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上世纪年代末,埃文佐哈尔(基于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针对以索绪尔"功能主义"或"结构主义"为核心的"静态系统理论"中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佐哈尔首次提出多元系统论的《多元系统论》)一文最终共有三个版本.多元系统论实际上已从文学理论演变成了一个普通文化理论(埃文佐哈尔 2002).
一、多元系统理论概述
张南峰在《多元系统论》一文的译序中指出,这套理论的核心在于要把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具体地说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看成是系统,而不是由互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谢天振2007).这些系统各有不同的行为,却又互相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换句话说,这个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多元的、开放的、动态的系统.我们在研究系统内的现象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它们,而是要"与整体文化甚至于世界文化这个人类社会中最大的多元系统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研究".另外,整体内各个系统的地位并不平等,有中心和边缘之分.各个系统间的地位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存在着永不休止的斗争:处于中心的系统有可能被驱逐到边缘,而处于边缘的系统也有可能攻占中心位置(谢天振2007).多元系统论认为,有三种客观条件可能导致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的多元系统里占据中心位置:第一种情形是,一种多元系统尚未定形,也即该文学的发展还处于"幼嫩"状态,还有待确立 第二种情形是,一种文学(在一组相关的文学的大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或处于"弱势",或两者皆然第三种情形是,一种文学出现了转折点、危机或文学真空.
这就为翻译史上一些现象的历时研究提供了一个切入点.佐哈尔描述的这种存在于文化系统中的"调节性的制衡".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研究关注点转向文本批评之外更为广阔的天地.多元系统论推动传统翻译研究走出孤立地比较原文译文的模式,令翻译研究不再唯价值判断和批评研究独尊,而是更多地关注译介过程背后的文化、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
二、旅游类文本特点概述
旅游文本的目的是向潜在的旅游者传达旅游目的地景点自然风光以及文化信息,使游人产生怡情的享受,感受人文和自然之美,进而"劝说"读者做出旅游的选择和决定.因此中英旅游篇章都具备相应的信息功能和诱导功能,但其表达方式却有明显的差异.英语旅游篇章重点在于对景点地理环境、服务设施、优势和不足诸方面的纯信息进行传输,而针对风光景色的描述性篇幅则较少;中文的旅游篇章则重点介绍旅游资源的社会身份特征,如社会影响、历史、发展业绩,更加能够突出旅游资源的风光景色和人文特色,并且将史书、文学作品及诗歌对于景点的颂扬和描述添加入旅游文本中.
中文旅游篇章用词雍容华贵,词藻堆砌,四字结构,文采浓郁,工仗格律,诗情画意,意趣盎然,尤其擅用古典词诗名句,和谐相生,寓情于景,迎合汉民族审美思维习惯,让中国旅游者浸淫于优美词句之中,激起其文化期待视野,获得审美感受.而英文写作追求文字简约、客观,讲求句法逻辑,体现语法显性,构架主次分明,空间立体树式结构明晰,偏重理性,忌讳同义重复和用词累赘,使旅游者在朴素平淡的遣词之中获得对旅游景点的理性认知,品味旅游文化资源.
三、多元系统理论在汉英对译中的具体应用
汉英翻译中,常见的标准翻译原则主要有五种,其中包括:以译出语或译出语文化为取向,以译入语或译入语文化为取向,以作者为取向,以旅游者为取向,以及以美学为取向.旅游文本的目的是向潜在的旅游者传达旅游目的地的景点自然风光以及文化信息,使读者做出旅游的选择和决定.因此,旅游文本翻译应以译语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文化背景、认知习惯、审美情趣以及阅读心态等,或增或减,或改或编,或并或缩或述,灵活处理,以达到说服读者的劝诱功能.(一)增译法
旅游文本的终极目的和功能就是要通过描述景区的丰富信息,感染潜在游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汉英文本的差异,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需要,改写原作文本,通过在译文词量上的适当增加或减少,使译文既能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和风格, 又能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例1:游子的点点思乡之情,在岁月的沧桑雕刻中,凝固成了石头上精美的纹饰.
The nostalgia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living far away from home over the years has been embodied in the fine carvings and decorations on the stones in the hometown.
Wanderer有游荡,漫无目的游走的意味.不能体现出游子身在他乡,心在家的情感.所以用nostalgia更合适.増译出的the overseas Chinese living far away from home,则把游子一词体现得淋漓尽致,传达出多元系统理论多元文化,全方面考虑,而不是单纯译成离家在外的人,赋予游子一词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二)意译法
中文旅游篇章用词雍容华贵,词藻堆砌,文采浓郁,工仗格律,诗情画意,会有很多华丽的辞藻去雕饰.而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并没有那么了解,同时一些成语俗语也并没有完全对应的译出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我们再次进行加工,把译入语意译化.例2:无数大片的首映式、演唱会、服装发布会,一时明星云集、冠盖华城,时尚元素、流行季风,从广东一路飘扬.
Many vocal concerts and many costume promotion conventions take place here so that star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come to gather here and Guangdong takes the lead in promoting fashions in China.
冠盖华城,时尚元素、流行季风,从广东一路飘扬,在译文中意译为Guangdong takes the lead in promoting fashions in China.将前面三个并列词意译为引领时尚前沿,并且和后面一路飘扬放在一起,简洁明了,更能向读者传达出原文意思.如果将这三个词进行直译,很可能导致读者阅读重点不清,难以理解文本思想,进而有更多误解.
例3:七星岩
Seven-Star Rock
词意明显的地名可以用意译,更添趣味,给人印象深刻.有些地名是根据当地文化,富有历史意义,这种方式更能保留原名的含义.可以更完整的体现多元系统理论.
(三)音译法
例4:鼎湖山 丹霞山 广州西关Dinghu Mountain; Danxia Mountain; Xiguan Culture in Guangzhou
词意不明显的山山水水要音译,同时后面要加Mountain,River, Lake…
西关这样的并不出名的地方,为了让读者能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更好把握文章,可加culture一次更全面具体的阐释其具备的内涵.
四、结语
旅游翻译是涉及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的翻译实践和研究,还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心理、跨宗教的交际活动.单一的翻译策略或翻译方法不能适用于所用的旅游文本英译实践,除本文所介绍的三种主要翻译方法外,还有许多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如替代、释义等,这需要译者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并予以实践.【参考文献】::
【1】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3】陈刚.旅游英汉互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方梦之,毛忠明.英汉一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M].上
【5】谢天振,译介学导论[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