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现实教育中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与中小学生的需求及教改的新要求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急需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促使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工作得以强化。
1 中小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1 忽视音乐教育。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教育理念、课堂构架、教学内容及方法都较为落后,教学思维也未得到较大的转变。整个国家都未重视音乐教育,人们普遍觉得音乐教育无关紧要,大部分学校都存在利用音乐课来上文化课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对一些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也造成了影响,这种占用音乐课来强化文化课、紧抓升学率的现象十分严重。而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学校、家长及教师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换言之这是教育领域中极其常见,且十分严重的问题,学生的创新性及个性无法得到较好的发展,教改过程中的素质教育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这无疑对我国的教育质量、人才培养的品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2 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及落实不足。现阶段,我国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极大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体系主要包含了文化课、劳动技能、心理、道德等,音乐教育与该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开展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是单纯的追求成绩与升学率。但是由于长久以来人们对音乐教育存在的错误认识,音乐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背驰,也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1.3 不具备完善的教育体系。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具备系统性、层次性等等。目前这类教育到高中这个阶段就基本断了,自幼儿园到大学都应当建立起有效的音乐教育体系。传统的课本是学习音乐的关键,通过研究中小学的课本,不难发现教材中存在较多重复的内容,如高中生的艺考与大学的音乐教程存在较多的重复内容,这样就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音乐教育的传播已不再局限于学校,一些社会资源及团队力量在音乐教育中也发挥着较大的作用。音乐教育所具有的包容性指的是学校应当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观念,并将其引入音乐教育的日常教学中。基于这些方面来讲,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尚未建立起完善、科学的体系【1】。
2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善策略
2.1 提高思想上的重视。在对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之前,首先我们应当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促进学生全面成长。音乐这一学科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展现出较多的情感要素,并且积极融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及风格。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教师应该积极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这样才可以确保学生充分感受艺术的魅力。时刻以音乐教育的特征为核心,重视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真正的热爱音乐这一学科。在教学理念的创新上,各个教师之间应当加强沟通互动,积极提升自己。在改革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当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部否定,而应当以传统教学为基础,再融入全新的思路,添加更多元化的内容。2.2 提高投入力度。就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而言,现阶段我国尚不具备完善的配套设施。若要使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效果得以提升,政府部门必须提高投入力度,并且积极强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更好的开展音乐教育工作,增强教学水平。众所周知,音乐教育具有较高的重要性,我们应当积极取得社会的扶持与重视。在开展音乐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获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建设教学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应当与音乐教育的需求相结合来进行调整与改善,提高办学水平及条件。各个中小学应当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薪资及待遇,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在日常教学中,为教师提供较好的继续学习条件,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2.3 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对于中小学现阶段的音乐教育来讲,建立一套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考核评价机制不具备合理性,那么教师的教学成果将无法得到公平的对待,进而对教师的工作激情造成了极大影响。基于此,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公平公正地对待教师的教学成果,充分展现出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基于正面的角度来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2.4 开展多样化的校园活动。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大多喜欢与流行音乐相关的内容,这基本是音乐教师均具有的教学感悟,例如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将一些知名度较高的综艺节目融入到教学中,这样将会引起学生的共识,并且学生可以与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若学生可以亲身体验,那么他们的积极性也将得到提升。强化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多元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积极鼓励学生欣赏与研究音乐,促使音乐教学具有更开拓的思路【2】。
结语
整体而言,中小学阶段在学生成长及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该阶段的教学工作而言,我们应当重视其教育活动,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所发挥的作用,促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地落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