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通过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主地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去学习,最终掌握相关的知识,并具备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能力都得到了加强。探究式教学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教师对主要的知识点进行讲授、分组,对教师所给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后进行所有小组讨论结果的展示、评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根据评比结果以及教师的总结让学生进行课堂及课后的反思和心理的内化。为了将探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
一、课前环节
上好一门课,教师需要做好“三备”,备好教材、备好教学方法、备好自己的学生,所以课前教师需要充分做好“三备”。另外,探究式教学方法相比较传统式教学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主动地去面对和解决教师及学习过程中所提出来的问题,需要要变被动式学习朝主动式学习转变,因此在实施的过程经常遇到部分同学产生抵触情绪,导致部分同学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需要在实施前充分的和学生沟通,具体沟通的内容包括学生当前的学习现状,未来学习所需要的学习知识及其技能以及未来学习、工作对学生素质以及能力的要求等。通过沟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除了知识的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需要在学习阶段形成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而探究式教学方法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为该种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同时更加有助于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最终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该种教学方法,从而消除由于教学方法的改变而给学生带来的心理上的疑虑,为后期的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探究式教学的初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缩短,但并不意味着教学任务的减少,为了有效地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课前给学生预习资料以及课前自主学习主题,所发放的材料或布置的主题需要和课堂教学内容相配合。除了课前资料选择需要有针对性外,还需要对学生课前对相关性资料的学习提出针对性的要求,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同时也能够有效的监督学生的学习。
二、课堂中
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实施主要分为教师讲授环节、课堂讨论环节以及反思内化环节。讲授环节教师需要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体系、重难点以及分析思路讲清楚,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上的认识,然后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课堂上的答疑,帮助学生消除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课堂讨论学习,在本环节中学生个人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本阶段教师需要观察和记录学生讨论的情况,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分组问题,以及小组内各成员是否积极对待每次分配的讨论任务。分组模式主要有固定模式和随机模式两种。通常情况下,固定分组模式下会让小组内的成员的角色划分比较明确,职责也较为明确,在很大程度会给部分依赖心理较为的严重的同学一个偷懒的机会,最终导致失去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初衷。因此在具体的实施的过程中为了让每位同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在分组的过程中尽量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在成员的组成以及成员的规模上每次都不固定。每次讨论中让所有同学以讨论项目为中心,随机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这样能在很大程度消除部分同学在讨论任务环节依赖其他同学的心理,让每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探究式教学教学学习效果。
三、课后反思环节
为了有效的提高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效果,需要加强课后的反思以及心理的内化,在课后还需要加强反思环节。为了将该环节落到实处,需要以项目为中心,让小组成员课后根据小组展示、关键问题的练习以及教师的总结进行进行项目的优化讨论以及个人的反思,这样能够有效地加强知识的学习以及固话,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结论
探究式教学通过课前、课堂上以及课后三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高效地学习效率。同时通过上述的三个环节的有效整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效果,由于该模式突破了传统讲授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推动学生自主地去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