、对应人物,让学生了解为何这么做的因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产生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基于全世界的层面去分析现阶段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在长时间的坚持过程中能够博古通今,其无疑也是一种有效的德育途径。例如,在教学唐朝、明朝后宦官专权、贪污奢靡历史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我党反腐倡廉的各种政策,同时结合《人民的名义》来针对教学进行补充,由于时事政治是学生熟知的内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理解无论处在哪个历史时期,奢靡贪污均会引发国家、民族的不断衰退,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国家灭亡,其正是历史所书写的经验教训,每一个华夏儿女都需要警钟长鸣,意识到贪污腐败的巨大危害。《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够成为热播剧,正是这部电视剧充分反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贪污腐败的痛恨,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人民群众对于祖国、民族的热爱。这个时候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做一个心系国家、刚正不阿的中国人,让学生意识到廉洁、节约的重要性。通过时事政治的巧妙利用,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知识,同时又能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渗透,可谓一举两得。三、课外实践,引导学生自我内化德育
课外实践是针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的重要方式,其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其同样需要课外实践进行有效的巩固。对教师来说,需要高度重视课外实践活动,充分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致力于设计历史这门学科相关的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包括“九一八纪念日、建党日、建军日、雷锋纪念日以及二十四节气”等组织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向学生介绍响应的节日历史、德育知识,让学生通过熟知的内容进行德育的内化。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余实践,综合利用文物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极地、历史博物馆等组织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传统道德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并尝试组织各种道德教研活动,让学生去体验生活当中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内化德育知识。综上所述,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漫长、复杂的过程中,其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持续的渗透,才能够有效保障德育的效果。对教师而言,应当充分结合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德育要求,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在课堂、课外进行德育的渗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