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意志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理论的要点
1.观念的虚假性
马克思曾在其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将"意识形态"与"空洞的假设"相提并论 在《莱茵报》工作时,马克思又多次使用"意识形态"的概念来挖苦德国维护林木占有者的人,指出"意识形态"是一种为阶级服务的工具.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虚假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他以市民社会为基础,指出以往意识形态对现实的歪曲,表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立场.
2.社会存在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意识形态的根源在"人间",属于观念的上层建筑 又指出"国家意识形态"代表的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思想统治,其目的在于维护现存阶级的统治利益,是一种"制度化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进而指出,无产阶级的阶级实践是意识形态批判走向现实的途径.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抽象意义上的"意识"进行反驳,指出要超越资产阶级经济基础下的意识形态,走上共产主义道路.3.现实个人的出发点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主张以现实的个人作为实践的起点,坚持以历史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思考和阐释意识形态.马克思指出,由于分工的产生,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在分裂中形成异化于人本身的、与人对立的力量.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1.合法性问题
主流意识形态是说明执政合法性的重要依据.要说明执政的合法性、争取最大的社会共识,就需要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阐释,发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功能.一方面,需要解释好历史.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 又要作好历史的解读工作,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需要解释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方位、核心要素、奋斗目标等具体问题进行深刻把握.2.终结论问题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思想甚嚣尘上,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比如雷蒙?阿隆,丹尼尔?贝尔,西摩尔?马丁?李普斯特和弗朗西斯?福山等.比如贝尔在《意识形态的终结》中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因失去土壤而逐渐终结 福山基于其西方话语的立场,认为西方式民主自由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对于这些西方话语及其理论立场,需要我们从其产生和发展的根由上进行正确认识,从两种社会制度所蕴含的不同价值取舍和社会理想来看意识形态问题,认识冷战结束以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寻求不同意识形态对话的时代话语.
3.生命力问题
增强话语的生命力意味着增强话语的解释力、影响力、有效性.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影响力、有效性,既需要向内保证话语的主导地位,增强主流话语体系的引领作用 又需要向外增强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争夺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建立起中国的话语体系.三、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设
《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设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是阐明党的宗旨和立场理论依据,无产阶级立场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核心,对时代问题的不断阐释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1.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合法性问题
合法性的根本在于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注重人民群众的力量,以现实中的个人为理论的出发点,在意识形态的话语构建中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这一点既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也是对党的宗旨、性质的回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对意识形态问题的分析要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认识.从现实的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认识历史和现实中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建立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22从历史经验来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中建立的话语体系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中建立的话语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与当时所处时代话语的结合,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现实中的运用.当前同样应立足于发展实际,做好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结合创新的工作.
2.以无产阶级立场回应西方话语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阶级社会的观念体系只能是阶级意志的体现.当前,从我国的国内现实来看,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引起社会阶层和社会意识的变化.要牢牢把握无产阶级立场,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就要具备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在一些淡化阶级、淡化意识形态的言论面前保持头脑清晰、旗帜鲜明.这同时要求我们在追求人类共同利益的同时,把握无产阶级领导力的重要内涵.在实践上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推动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3.以问题导向促进话语生命力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时代问题作出了积极回应.坚持问题导向,也就是要从时代问题出发,积极回应时代难题.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认识从实践中来,实践深化认识.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我们予以不断地回应.同时,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这一点是马克思主义与以往哲学的不同.这也要求我们解决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回应好了现实问题,才能使意识形态话语有落脚点、有生命力.

最新评论