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提出并引起世界关注, 同时提出将形成全面推进、全员参与、赋予双创教育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的双创教育体系.可见,国家已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摆在了战略的高度.高校双创导师是学校双创课程知识的传播者,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校双创导师专业化背景视角下,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
我国双创课程体系与其他课程体系相比,是一个新生事物.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双创教育模式以及双创课程体系,只采取公修的形式,选用一种或几种教材,采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倾向于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从而缺乏较为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二)双创课程评价体系缺失.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很少有对于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评价,仅有的评价且都集中于定性研究.有的院校单纯以创业成功率来评价创业课程体系的成功与否,有的院校以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标准.以上评价方法都不能准确的评价全面、准确、系统地综合评价双创教育发展水平和双创课程体系的问题.(三)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短缺
由于高校教师考核的特殊性,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学校缺乏对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意识,过多的关注教师学历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缺乏创新创业的践经验,一些创业导师并不能完全胜任创新创业导师的角色,创新创业课程讲授倾向于理,不能真正对接创新创业教育.二、双创导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双创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创新创业知识转化的重要平台.明确高校双创导师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从而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1、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播者
创新创业课程是学生接受创新创业知识的最直接途径,作为高校创新创业课教师,是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讲授者,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者,学生创新创业道路上问题的解惑者.2、创新创业实践的引导者
创新创业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领悟创新创业精神,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的比赛,从而真正走向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在学生萌生创业想法的时候,帮助学生分析创业环境,了解创业机会和风险,为学生提供体验创业的平台,帮助学生把好的创业项目向外输出.二、高校双创导师视角下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一)构建适合本校学情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构建系统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首先应该将本校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生培养方案,遵循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学习规律,注重教育的层次性和连贯性的有机衔接.同时也应该根据本校生源状况和本校学情,使整个课程体系各方面优势资源能得到充分发挥,适合本校学生学习、提高本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针对大一新生开设创新创业普及教育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理论等课程,让全体学生对职业规划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专业前沿理论和专业创新思维教育,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针对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专项教育,开设选修课程或通过社团方式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激情,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是孤立而存在的,必须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相融合,根据专业课程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创新创业课程,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在巩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创新创业知识.使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应用专业课基础知识,发挥学科优势去创新和创业,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三)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堂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为了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必须继续深化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可通过开展名人校友交流讲座、模拟撰写商务策划书以及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开展创业模拟训练,为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经验平台,使学生真正感受创业.对于已经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和项目指导,(四) 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扩展了许多传统的商业模式,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形成,同时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想能够为创新创业发展贡献力量,必须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打造线下与线上并举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平台.大力推进网络信息技术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丰富教学展示和互动方式,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和交流.弥补高校理论课程的不足,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相关的服务和指导.(五)坚持"走出去"和"走进来"
计划性的鼓励校内创业导师"走出去",并引进有创业经验的校外创业导师"走进来",为校内外创业导师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