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下来的,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也是我国文化的基石.而我们要想发挥民族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代相结合,积极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功能转化,与此同时,我国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农村,实现其功能的转化,必将促进乡村的发展.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牢牢把握文化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政策.绘画作为一种艺术,是培养人们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促进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五通镇的农民画可以促进乡村的教育振兴.
一、五通镇的农民画现状研究.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农民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成品远销海内外.笔者一行对一位四十多岁的画画商人进行了采访,他表示在五通镇,柳州,长沙都有自己的工作作坊,画工具有大概300多个,有着完善的运营系统,作品一般都是销往东南亚国家,东南亚国家对于画画的需求比较大.同时五通镇农民画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年产值上亿元的产业,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和致富.同时,也促进了五通镇的的文化发展,五通镇也先后被授予"广西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社会转型与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相辅相成的.社会的转型必然引起文化形态的变化,民俗文化自然也要适应社会转型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乡村教育振兴的作用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乡村的广大土地,民族优秀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形成了一种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对振兴乡村经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作用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在振兴乡村 的教育方面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德育教育
民族优秀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营养,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也体现出我国民族的特色,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格和品格,将促进人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且传统文化中关于德与美的追求,将有有利于培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熏陶其思想情操的德育作用.以五通镇的农民绘画艺术为例,农民的文化程度并不高,文化素养也有待提高,但是对于绘画这一学习,将促进画工的学习.笔者对五通镇的绘画情况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对于绘画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并且采访了五通镇部分居民.一位画工说到:"画画是一辈子可以吃饭的职业,我有很多在五通镇画画的"散户"朋友,这些人每天在出租房的住着,每天在书房独自进行创作,隔段时间就把画拿到桂林集市上去卖."画工在进行创作时,其思想情感的熏陶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将进一步被激发,从而促进了五通镇居民的德育教育.(二)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促进乡村教育的公平.
如今社会的急剧发展,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文化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在教育方面还是存在部分不公平现象而对于画画等艺术的学习,其基础往往在于经济实力,经济实力也雄厚,那么当地居民可能接受艺术学习的机会就更多,而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当地的优秀民族文化将教育面向大众,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艺术的熏陶.在笔者走访的过程中看到很多爷爷在教孙子画画,也就意味着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接受了艺术的熏陶.以五通镇为例,五通镇的绘画技术一般就是父教子,夫教妻等,都是口耳相传,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理论训练和学习,但是至少保证了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接受艺术的熏陶,也就促进了教育的总体公平.(三)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丰富课程资源
近年来,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校本课程的发展又依托于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同时,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校本课程也有利于当地教育的发展.五通镇的农民绘画艺术,以三皮特色品牌画"三皮画"为例,它以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为基础,画面内容以少数民族人物生活风情为主,构图十分的饱满,夸张,色彩鲜艳.这一特色可开发成学校在美术鉴赏课上的课本和范例.五通镇的农民画艺术开发为校本课程,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当地文化的认同,也就丰富了当地的课程资源,使得当地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加丰富和多彩.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对策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促进乡村教育振兴有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来看,五通镇对于的发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用还存在欠缺,笔者尝试提出些策略.(一)、当代教育观念的更新
当今社会注重的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而素质教育的发展自然离不开艺术的教育培养.以当地民族优秀文化为养分,让当地群众树立凭借发展当地优秀文化来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要通过艺术手段达到教育目的,促进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以艺术的眼光思考客观事物,养成一定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五通镇的农民绘画在大家的观念中部分人是仅仅将此当做是一种产业来发展,而没有看到起文化作用和教育作用,因此,人们对五通镇的农民绘画的观念转变必将促进五通镇教育的振兴.(二)政府部门加强扶持
政府部门是经济文化发展的领导者,政府部门在民族优秀文化对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当发挥领头羊的作用.需要对当地进行扶持和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乡村的振兴自然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扶持.对于五通镇来说,完善公共文化体系是五通镇的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快速提高五通镇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方法.建立五通镇的公共文化系统必须要以五通镇本身的文化背景为依托,要切实的了解到五通镇的农民在文化这一块的需求与要求,在了解了农民的需求后,政府为主导,加强宣传与物质的供给.例如,政府的文化部门要加强村民提高文化的宣传,定期展开绘画技术的培训以及讲座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落实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扶持手段时,无疑对当地的教育振兴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三)培养民族优秀文化的复合型师资力量
一个地方的民族优秀文化的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一高质量的支队伍,这一队伍不仅要求有扎实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同时还必须要有文化传承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复合型师资队伍.笔者在对五通镇进行实地访谈时,一位画工谈到,他进行过系统的绘画学习,此时此刻在画坊中承担的是画坊画工的教学和作品的售卖工作.据笔者询问当地居民中,居民表示在五通镇有系统学习绘画技术和知识的人数近年来在不断增加.而五通镇的绘画产业要的到发展就必须要经过这样高质量的教师进行培训.高质量的师资力量的培养,必将会促进当地的教育发展,以当地的农民绘画艺术为载体,促进当地乡村的教育振兴.民族优秀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与乡村的振兴息息相关,乡村的经济振兴,文化振兴、教育振兴都可以以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养分.五通镇农民画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当代功能的转变,不仅能促进五通镇的教育和经济发展,同时也将给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产业转型给以思考和借鉴,但是,"路漫漫尔其修远兮",民族优秀文化的当代功能转化与乡村振兴的路途还十分长远,需要我们广大研究者不断努力探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