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婚丧嫁娶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人们会面对红白喜事,此时由于心理认同人们会寻求一种方式来化解它,这就使得农村大部分人会特别迷信。从而,过节日和搞迷信也成为民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民俗文化不仅能够促进一个社区或一个群体的凝聚,还能够延续历史,是在历史进程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本文通过对《金翼》中民俗文化的展现,旨在进一步探讨该文化的内涵以及对该地区发展的意义。
一、关于民俗文化的认知与内涵
民俗文化对人类的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任何社区都很重视民俗文化,并且大力保护与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首先,民俗文化自身带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有很强的聚合力,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日常生活都可以用其来体现。其次,民俗文化是劳动人民在历史变革不断摸索创造出来的,能够促进各族群或者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了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每一个民族,每一个群体,都应该为自己的文化习俗而感到自豪,这种自豪感能够唤起人们对文化以及国家的认同,俨然形成了一种“命运共同体”。最后,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展现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文化大国,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民俗文化虽然不是白纸黑字形成的明文规章制度,但却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形成了一种文化习俗上的心理认同和社会风气,严格的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甚至对人们各方面的控制作用都起着更为深远、稳定和有效的成果。但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习俗也会随着历史的进步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尤其是原有习俗中不合适的部分被逐渐摒弃。它们程序化表面的深处蕴涵着更重要的社会功能,那就是把所有人团聚到一起,带动整个乡村社会,维持乡土社会的和谐,促进社会整合。
本书以一个传统家族的兴衰沉浮为背景,详尽地描述了中国乡村家族的社会组织以及生活方式,其中包括童养媳、同姓不婚、包办婚姻等当时中国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以及具有浓郁地方性色彩的家庭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比如,“所有同辈的男性按排行称呼”,东林的长子不是大哥而是三哥 婴儿出生时有一系列仪式,包括接生、洗澡、满月、周岁等 新居落成时也有一系列特别的仪式 从媒人上门、换贴、算命、订亲直到婚礼结束、新娘回门这一复杂特别的婚事过程叙述得十分详细,还描述了送喜饼、筛鬼、床上放芋头、五福袋等地方色彩十分浓厚的风俗习惯,由此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主张“多子多福”以及“重男轻女”的价值观念。
二、《金翼》中民俗文化:丧葬嫁娶、节日与风水
(一)婚育礼俗书中多处涉及婚姻,但描述最详细的是张芬洲的三儿子茂德和惠兰的婚礼,婚礼中的礼俗真实地体现了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首先,家中父母长辈会挑选一位合适的媒人,上门去请媒人为之后婚礼的大事小事帮忙说辞。之后,会去找算命先生为两个人合生辰八字。同时,双方父母以及亲戚们都会帮忙打听对方情况,这不只是打听他们自身的情况,还要摸清父母、家庭等。等到双方打探的都比较可靠就可以选一个吉日举办订婚仪式,此时媒人也会在中间说彩礼以及结婚的日子等事宜。订婚中最要的“交换大贴”,帖子上会用规定的字体写着代表祝福的吉祥话语。男方要按照双方家里商量的数目,把一半的彩礼送到新娘家。订婚之后,双方包括双方父母还是不允许见面的。在凤亭村,喜饼在婚礼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象征着婚姻幸福美满。在结婚这天,女方的家人会在堂屋地上放上点燃的火盆,召集全家人举行名为“筛鬼”的仪式,让两位伴娘将嫁妆要一件一件地从火上抬过。还有对于新房的布置以及新床的安置都是有讲究的,要让生活美满的人来安置,还要在床下放一个小芋头,预示多子多福。
书中还提到了童养媳和同姓不婚,童养媳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陋习,就是男方家领养一个女孩,长大后将其嫁给自己的儿子。童养媳对男方家而言,多为家庭生活很困难的,有了童养媳之后,一来获得了免费的劳动力,二来也免去了日后为儿子娶媳妇的彩礼等费用。对于女方家庭而言,大多是家庭较为困难或者生了很多女儿等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同姓不婚这一比较特殊的习俗,古代人对同姓不婚是比较推崇的,主要原因就是说同行500年前可能是一家人,同姓不婚也是一种禁忌近亲结婚的婚姻观。书中张茂衡就是这一情况,也是极具特色的一种习俗。
在生育礼仪中书中描述比较详细的是黄东林的小儿子小哥诞生时的礼俗,生完之后要吃面条,寓意平安健康、长命百岁,还将鸡蛋染成红颜色,表示喜庆。当时的生育观念不仅仅体现在婚礼中,在床下放芋头,而且在婴儿出生前要捧进一个香炉放在孕妇的房间里,意味着香火不断、子孙满堂。婴儿周岁的时候会举办抓周,表达的是对子女的一种期望。这些礼俗都能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中人们主张“多子多福”以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思想,同样也体现了人们不断地在进步,在努力的追求美好生活。
(二)节庆礼俗
对于节庆礼俗,书中多处也有详尽的描述,节日礼俗可谓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其中主要有春节、孝子节、清明节、端午节、冬至以及祖母潘氏的七十大寿等各类节庆的礼俗。就拿“春节”来说,春节里有许多众所周知的礼仪,全国各地的礼仪也不尽相同。金翼之家的春节也是极为热闹,先以“祭灶王爷”为整个节日的开幕,随后就开始走亲访友,亲友们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沉浸在幸福祥和中。除此之外,过春节还要贴春联、吃年夜饭和放鞭炮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它们分别象征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喜庆等美好寓意。又如祖母潘氏的七十大寿,我国自古对“寿庆”看的比较重要,尤其是对年长老人以及名望高的男主人的祝寿。祖父潘氏精心梳妆打扮后,她坐在堂屋正中等待儿孙们的敬拜,展现了家庭和睦,儿孙孝顺的场面。寿庆活动的意义不仅仅是对个人的祝贺,还包括对儿孙、家庭、事业等各方面的祝福。
(三)丧葬礼俗
死亡是人生的终曲,人们也是很重视丧葬礼仪,形成了一套繁缛礼俗。书中对张芬洲的妻子黄氏和黄东林的母亲潘氏两人的葬礼做了详细的描述。张芬洲的妻子黄氏在即将过世之时,张芬洲就叫回了儿子和所有儿媳妇、侄子和收养的孙子。黄氏刚咽气,三位儿媳就开始哭了,哭丧是一种仪式性习俗,无论你是否是真的悲伤。黄氏的丧事是由她的儿子茂衡来操办,他用白纸蒙在母亲的脸,用红布盖住她的身子,在床前设了一张“灵桌”,上面摆放了一盏油灯、一对陶罐和一个香炉。油灯要一直点着,因为它被称作是“阴间灯“,认为它的灯光会照着逝者的灵魂一路到达阴曹地府。与此同时也会请和尚到家里来举行仪式,帮助逝者到达阴间,使死者不至于迷路。紧接着举行搭救仪式,把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用纸制成祭品,当作供品烧给死者,认为这些供品通过焰火传递,能够送至阴间,给亡灵以物质上的援助。特别强调的是,在整个丧葬礼仪过程中是不能出现红色等喜庆的颜色,所以在家中主体色调都是呈白色。纵观整个丧葬仪式和流程,养老送终是我国自古以来根植于人们心中的传统美德,为了能给逝者带去慰藉,繁缛礼节也是要一一遵守的,这一过程有着一整套礼节来规范人们,如蕙兰平日里虽不喜欢自己的婆婆,但逝去后她也不得不遵守丧礼该有的行为。
(四)风水
在前现代的社会当中,人们很看重风水,风水的确也能给人带来一种神秘的色彩,尤其在农村风水能够产生巨大的作用,甚至能够改变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命运。包括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也会或多或少的受到风水的影响。书中提到结婚前夕就会根据近些日子生活中所发生事情或者睡梦来判断,由于逝世之人不能开口说话,于是,人们就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现象以及睡梦等当作先人对婚事的警示。观察近几日,张家一切安详,家庭和睦,既没有在家中出现打破碗碟,也没有听到乌鸦的叫声,没有发生任何对这桩婚姻不吉利的兆头,这就预示了祖先们对这桩婚事的认可 又如黄东林和张芬洲作为姻兄弟,最初一起开店经营,之后两人找到了一个叫“龙吐珠”的好地方,随即芬洲瞒着东林抢先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盖房子。后来,东林发现自己的住宅也是一块风水宝地,称为“金翼之家”。此后两个家族的命运截然相反,芬洲的亲人相继离世,家中逐渐落寞。而东林家则儿孙满堂、生意红火。由此可知,即便是获得了风水宝地,也要看你获取的手段是否合理。由于芬洲在此过程中不坦诚、不道德,所以即便他得到了“龙吐珠”也难得命运额捉弄。东林和芬洲虽然都受到了风水的熏陶,但芬洲的思维方式较为传统,而东林的思想较为开放,能够适应于现代化的环境。
三、《金翼》中民俗文化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
种种礼俗看似繁琐,但其实在乡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俗,无疑在乡土社会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激活、启发人们的行为,同时也能规范、控制着人们的行为。有学者认为,“习俗,是人民在社会生活与生产劳动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习惯和风俗,是人类生活中产生最早也较稳定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金翼》中的习俗文化不仅是福建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民俗中所体现的文化观念,是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民内心的传统观念,是与生俱来便就存在的。探其原因,应该归根于人们世代生活的环境,所以在特定环境中成长的人必定会被环境中的民俗观念所习俗化、社会化、同化。
(一)内在控制:民俗能够控制个人心理,它通过习俗惯例、道德、宗教、伦理纲常和乡村民约等手段进行,对个人的言语行为以及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力,是对自我行为的约束、监督,它使许多传统的行为观念无形地渗透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每个人从儿时开始就受到父母、家庭以及社会上的各种教育与文化的熏陶,对是与非、对与错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并且形成了以自己生活为主的这个群体所影响的自我观念。
(二)外在控制:民俗不仅能够进行自我约束,也能对他人、群体进行规范和监督。谁若违背了德道伦理,那么他必定会受到旁人的指责与排斥,甚至被社会孤立抛弃。在乡村社会人们尤其重视自己和家族的名誉,所以民俗文化能够控制整个村庄的秩序、约束人们的行为举止。民俗文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因为民俗来源于生活,根植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在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将这个群体整合起来,也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打造社区命运共同体。
黄村村民传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累下来的文化习俗,是值得现代的人们尊敬与学习的。对于民俗文化,不仅有认知社会、道德规范、调试心理等功能,还有助于对社会历史传统的梳理与展示,对民间社会生活的体验与理解,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发展。我们要秉承着继承与发展的精神,继续让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世代相传,摒弃那些低俗陋习,促进优秀民俗文化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在世界的文化中绽放光芒。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